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研究人類命運共同體下的家國情懷

研究人類命運共同體下的家國情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30 01:26:54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也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進入新時代,我們對共同富裕的認識和理解也達到了新的理論高度,共同富裕的豐富内涵和多重特性展現出其與人的發展的緊密相關性。人民幸福是新時代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而人的全面發展自然而然也被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鐘明華教授在《國家治理》周刊撰文指出,要樹立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價值指向的新時代共同富裕觀,将新時代共同富裕觀融入到推進共同富裕的進程中并指導實踐,在高質量發展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共同富裕中實現所有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更多内容,請點擊封面購買本期雜志

人的發展既是社會發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最終體現。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也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産黨人的重要使命,步入新時代,共同富裕的豐富内涵和多重特性展現出其與人的發展的緊密相關性。指出:“促進共同富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高度統一的。”

人的全面發展是共同富裕的根本價值目标

01 共同富裕滿足人的全面發展的多重需要

馬克思認為,人的發展離不開人的需要的滿足,“人以其需要的無限性和廣泛性區别于其他一切動物”,“他們的需要即他們的本性”。除了衣、食、住、行等自然的、物質的需求外,人作為社會存在物還擁有着社會性的需求,他們通過社會關系和社會交往來實現精神生活的完滿。也就是說,人實現自身的發展,不僅需要在物質生活上得到滿足,還需要在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上得到滿足,這種需要的豐富性是人的本質的具體體現。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滿足人的多重需要是前提。與此同時,馬克思還批判了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人的需要的異化,資本主義将人的需要貶低為對物的占有和支配以及“粗陋的實際的需要”,“私有制使我們變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緻一個對象,隻有當它為我們擁有的時候,就是說,當它對我們來說作為資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們直接占有,被我們吃、喝、穿、住等等的時候,簡言之,在它被我們使用的時候,才是我們的”。在赫伯特·馬爾庫塞看來,這種畸形的需要導緻了片面的單向度的人的出現,人被“富裕社會”所創造的各種商品化的需求所宰制而喪失了精神反思的能力和推動社會曆史發展的可能。

同志指出:“人,本質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動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單向度’的人。”共同富裕的全面性,要求在内容上不僅要追求衣食住行等物質上的富裕,還要實現文化、娛樂等精神上的富裕,“是人民群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為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滿足人民群衆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多地落腳于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即不斷滿足人民群衆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讓廣大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02 共同富裕創造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空間

人的實踐和人的發展總是受特定社會曆史結構的制約。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一方面,人總是在各種社會關系中展開他的實踐,實現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社會關系實際上決定着一個人能夠發展到什麼程度”,“一個人的發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也就是說,人的全面發展需要自由、全面、豐富的社會實踐、社會交往和社會關系為其提供空間和條件,依賴于“個人社會關系的高度豐富”。當個體的人在其社會交往中,通過參與各領域、各層次的實踐,與這個社會産生豐富的物質和精神交換,在此過程中不斷突破舊的社會關系,開辟社會交往的新境界,那麼人就可以實現其自身的發展。而社會所要做的,則是通過良性的制度安排、規則秩序為這種自由而豐富的交往和發展創造空間和可能性。與此同時,人必須全面地占有這種與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的交往關系,而不能讓其成為一種異己的力量反過來造成人的異化。正如馬克思所說,“個人的全面發展,隻有到了外部世界對個人才能的實際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為個人本身所駕馭的時候,才不再是理想、職責等等,這也正是共産主義者所向往的”。保障個體主體性和能動性的發揮空間,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同樣重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而我們所要建立的共同富裕的社會,也不僅是物質和精神産品充足的社會,更是一個由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态文明等多方面内容共同組成、協調發展的完備的社會有機體。主席在倫敦金融城市長晚宴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态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他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還指出:“我們的方向就是讓每個人獲得發展自我和奉獻社會的機會,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總之,共同富裕的社會是各領域充分發展、高度發達、自由流動、相互促進的社會,是文明和諧、團結有序、公平正義的社會。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共同富裕促進了人的社會交往和社會關系的全面性、豐富性,以及主體性、創造性,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優質的平台和空間。

03 共同富裕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能力提升

人的發展主要且依賴于人的能力的發展。馬克思指出:“全面發展的個人……不是自然的産物,而是曆史的産物。要使這種個性成為可能,能力的發展就要達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這正是以建立在交換價值基礎上的生産為前提的,這種生産才在産生出個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異化的同時,也産生出個人關系和個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在馬克思看來,人的能力的提升和拓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前提和依據。這些能力不僅包括物質生産能力,還包括審美、批判等更加體現主體性的能力。這些能力使人可以随自己的興趣今天幹這事,明天幹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後從事批判。而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人的能力的發展和發揮受被動分工的宰制,個人關系和個人能力呈現為一種異化和片面的狀态。至于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福利主義”無法有效激勵勞動人民參與勞動、提升技能,還造成“養懶漢”現象,導緻嚴重的社會兩極分化。

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義,更不是無差别地在結果上“均貧富”,而是保障所有人都能夠獲得“緻富”的能力。共同富裕的實現需要人人參與、共同奮鬥,而非“等、靠、要”。物質和精神産品的極大豐富在根本上依賴于人的知識、技能和創新,隻有做大蛋糕才能分好蛋糕。因此,在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基本生活底線的基礎上,共同富裕所要求和側重的是保障每個人都有獲得能力和提升能力的平等機會、向上流動和全面發展的平等機會,鼓勵每個人憑借自身的豐富能力以更加積極主動的精神狀态來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指出:“高質量發展需要高素質勞動者,隻有促進共同富裕,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提升人力資本,才能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基礎”,要“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強發展能力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提升全社會人力資本和專業技能,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增強緻富本領。要防止社會階層固化,暢通向上流動通道,給更多人創造緻富機會,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避免‘内卷’、‘躺平’”。

在共同富裕中實現所有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01 樹立新時代共同富裕觀

要在推動共同富裕進程中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首先必須樹立新時代共同富裕觀。過去我們對共同富裕的理解往往側重于生産資料的平均分配和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強調“耕者有其田”,以對财富的占有和支配來衡量共同富裕的水平。新時代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曆史階段,在此過程中,我們對共同富裕的認識和理解也達到了新的理論高度。指出,“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着力點”。人民幸福是新時代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而人的全面發展自然而然也被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新時代共同富裕觀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價值指向的富裕觀。首先是所有人的發展。針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現狀,共同富裕強調全體人民的富裕,讓廣大人民群衆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一個人都不能少,一個地區都不能少,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其次是人的全面發展。針對人的發展的各層次、各方面的需要,共同富裕強調要使人民群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并在發展空間上不斷推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态文明五位一體高度綜合協調發展。再次是人的自由自主發展。主體性的發揮是人的發展的根本動力,共同富裕不在于“輸血”而是“造血”,強調持續提升人的緻富能力和發展的能力。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需要增加人力資本投資,給更多人創造緻富機會,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發展環境,鼓勵勤勞創新緻富。最後是人的循序協調發展。由于區域、行業,乃至個體的禀賦差異,人的發展水平并不是整齊劃一的。共同富裕強調循序漸進,在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礎上,尊重差異,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分階段、分步驟逐漸實現均衡的共同富裕,縮小人的發展水平的差距。隻有将新時代共同富裕觀融入到推進共同富裕的進程中并指導實踐,才能更好地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02 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人的全面發展

指出,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确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并提高精準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榄型分配結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高質量發展指的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對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首先要以高質量的人力資源為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勞動生産率的提高歸根結底還是要依靠人才,依靠人才的知識、技能和創新。因此,必須加大人力資本的投入,通過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終身教育等促進人的認知、技能和管理水平等綜合素質的提升,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實現人的能力的提升。其次要優化協調分配的産業結構和區域結構。要增強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和行業發展的協調性,合理減少因區域差異和産業差異所引發的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引導個體和其他生産要素在各行業各區域間自由流動,并在經濟運行的各個環節獲得較為公平的回報,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更平衡、更協調、更包容的發展,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社會條件。再次要以高水平開放增進社會交往。高質量的發展離不開高水平的開放,要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在新發展格局下繼續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經濟交往、民間交流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強國際交流,在交流互鑒中強優勢、補弱項,開拓人的交往和發展的新境界。最後要完善以人民為中心的制度設計。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無論是共同富裕還是人的全面發展,制度的完善都是關鍵一環。将新時代共同富裕觀貫徹到制度設計的全過程,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增加城鄉居民住房、農村土地、金融資産等各類财産性收入,加強對高收入的規範和調節,防止兩極分化、消除分配不公現象,充分發揮制度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保障作用。

研究人類命運共同體下的家國情懷(鐘明華人的全面發展)1

來源 | 《國家治理》周刊2021年12月第1期

原文标題 | 人的全面發展:共同富裕的價值旨歸

作者 | 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鐘明華

新媒體編輯 | 羅婷

責任編輯 | 羅婷

美編 | 石玉 王嘉骐

聲明:《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内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号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标明來源及作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