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蘇網訊(記者/奚欣晨 實習記者/戴芷晗)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每當我們緩緩吟誦這些古人詩詞的時候,超越時空的語言魅力就會撲面而來,連同這種魅力一起傳遞出來的還有蘊含在詩詞裡的動人故事。從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到元代白樸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深深的烙印在人們的靈魂中。11月23日晚,随着幕布的緩緩拉起,一出從容雅緻、含蓄細膩、古樸大氣的南昆風度劇目《梧桐雨》在江蘇大劇院戲劇廳唯美上演,為南京的觀衆們演繹了一段安史之亂前後,唐明皇與楊貴妃“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凄美愛情故事。
現場劇照
昆劇《梧桐雨》是昆山當代昆劇院重點打造的原創昆曲處女作,改編自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樸的代表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由“昆昆”藝術指導、國家一級演員、中生代昆曲小生名家錢振榮,“昆昆”藝術總監、國家一級演員、中生代昆曲旦角名家龔隐雷擔任主演。
全劇共分為四折一楔子,分别是:定盟 | 楔子 | 奏舞 | 隕玉 | 聽雨。講述了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揭示出唐王朝盛極而衰的曆史教訓。該劇被譽為元雜劇四大悲劇之一,其巧妙的情節設計,讓戲劇沖突跌宕起伏;美妙的文辭,也使之具有很強的抒情性和戲曲韻味。
現場劇照
劇情簡介:
唐明皇極寵楊貴妃,七夕之夜,在長生殿以金钗钿盒定情,永結盟好。沉香亭畔、梧桐樹下,一曲《霓裳羽衣》,舞盡天寶繁華,卻被漁陽鼙鼓驚破。安史之亂令唐皇倉皇西行。馬嵬坡前,曾經的誓言化為白绫三尺。留給唐明皇的,隻有點點滴滴、梧桐夜雨。
現場劇照
将元雜劇改編成昆劇,這是一次全新嘗試
在對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文學創作史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極為重要的一部作品。在打造改本《梧桐雨》時,該劇的整理改編者、國家一級編劇羅周有意識地在文本、音樂、表演等多方面,融合元曲、昆曲二者之長。在人物與情節上,将原著“末本戲”(即由單一男性主角主唱全劇)改為生旦并重,并加強對楊貴妃的形象塑造。充分展示各行當的表演、聲腔之美;在唱詞上保留、沿用了白樸的華麗辭藻;在念白上做了一定幅度的修改再創,更為簡潔流暢,補益表演。兩個半小時的演出時長也兼顧了當代觀衆的心理節奏和欣賞要求。作為一部由元曲改編而成的昆曲作品,複活了700年珍貴戲曲遺存的《梧桐雨》,注入當代劇場美學,被打造成獨樹一幟的“新雜劇”。
現場劇照
該劇保留了元雜劇“四折一楔子”的基本體例,通常這“一楔子”可以出現在“四折”之中的任何一處,昆劇《梧桐雨》的“楔子”是在第一折“定盟”和第二折“奏舞”之間呈現給觀衆的,演繹的是安祿山起兵造反的内容。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情節,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才有了唐明皇和楊貴妃後來的悲劇結果。所以這個“楔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全劇中也起到了一個很好的說明作用。這是第一次沿用元雜劇的體例來新編的昆劇,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現場劇照
楊貴妃,一個融合了當代女性思想的“新”角色
由羅周整理改編的元雜劇《梧桐雨》,一方面極為尊重原著,盡可能保留其唱段文字,另一方面,羅周在整理改編時,也加入了一些她自己的理解與思索。最主要體現在第三折戲中,當唐明皇在糾結、痛苦、矛盾、難堪之後,選擇了放棄楊貴妃,那麼此時作為一個女人,楊貴妃的内心又有怎樣的想法呢?
現場劇照
演出開始之前,記者在後台采訪到楊貴妃的扮演者龔隐雷,在聊到楊貴妃這一生享盡榮華和寵愛,卻落到了被逼死這一結局時,龔隐雷這樣說道:“這部劇中的楊貴妃和其他劇相比是截然不同的。比如《長生殿》一劇中對于女性的描寫還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思維,君王寵她,她就三千寵愛集于一身,君王抛棄了她,她的一生就隻能慘淡收場,内心沒有一點掙紮和想法。而昆劇《梧桐雨》對楊貴妃的改編,賦予了她作為一個女性獨立的思想,她的死并不是因為帝王的一句話,也不是為了天下,對一個女性來說這個責任太大了,她要保住的隻不過是她内心天長地久的那份愛情。她的死是自己的選擇,是對愛情的成全。”
《梧桐雨》中,楊貴妃的扮演者龔隐雷接受采訪
因此,在“奏舞”這一折戲中,羅周集中修改了一部分念白,比如這一段:
楊貴妃:(顫聲)舍不得……救得麼?
衆軍:願陛下割恩正法!
唐明皇:隻恐六軍心變,寡人自不能保……
楊貴妃:救得的!
唐明皇:救得的?
楊貴妃:救得的呀!
唐明皇:救……
衆軍:割恩正法!
唐明皇:(環顧、惶惶然)救救救不得了!
楊貴妃:萬歲救不得臣妾,太真要救三郎!殺了妾身,祿山之禍雖不得消,今日萬歲之禍,消矣!
楊貴妃反複問唐明皇能不能救她,是在掙紮求生,既因對生的留戀,也是不肯抛撇“生生世世,白頭到老”的誓言。而當唐明皇放棄時,她凄婉而堅強,三郎不是當初的三郎,太真依舊是當初的太真。面對三尺白绫,她失落,但不抱怨;不責備眼前的帝王,卻深深想念着消失了的三郎。固然她是被逼死、被賜死的,但從戲劇細節演繹、人物情感推動上看,她實是主動請死。既死于誓言的幻滅,又死于對誓言的堅守。
現場劇照
帝王家,一個光鮮卻凄涼的墓冢
人物心理的細膩描寫,是《梧桐雨》的一大顯著特點,在最後一折“聽雨”中,着重描寫了唐明皇失去了楊貴妃之後的生活,隻有一個老太監陪伴着他,終日都深陷在失去楊貴妃的痛苦回憶之中。聽到任何一種聲音,不管是風聲還是雨聲,對他來說都是一種折磨,在他的生活中沒有了歡樂的因素。
現場劇照
“人物的内心是十分重要的,人在心情好的時候下雨也很浪漫,落葉也覺得很唯美,但當人的心情很差的時候,這些所有的一切都是冰冷的。”唐明皇的扮演者錢振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唐明皇這個人物最主要的矛盾點就在于一定要在國家和愛情之間做出抉擇。這個時候就有一種‘可憐生在帝王家’ 的感覺,看似位高權重,但其實他的命運自己也不能主宰。唐明皇是沒有選擇的,他能做的唯一選擇就是不抛棄江山、要對得起子民,但是要抛棄所愛,不管怎麼樣唐明皇都是痛苦的。他對楊貴妃的愛是真摯的,所以他才會那麼糾結和懊悔直至孤獨終老,其實這就是‘坐擁江山的君王,悲謂高處不勝寒’的痛苦。”
《梧桐雨》中,唐明皇的扮演者錢振榮接受采訪
唐明皇讓出皇位,也失卻了愛情,他有無上的權力而保不住愛情,又為權力而失去了愛情。他懊惱、愁郁、追悔、思念等諸多情思,在劇尾得到了淋漓盡緻的展現。劇中創造出來濃郁的悲劇氛圍,把唐明皇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渲染到了極點。全劇因大量運用古典詩詞的意境、意象,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全劇着重突出明皇放棄愛情導緻餘生痛悔的這一點,也更加符合現代人對人生況味的領悟和悲劇審美。
現場劇照
唐明皇與楊貴妃不同于一般的癡男怨女,他們的身上承擔了巨大的時代變遷。這“變遷”是他們一手營造的。開元天寶的繁華,唐明皇勵精圖治、功不可沒;而安史之亂,那沉溺享樂的唐明皇,亦難辭其咎!從太平盛世到四海流離,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盛衰。楊貴妃之死,不僅僅隻是一代貴妃的消亡,還有一個大唐盛世、一場千古美夢的幻滅。夢境破碎之後徹骨的心酸悲痛,更是被一代人反複品嘗和吞咽。
昆劇《梧桐雨》視頻片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