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别人家孩子在那蹦蹦跳跳,跟家裡人叽叽喳喳的時候,有這麼一群家長卻獨自垂淚,因為他們家的孩子到現在還不能流利地說話。
孩子是生病了嗎?并不是,隻是因為他們口吃。
作為一個語言問題,口吃的曆史相當悠久,據說在古希臘時期就有人在想辦法讓口吃消失,結果我們都知道了,口吃非但沒有消失,反而影響到了現在。
12年我國口吃兒童數量大概在一百多萬人左右,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正因為有這麼多口吃兒童的存在,所以有相當多的家長“孜孜不倦”追求着各種糾正口吃的辦法。
但你們可能不知道,其實你們糾正口吃的辦法,很可能一開始就做錯了。
糾正口吃時的錯誤做法
第一個:當孩子結巴時強制打斷
有些家長為了糾正孩子說話結結巴巴的樣子,所以每當孩子說話卡頓、中斷的時候就會出聲打斷,一次又一次地告訴孩子:你這是錯誤的,不應該的,下次不能再這樣說了。
打斷孩子說話的做法看似是為了糾正口吃,但無形中卻強化暗示了“說話結巴”的事實,于是孩子為了避免被父母說就會特意在下次表達時在卡頓的地方停頓。然而結果卻是問題愈發嚴重了。
第二個:呵斥孩子“别緊張”
在糾正口吃的過程中,部分脾氣比較火爆的家長往往會采用呵斥、喝罵的方式警告孩子,讓他好好說,不要緊張。在家長們看來,自己這是“以毒攻毒”,是為了改變孩子說話緊張、卡頓的狀态。
但是,口吃兒童本身就因為口吃的狀态而産生了自卑、消極的情緒,如果父母這時候不采取鼓勵、引導的方式,而是采用呵斥、喝罵的方式,孩子的心理狀态就會愈發消極,甚至産生自暴自棄的心理活動。
第三個:“忽視”口吃,讓它自己消失
日本有種糾正口吃的辦法叫作“森田療法”,指的是人為的忽視口吃,降低口吃者對環境和周圍人的敏感度,以此來達到讓口吃自己消失的目的。
的确,口吃有自己消失的案例,但這樣的例子放到整體當中微乎其微,我想家長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賭那麼低的一個概率吧?
這三個做法,基本上是目前許多家庭在糾正口吃時經常犯的錯誤,家長們是好心,認為自己在幫孩子糾正口吃,避免他們因為口吃在學校受到欺負。但是,如果方法用錯了,可能問題還會更嚴重。
錯誤做法可能會導緻什麼樣的嚴重後果呢?
第一個後果:失去自信,不敢出門
口吃人群的身上普遍充斥着“自卑”的心理特征,這種特征往往将他們的生活搞得一團糟。
在口吃兒童的身上:這種自卑的心理特征導緻他們不敢面對自己、不敢出門,常年把自己關在家裡面。即便是有父母陪伴,這些孩子也不敢跟人打招呼,一看到陌生人就躲在父母的身後。
在口吃成人的身上:自卑心理影響最大的方面就是學習和工作。因為口吃,很多人不敢談戀愛,不敢參與活動,工作了跟同學間的交流也大多靠文字,生怕别人因為口吃而嘲笑他。
第二個後果:影響學習效率
針對口吃兒童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口吃發生2-3年或以上的兒童,他們的學習效率要落後于同齡兒童,尤其是閱讀的流暢度和寫作的邏輯性方面,口吃兒童與同齡兒童的差距更大。
口吃發生5年以上的兒童,在計算、書寫方面與同齡人也存在着較為明顯的差距,尤其是數學運算方面,幾乎呈現了年齡的斷層情況。
第三個結果:性格或暴躁或消極
口吃長期存在還可能導緻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兒童的性格。
因為口吃的“折磨”,很多原本性格正常的兒童會面臨性格失衡,甚至是極端化發展的情況,比如有些口吃兒童可能會形成相對暴躁的性格,在家中他們可能會通過扔、砸、摔東西的方式進行情緒的表達。
這種極端性格的發生需要專業人士的引導、糾正,家庭已經很能有辦法解決,所以最優解是趕緊為孩子挑選一個合适的語言機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