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登封的陳先生在車輛年審時,因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保單上的車輛信息與實際不符,導緻無法年審。
據了解,像陳先生這樣被低價吸引而購買利寶保險公司交強險,車輛信息被篡改的有多起,而這些保單都出自于鞏義,保險人為利寶保險河南分公司鞏義支公司,代理人為河南百特汽車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周口分公司。
有業内人士認為,保險單上的車輛信息都必須和行駛證一緻,否則在汽車年審,事故理賠,甚至二手車買賣等都會給車主帶來很大的麻煩,而且還有可能涉嫌偷漏稅。
低價——保單信息被篡改
“以為便宜是優惠,孰料是個坑,要不是審車,還蒙在鼓裡呢。”陳先生說,通過與去年購的買其他保險公司交強險保單進行對比發現,今年5月4日,在鞏義市購買的利寶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寶保險公司)交強險保單有貓膩,排量和型号都被篡改了,相關信息嚴重不符。
利寶保險與其他保險公司保單對比圖
去年,陳先生在其他保險公司保單上的車輛廠牌型号為寶馬BMW730Li轎車,排量為2996毫升,所繳納的車船稅為1500元。而利寶保險公司保單上的上述信息分别為寶馬BMW7204GF轎車、1.98L、420元。
據了解,像陳先生這樣低價購買利寶保險公司交強險保單出問題的有20餘起。
這些保單無一例外都是大排量改為小排量,例如有位車主的車輛實際排量為3.5L,而保單上卻顯示為2.0L。按照規定3.5排量正常車船使用稅是3000元,改成2.0排量就變成了420元,一下便宜了2580元,但稅收也因此受到損失。
作為專業的保險公司,為何會頻繁出現此類情況?
疑惑——層層把關卻問題頻出
5月24日,利寶保險公司河南分公司鞏義支公司李經理解釋稱,因為車險系統是直接掃描車主行車證和身份證,這些信息自動帶出來的,所以包括車輛排量信息都是自動帶出來的,是不能手工調動的,如有問題核保都不過,上面還有層級,省公司和總公司都有核保崗,如果有人擅自把交1500元以上的稅改成幾百了,系統平台都不會過。随後李經理表示,可以将相關車輛信息提供給她,核實問題。
5月27日,利寶保險公司河省公司副總經理李某反饋信息稱,确實存在篡改車輛信息情況,這兩天一直對系統裡内的保單進行自查,共查出22單,及時告知合作代理公司,督促整改,并且昨天已經到稅務局把已經申報的16單差額部分的稅進行了補交,然後根據發生的這些情況,包括補交稅款情況形成了一份材料向銀保監局報告。
李副總經理表示,這些是合作代理公司的行為,這些行為,不管是故意的還是出單出錯,對于稅款申報,利寶保險公司一向是嚴肅的,作為代收代繳方,必須依法足額進行繳納的,對于還未申報的,目前代理公司已逐一通知車主,然後重新申報,如果存在故意行為的話,公司會報警。
既然程序嚴格層層把關,卻又為何問題頻出呢?
涉嫌違法——篡改車輛信息降費承保
有法律界人士認為,利寶保險公司保單出現此類問題,監管部門要予以嚴查。
按照保險法的規定,機動車的種類、廠牌型号、識别代碼、牌照号碼、使用性質和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的姓名(名稱)、性别、年齡、住所、身份證或者駕駛證号碼(組織機構代碼)等信息都是重要事項,保險公司在經營過程中篡改上述車輛信息以降費承保行為涉嫌違法,除面臨經濟處罰外,情節嚴重的,可以限制其業務範圍、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或者吊銷業務許可證。
有關案例也一再提醒消費者,車輛型号錯誤,在理賠時也會因此受到損失。
據媒體報道,青島市民李先生的奔馳轎車被積水浸泡後報廢了,經過一系列理賠程序後,李先生的車損定的是14萬元。這跟李先生之前定的20多萬的保險,差距比較大。
李先生在查看保險合同發現車的型号居然寫錯了。他的車型号是VF,保險單上寫的是VEF。VEF型号的車是低配,VF型号的車是高配,按照正常的車損險,應該賠付李先生十九萬三千元,因為保險公司保單型号不對,李先生隻能得到14萬兩千的賠付。一個字母之差,賠付金額差了5萬元。
有業内人士認為,保單上所有的車輛信息都必須和行駛證一緻,否則在汽車年審,事故理賠,甚至二手車買賣等都會給車主帶來很大的麻煩,而且涉嫌偷漏稅。
截止發稿,利寶保險公司對于出現的上述相關問題,仍在調查處理中,對于銀保監局的等相關監管部門的後續調查處理情況,本網将繼續予以關注。(文/趙偉立 陳朝輝)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