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般的厲害。
48平的小房子爆改三室四廳,住下了三代六口人。
從這樣,
變成這樣。
(簡直像是施法)
這是最新一期的《暖暖的新家》的改造内容。
改造前的六口之家住得十分逼仄。
來自外國的爸爸個子高,在進出有擡高面的衛生間時經常碰頭。
在家辦公的他辦公桌就是在床上放一個小桌闆,有時候他需要在這裡工作8個小時。
媽媽覺得沒有走路的地方,空間怎麼利用好像都差點。
姥姥覺得廚房做飯的空間太過狹小,處理菜品隻能在不穩當的架子上。
姥爺覺得客廳茶幾太低,吃飯很憋屈。
由于廚房面積過小,爸爸做西餐的工具和食材都放在需要踩着沙發才能夠到的高處,拿取、烹煮都十分不便。
而這也緻使了客廳的窗台堆積了太多東西,加上沙發的靠背過高,整個窗戶都打不開。
衛生間沒有幹濕分離,幫小朋友洗完澡整個衛生間“一片汪洋”,為了防止小朋友磕碰,在衛生間門上貼了防撞條,卻導緻衛生間的門合不上,隻能靠簾子增加衛生間的私密性。
住了三代人的一小套房子,僅僅靠薄薄的一層布簾來阻隔衛生間隐私,還是太差。
因為要照顧二胎小朋友,所以接來了姥姥和姥爺。
于是,原本屬于大女兒的次卧隻能讓給老人居住,她則窩在客廳裡多出來的一角休息,冬天冷、夏天熱,沒有空調沒有暖氣。
對此她毫無怨言,這種懂事讓媽媽提起就流淚。
這個小小的“卧室”和客廳隻有一簾之隔,對于進入青春期、上了初中的女孩來說,不隔音也不擋光,私密性也不夠。
而且因為“卧室”太小,女兒的衣服和書桌還是放在原來的卧室,學習和休息兩邊跑。
她寫作業的時候,兩位老人為了不打擾她隻能窩在客廳沙發打盹。
她睡覺的時候,在客廳裡照顧小朋友的聲音又會吵到她的休息。
但是在這樣狹小、局促的環境中,一家人互相理解和照顧的心還是展露無疑,他們平時會一家人聚在客廳聊天、玩桌遊,即使空間狹窄、茶幾低矮也會在客廳的桌子上一起吃飯。
在裝修訴求中,也囊括了所有家庭成員的需求。
之前橘也看過不少的爆改小戶型的改造視頻,但那些戶型要麼是層高可以做挑空,要麼是本身就有幾層,在縱向的空間規劃上可以施展拳腳,并且人口不算太多。
比如《夢想改造家》中曾經震驚觀衆的四口之家11平危樓改造,這個小房子的最高點有5.1米,最低點也有3.1米,而且因為承重牆少,可以重新規劃布局,給設計師留出了很多的規劃空間。
但是,這間48平米的房子承重牆多、開放空間少、還無法在縱向空間“施法”,設計師初步規劃之後,客廳隻剩1平米可用。
這裡放一張全屋平面圖,當真是一點多的地方都沒了。
設計師想跟業主夫妻商量能否将訴求删除一部分,但一家子這麼多人,你很難“厚此薄彼”地把家庭成員需求做一個排序。
尤其是對于他們一家來說,客廳是一個可以把一家人彙聚在一起交流玩樂的地方,非常重要。
最後,在不删減任何需求的前提下,設計師接下并完成了這項艱巨的任務。
橘願稱之為“設計師面積利用率極限挑戰”。
首先是整體的空間變大了許多,白色讓房間看起來特别開闊。
廚房挪走了洗衣機,操作台就變得更大,姥姥不用在不穩當的小車上切菜。
衛生間的台階拆除了,沒有了尖利的台角,也就不用包上防撞條,門可以順利合上,爸爸也不會被撞到頭。
并且他擁有了單獨的西餐烹饪區和辦公區,做飯不用再爬高上低,辦公也不需要一直窩在床上了。
爸爸的烹饪台下面隐藏着姥爺想要的不用蹲在那吃飯的大餐桌。
女兒的房間裡緊湊但有序地規劃出了床鋪、書桌、衣櫃,還裝上了空調和暖氣,最重要的是,這個小房間終于不再是跟客廳僅僅有一簾之隔,而是裝上了門,看起來像個正式、獨立的小房間了。
主持人問她,有了自己的小空間之後是什麼感受,女孩笑着回答,自由了。
确實,懂事是主觀的選擇,内心的願望和需求卻也是客觀存在的。
設計師在主卧打造了一整面牆的儲物櫃,完美解決了媽媽覺得“空間不夠用”“走路不方便”的問題。
因為女兒的學習可以在自己獨立的小房間進行,在姥姥姥爺的卧室,就可以有更多的空間使用,設計師在櫃子上面做了一個小小二床鋪,足夠二胎小朋友住到十歲。
為了增加空間的利用率,設計師采用了可變形的家具和可移動的櫃子,把一部分空間當做了廚房和客廳的共用之地。
也滿足了一家人想要一個大客廳的願望。
至此,一套完美符合一家六口所有人需求的小家就完成了。
看完之後特别理解為什麼這期節目能上熱搜,除了空間實在有限,設計師極限規劃之外,最大的感觸是這家人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維護這個家庭的和諧。
懂事的孩子,勤勞的老人,努力工作的“頂梁柱”,每個人都是生活中有一些妥協,心裡有許多期待,包括最終沒有剔除任何一個家庭成員的需求,把每個人的期待當做一家人的期待的态度十分讓人動容。
其實在熱搜上,有很多網友也提出了質疑。
伸縮家具用起來非常麻煩,
舒适度排第一位的永遠是面積,
等擺上東西之後還是會局促,等等。
網友說得當然不無道理,但是,這些問題屬實應該是真正住在這些房子裡的人才有發言權的。
對于女兒來說,這個有門、有暖氣、有空調的新房間和之前那個隻能用布簾來遮蔽屬于青春期少女的隐私的“床鋪”來說,到底哪一個住起來更舒服呢?
橘想上面的圖和女孩笑着回答的“自由了”已經給出了答案。
如果說北京這個對設計師來說是空間上的極限爆改,那麼下面這個改造故事則是對設計師在金錢預算上的極限挑戰了。
一對年輕的小夫妻小魚和小楊,大學同學,7年愛情,3年異地,為了每個月的一次見面,兩個人不辭辛苦地來回奔波。
看着女兒不管多忙都要按時去見男朋友,小魚(女方)媽媽心裡擔憂和不滿逐漸增多,甚至覺得,這麼折騰不如散了吧。
為了結束異地,小楊毅然決然地辭掉了在老家非常體面的幼兒園園長的工作,來到了南京,在多處對比之後,買下了一套比市價低很多的房子。
但是,低價有低價的原因,這個房子,用小魚的話來說,看一眼都覺得要起疹子了。
有多可怕呢?(注意,下面圖片可能會引起不适)
這不說是預備婚房,橘還以為是鬼屋招商……
可對于年輕的小夫妻來說,這已經是他們兩代人的積蓄加一起能買到最具性價比的房子了。
并且,在買下房子之後,留給裝修的錢隻剩下了10萬塊。
找裝修公司,人家說你們這算下來光人工費就得用去三分之二,剩下的錢能幹嘛呢?
連接到委托的設計師都說:“别給我太大壓力。”
為了節省人工費,為了自己的小家,為了美好的未來,兩個年輕人跟設計師的團隊一起動手,從收拾清理開始,拆搬砸運都是自己上手。
舊磚塊清理泥土之後重複利用,去舊貨市場淘能用或能改造的舊物重新拆組,能省則省。
裝飾品能自己動手就決不花錢。
最終呈現出了這樣一個隻此一戶、絕無僅有的家。
(客廳)
(餐廳)
(廚房)
(衛生間)
(客房)
(主卧)
這些漂亮的木質家具和鋼材都是從之前的舊家具中拆出來再利用,主卧床頭上的那副巨大的“錦鯉”床頭畫是設計團隊中的小姐姐親手畫的。
因為女主人叫小魚,所以在卧室之外,客廳裡也有一個閑适的角落放着一池小魚。
客廳裡的裝飾畫,是設計師在裝修前拍攝的原屋内的照片,經過處理之後,看起來像油畫一樣,挂在這裡既是裝飾,又是對比。
最後在一家人都滿意,每個人臉上都挂着開懷的笑意時,一場驚喜悄然展開。
在長達7年的愛情長跑之後,小楊終于在新房裝修好的這一天,向小魚求婚了!
真美好,真撐啊……也是沒想到看個裝修的視頻也能吃到狗糧。
七年的愛情,雙向的奔赴,距離無法将他們分開,任何困難都不能。
每一個被改造的家庭在收房的時候總是驚喜不斷,把開心寫在臉上的,在他們口中,設計師是造夢家、圓夢師,魔術師。
當橘知道這套房子整個裝下來十萬塊還有一萬多剩餘時,橘的腦子裡隻有一句話,這不是魔術師,是魔法師級别了吧。
怪不得小魚誇設計師“除了生孩子啥都會了”。
設計師殚精竭慮地規劃、設計,分毫不讓,每一寸空間都利用到極緻這些最多體現的是他們的能力和水準,但是,最讓橘動容的,還是他們對每一家每一戶精準到個人的人文關懷。
最新一季的《夢想改造家》正式播出之前,有一期是盤點設計師印象比較深的幾個房子。
其中有一個“紙片屋”的裝修片段,前段時間也被瘋狂轉發了一萬多次。
這個房子是一個三角形的房子,最薄的地方隻有20公分。整個屋子裡也是銳角居多,讓人很難規劃。
一家三口的東西一箱一箱疊滿了整個屋子,換季想找件衣服都要“跋山涉水”、爬高上低。
因為空間小,隻有25平,28歲的女兒還要勉強跟父母擠在一間屋子裡。睡在中間的母親每次起夜都像摸黑打仗。
閣樓的高度不夠,人上去無法直立身子。最要命的是,晾曬衣服的地方在閣樓的窗外,而那片空地不僅窄,而且傾斜,雨天還會打滑,非常危險。
就是這樣一個紙片一樣的危樓,經過設計師的改造,煥然一新。
最尖的銳角成了小陽台。
閣樓成了女兒的卧室。
原本危險的露台變成了一個小型的“空中花園”。
為了女兒洗漱,設計師特意在閣樓給她單獨隔出了一個衛生間。
因為媽媽年紀大了,在她使用的縫紉機上,設計師裝上了馬達,還在淋浴室裝了折凳,可以讓媽媽坐着洗澡。
最後,因為知道這家人曾經養演過一隻感情很深的小貓,因為生病離開了,設計師專門領養了一隻小貓,送給這個充滿愛心和希望的家。
看完三個完全不同問題的房子,不得不讓人感歎設計師的厲害。
但是設計師在采訪中卻提到改裝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其實是人。
橘也覺得其實設計師是用自己的專業能力把這些心懷希望和夢想的人腦海中的夢具象化了,但真正做夢的,是住在這些房子裡的人。
不管多麼擁擠,也要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和睦;不管多遠的距離、多少的困難,也不放棄愛情的執著;不管住在什麼樣老舊窄小的房子裡,也都會心懷希望和愛心,擁抱陽光。
(其實改造前這個紙片屋就已經擁有了一片花園)
是這群即使住在廢墟都能從廢墟裡澆灌出花朵的人們,才使這些改造的節目那麼動人。
當然,設計師還是MVP!
最後一句
你印象最深的裝修改造是哪一個房子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