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清明節的重要知識

清明節的重要知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23:30:14

灰蒙天,記憶清明。細雨綿綿,略帶幾分寒意。冷風吹花瓣墜,惹來往行人黯然。古人有雲: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從古至今,幾度清明幾度春,多少行人多少愁。關于這沉澱千百年來的節日,你又了解多少呢?筆者在這篇文章當中将帶你一起去探尋這古老的佳節。

清明節的重要知識(又是一年清明時)1

一、清明節的來源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顧名思義,清明節主要進行祭祖,外出踏青等事宜,這是一個古老的節日,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從那時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信奉神明,祭祀蒼天。這亦是一個集自然與人文于一體的傳統節日,衆所周知,掃墓祭祖,郊遊踏青,傳承至今,未曾廢離。清明時節,萬物複蘇,生氣旺盛,氣候漸暖。它融彙自然與人文為一體,是古人追求“天時地利人和”的象征,也證明了自然萬物與人類理應互利共生,遵循自然規律的必要性。

古有“春秋二祭”,祭祖大凡是在春分,秋分舉行,故有此論。人類最原始的信仰有兩種,他們敬重祖先,敬畏天地。廣東英德青塘遺址發現的萬年前的墓葬,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可确認葬式的墓葬,這一點充分表明了上古時期先輩對祭祀文化的尊重,以及對墓葬行為的肯定。

清明節的重要知識(又是一年清明時)2

二、清明節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節日

清明節并不是獨立的節日,其中融彙着古老而豐富的其他節日的文化内涵。清明節在随曆史長河奔湧而來的途中,不斷融入了其他節日的習俗,并将它們傳承下來,不随時間的流逝而被淡忘。舉個例子,唐宋時期,清明節融入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豐富了其文化内涵。傳說寒食節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雖然如此,寒食起源,并非紀念他,而是沿襲上古時代的改火舊俗。《周禮》記載:“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國中。”也就是說,在仲春這一時期,保留火種但不用火,自然也就吃不上熟食。寒食節初為節時,禁煙火,食生食,在後世發展中逐漸增加了上墳祭掃,秋千,蹴鞠登風俗。史料《後漢書》記載中提到,最初的寒食節比較長,最長達到105天,最短也進行一個月。這足以看出人們對此的重視,但長期食生對健康不利,所以寒食習俗最終被淘汰,這也在情理之中。

清明節的重要知識(又是一年清明時)3

清明節融合了另一個較早出現的節日,叫上巳節。人們在這一天結伴去水邊沐浴更衣,此後更是一起遊玩踏青,曲水流觞,祭祀宴飲。唐代詩人王維作詩寫到: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由此可見,清明與上巳有所關聯。但到了宋代,上巳節逐漸銷聲匿迹,但其文化内涵隐匿于清明節内,為人所了解。

三、古代清明節節假是如何拟定的?

如今的清明,被人們稱為清明小長假。清明節作為法定節假日,給所有上班族,上學黨一天的放松時間。那麼在古代,清明節節假是如何拟定的呢,結果可能并不是你所想的那樣。據史料記載,唐代,考慮到官員返鄉掃墓,可能有耽誤職務的可能,唐玄宗頒布了政令解決了放假問題,内容如下:

開元二十四年間二月二天令:寒食,清明四日為假

清明節的重要知識(又是一年清明時)4

按照大曆二十年,唐朝衙門依例放假五天。到了貞元六年,假日增加到七天。唐朝王冷然的《寒食篇》講到“秋貴重陽冬貴臘,不如寒食在春前”。清明已然成為一個頗具重視的節日。而到了宋代,清明依然放假七日。南宋陳元靓《歲時廣記》引宋呂原明《歲時雜記》:

清明前二日為寒食節,前後各三日。

看到這,你是否也開始打抱不平起來?

清明節的重要知識(又是一年清明時)5

綜上所述,無論是上古時代,唐宋春秋,亦或是如今2020年,清明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樸素,莊重,悠遠,肅穆的意境,它提醒着我們珍惜眼前人,緬懷先人,懂得感恩,互相勉勵,不負韶華……讓我們一起追思,記憶清明。

​感謝觀看由「南書(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如有不足之處,還請諸位多多指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