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你知道鎮上做花燭的老匠人在哪裡麼?”“你說的是阿明花燭吧,我們都知道,你穿過這條小路,謝家園那裡就是了。”
寂靜的古鎮,穿過幾條小路,拐進一個小巷子,走進一個牌子上寫着謝家園的小屋,屋内飄出悠揚婉轉的戲曲聲,小屋中間的木桌上,架着一個小暖爐,暖爐四周擺放着紅黃藍綠幾種顔色的顔料碗。一旁,一位老人一邊往暖爐架上添炭塊,一邊在顔料碗裡加入蠟塊。随着溫度的升高,蠟塊慢慢融化在顔料碗裡,冒着咕嘟咕嘟的小泡。
手工制作的花燭異常精美。
老人名叫陳煜明,今年已經80歲了,是德清縣新市鎮遠近聞名的花燭匠人。從12歲結緣花燭至今,他已經堅守這門手藝68年了,見證姻緣無數。
陳煜明用模具蘸一下顔料碗,一片葉子初具雛形。
每天清晨7點不到,老人就會準時來到小屋,看看櫃子上一排排已經落有薄塵的蠟花,點上暖爐。這已經成了他幾十年來的習慣。“現在雖然沒什麼生意,但我就是想來看看我的‘老夥計們’。”說着他小心翼翼地搬出一個小水缸,從裡面取出泡在水裡形狀各異的模具,老人說,這些模具是從父輩那裡接過來的,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了。
模具必須泡在水裡否則會幹掉不能使用。
龍鳳花燭是曆史悠久的民俗工藝品。在傳統婚嫁習俗中,點花燭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花燭通常由龍、鳳、牡丹等圖案組成,代表着龍鳳呈祥的美好祝願,所以人們把拜過堂、成過親、明媒正娶的夫妻稱為“花燭夫妻”。而這門老底子技藝,如今已經鮮有人知了。
蠟制的花朵
陳煜明拿出模具,放到蠟油裡一蘸,再往水裡一浸,一朵花便成型,穿上鉛絲便可以安到紅燭上了。“這一蘸一浸看似簡單,但容易脫形,并不好做,需要耐心細心。”陳煜明說,花燭上的龍頭和鳳凰的翅膀最難做,也是最花精力的部分。
老人展示他的作品。
老人向記者展示起自己的作品,一對色彩鮮明的龍鳳花燭驚豔亮相。一條盤在蠟燭上的俊龍目光炯炯,“穿梭”于七彩雲朵中,龍尾處一顆蠟燭做的珍珠十分奪目,這就叫“盤龍戲珠”;另一根紅燭上,鳳凰穿過嬌豔盛開的牡丹,金蝴蝶與花為伴,這是“鳳穿牡丹”。一片片龍鱗與一根根鳳羽都十分整齊,這些都是老人用模具做好後再一根根疊到蠟燭上,是個不折不扣的精細活兒。
剪紙與蠟塊結合起來的龍頭。
“每一片羽毛、龍鱗的大小都要注意,而且這個蠟一旦涼了就沒有粘性,所以還要快。”陳煜明說,除了用模具做造型,紅燭上其他的小裝飾零件也得考驗剪紙的功夫。陳煜明拉開抽屜,裡面放滿了精美的剪紙,他說平日裡沒事的時候,就會先把鳳冠、蝴蝶、牡丹花等零部件做做好。
一根花燭上需要很多個模具做出來的零件。
老人介紹說,自己打小就喜歡做手工,加上父親也一直從事這個行當,耳濡目染下他對做花燭也産生了興趣。從他還沒桌子高的時候就給父親打下手,做一些簡單的蠟花。父親過世後,他就接過了這個衣缽。陳煜明回憶說,80年代初生意最好的時候,每天大概要做40對花燭,鎮上人隻要有人嫁女兒都會想到陳煜明,時間長了,“阿明花燭”這個名号也就叫響了。
模具做的蠟花
說起過去的歲月,老人一下子來了勁頭,神采奕奕。“那時候一天做花燭的工錢都抵得上别人一個月的工資了。訂單特别多,每天一下班就做,一直要做到晚上十一點多。”陳煜明說,“可惜現在沒人願意學做這個了,一個是因為很少有人用手工做的花燭了,加上這個賺的少,做一對花燭才賺兩三塊錢。真不知道這些從百年前傳承下來的模具以後該去往何處。”他說,做了一輩子了,真是感情深的舍不得放下,真心希望它能夠傳承下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