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甯改革?——2021年度南甯市優秀改革創新項目掃描(下),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南甯改革?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2021年度南甯市優秀改革創新項目掃描(下)
黎元為本,民生為要。
南甯市始終把民生作為改革創新的關鍵詞,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一件接着一件改、一事接着一事幹,努力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群衆。在2021年度南甯市優秀改革創新項目中,一批項目滿足不同人群多層次多樣化需求,随着改革紅利不斷釋放,群衆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如今,“有一種幸福叫生活在南甯”正成為許多市民最切身的感受。
改善民生 擦亮宜居城市品牌
南甯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國率先探索“免申即辦”服務改革,通過智能比對、實時跟蹤,精準篩選合規對象、精準複核服務信息、精準兌現服務結果、精準守護資金安全,實現“零申報、零材料、零跑腿、零見面”的主動服務,推動“政策找人、補貼找企”公共服務大變革,打造出民生政策“一出台、即落地”和企業群衆“對條件、就享受”的服務新生态。目前,全市累計推出“免申即辦”服務25項,發放補貼13.69億元。“免申即辦”服務改革使審批程序越來越簡、政策落地越來越快、監管能力越來越強、服務水平越來越高,得到企業熱烈點贊和各級層面積極推廣。
南甯市打造一體化智能化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構建信用“一張網”格局,推動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優化一體化歸集信用信息功能,建立信用“核心樞紐”,提供交換共享服務,目前累計歸集信用信息約18億條,上連自治區、國家,下連縣(市、區)、開發區,橫向連接10多個市直部門業務系統。在全國首創“信用 區塊鍊電子存證 電子簽章”的事前信用承諾監管平台,率先在廣西建立合同履約監管平台、城市信用監測平台、聯合懲戒平台,提升信用監管能力。拓展信用信息服務,平台提供信用信息查詢、“信易貸”、守信激勵、信用修複服務等特色服務,持續釋放信用紅利。2021年,南甯市在36個省會及副省級以上城市信用監測排名從第34名跻身第10名,獲得全國“進步最大城市”稱号。
南甯市還大力推進國家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工作,着力減輕因年老、疾病、傷殘等原因導緻的失能人員長期護理需求負擔,破解職工家庭“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社會難題,試點經驗獲得國家醫保局肯定。我市在全國率先實現單位職工獨立籌資模式,保費由單位和個人同等比例分擔,不依賴醫保基金和财政資金,并主動調減企業職工繳費費率,助力企業降本減負,截至2021年12月底,基金收入規模達1.27億元,基金支出586.64萬元。建立政企共管的服務體系,有效利用商業保險機構集成資源參與共建發展民生保障事業。對長期護理保險護理服務機構實行準入評估機制,建立形式上兼顧居家護理和入住機構護理、内容上兼顧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的多樣化護理服務供給體系,對長期護理服務機構實行協議定點管理,并适當放寬外地優秀連鎖企業準入條件。
綜合施策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南甯市積極探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将防止返貧緻貧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一體統籌、一體推進,在全區率先建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緻貧工作機制。堅持并深化脫貧攻堅期間“市縣抓落實”“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模式,創新成立防返貧領導小組,為防返貧固成果和銜接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人員、機構保障。創新建立防貧監測“政策找人、主動預警、及時幹預、落實幫扶”的工作機制,對監測對象落實幫扶責任人,綜合施策給予精準幫扶,防止緻貧、返貧現象發生。探索創立“南甯市精準防貧基金”,在已實施系列精準防貧舉措的基礎上,以因病、因學、因災、因意外事故等有返貧或緻貧風險的對象全程跟蹤,結合實際實施精準救助,進一步織密防返貧保護網。截至2022年3月底,累計為899名符合條件的群衆發放627.16萬元精準防貧基金。
隆安縣探索“五個服務”,建立健全安置區後續扶持管理體制機制,多措構建安置區可持續發展生态。加強社區管理服務,建立“一委一居三支部”組織架構,探索“鄉鎮—社區—網格—單元”四級管理工作機制,建立“樓棟管家”先鋒團隊,及時為群衆排憂解難;加強安全保障服務,設立震東巡回法庭,組建治安警民聯防隊及疫情防控工作專班,建成數字化治理平台,護航群衆安全;加強關心關愛服務,對特殊困難群體實行“一月一排查”動态管理機制,推行鄉村振興文明實踐積分卡制度,破解群衆融入難題;加強便民利民服務,實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九個中心”服務工程,打造“15分鐘服務圈”;加強就業創業服務,建設就業服務站,探索“小梁送工”等就業服務模式,幫助搬遷勞動力實現靈活就業。2021年,震東集中安置區入選首批全國脫貧攻堅考察點,“廣西隆安震東建設可持續發展安置區,實現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緻富”入選第三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
全面提質 基礎設施“強筋健骨”
興甯區以承擔國家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為契機,全力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農村公路服務能力和品質大幅提升。在全市率先建立縣(區)—鎮—村三級路長責任體系,構建“政府主導、行業指導、部門協作、群衆參與”管理養護模式,開展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實現道路保潔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農村公路列養率、“路長制”覆蓋率達100%。加強路産路權保護,将新改建的農村公路一并納入用地确權範圍,依法打擊公路及公路兩側控制區亂搭亂建等違法行為。推動“互聯網 交通”,打造公路綜合管理平台,将道路、橋梁、隧道、工程、養護等信息集中到電子地圖直觀展示,實現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精細化、數字化、網格化。相關改革經驗入選交通運輸部材料彙編,獲全國推廣。
南甯市深入推進排水設施建設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在全區率先實行“建設、運營”一家統管,将市區内涉水行業管理職責統一劃歸市住建局管理,通過授予南甯市排水公司排水設施運營管理特許經營權,将市區範圍内全部排水設施統一移交南甯市排水公司進行維護管養,解決城市排水多頭管弊端。在全區率先實行“廠—網—河—湖”一體治理,采用PPP模式引進社會資本實施内河流域治理,實現“治水、防水、補水”一條龍治理,搭建排水設施地理信息系統,實現“多水統管、多污同治、聯調聯控”的信息化管控。推動水環境治理的經驗納入法治化軌道,出台《南甯市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填補本市排水管理立法空白。2021年南甯市黑臭水體治理經驗入選生态環境部通報表揚典型案例,那考河PPP項目、朝陽溪流域治理項目獲國家相關部委肯定。
創新方式 社會治理邁出新步伐
興甯區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結合城鄉接合部矛盾糾紛易發多發、多民族聚居地矛盾糾紛難調難解等現實特點,創造性建立“族老”解紛機制,讓精通方言、了解民情、德高望重的“族老”參與糾紛調解,為法院帶路找人、解析案情以及“敲邊鼓”,快速找到解紛關鍵點和突破口,推動柔性說服教育與剛性訴訟程序相輔相成,提高了調解效率,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源頭,開創“群衆說事、法官說法”的矛盾糾紛化解新局面,真正實現“自治、法治、德治”相統一。近三年來,興甯區利用“族老”解紛機制調解案件1000餘件,“族老”解紛經驗獲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社會與法”頻道、人民網、《今日說法》欄目等40多個平台宣傳推廣。
上林縣在全區率先探索推行“交所聯勤”改革,不斷提高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構築“交所聯勤”組織架構,在全縣10個基層派出所分别建立“交警聯勤組”,聯合縣交警大隊開展農村交通管理,實現派出所擴權強所。搭建交通事故聯動快處機制,将轄區治安、交通等警情統一由派出所負責接處警,充分發揮派出所一警多用、一警多能作用,提升交通事故現場處置效率。建立“123”事故預防模式,強化農村道路安全日常監管,推進農村道路交通事故“減量控大”縱深發展,切實把風險隐患消除在萌芽狀态。改革以來,2021年該縣農村道路交通事故四項指數全面下降,群衆安全感滿意度達99.09%,排在全區第七名、全市第一名,“交所聯勤”改革經驗入圍全國2021年社會治理創新案例評選展示。
邕甯區探索推進農村警務機制改革,推動警務前移,按照“職能相近、歸口管理”原則,将各村(社區)治保主任統一納歸城區公安分局管理并作為專職警務助理使用。治保專職警務助理采取雙管制,實行鄉鎮聘任、公安使用、共同考核,通過調整工作内容、工作歸屬,減少原來承擔的村務工作,增加警務任務,由鄉鎮聯合派出所、司法所對其進行綜合考評,城區公安分局每年安排專項經費為警務助理配備工作裝備,每月額外發放績效補助。大力推進“智慧警務”建設,研發“警務助手”APP開展業務預受理工作,推動辦理出生申報、戶籍業務變更等基礎業務下沉農村。2021年,治保專職警務助理共協助辦理治安案件176起,排查化解矛盾糾紛432起,協助群衆辦理戶籍業務2108人次,真正實現“小崗位”發揮社會治理“大效能”。(記者阮曉瑩 通訊員方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