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發生一個情況,在第三方互聯網平台上向河南的一些村鎮銀行存錢,錢取不來,去河南取錢的人還被賦紅碼,在河南動彈不得,大股東卻帶着财富跑到美國潇灑去了。
之所以沒有把這些存錢的人稱為儲戶,是因為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不能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台存款,特别是不能異地存款,我印象中去年央行、銀保監會還專門聯合發了一個文。當然這些存錢的人,後面能不能認定為儲戶,他們通過第三方平台存的錢能不能認定為存款,後續還需要金融監管部門按照法律來界定。
投資也好,理财也罷,是非常專業、非常嚴肅的一件事,也是風險比較高的一件事。不能為了高1個點的利息,聽親戚朋友或網上宣傳瞎買,别以為大平台、大公司就很安全。這些年的坑還少嗎?前有P2P暴雷,現有存在村鎮銀行的錢取不出來,這些都與國内某些超大型互聯網平台脫不了幹系。去年以來恒大等開發商發行的理财産品出現兌付困難,恒大可不是一般的公司,一度貴為地産一哥,老闆也當過首富。
都說您不理财,财不理您,不理财,千辛萬苦攢的錢很容易被通脹吃掉。但通脹吃掉财富畢竟是個緩慢的過程,沒有理财知識,不懂投資,瞎買理财産品,之前攢下的所有财富很可能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01
固收類理财産品收益風險不對等
很多人覺得股票風險大,喜歡買固收(還本付息)類理财産品,覺得本金有保障,利息也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銀行存款高不少,殊不知這些産品也不是旱澇保收。籌到的錢,最終會投向特定企業、特定項目當中去,一旦這些企業、這些項目出現問題,無法還錢,大家投入的本金将血本無歸。
而且這些企業、這些項目質地一般,想想也知道,如果很優秀為啥不找銀行貸款?不發債?不IPO上市融資?不定向增發、增資配股?不找風投要錢?這些方式融資成本多低啊,甚至是0成本。更氣人的是,承擔着損失本金的風險,企業、項目做好了,給大家夥就幾個點的利息,收益風險完全不對等。
固收類理财産品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銀行理财,其他比如信托,還有就是企業發行的高息理财産品,等等等。對于固收類理财産品,大家買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募集的資金最終投向哪裡,也就是要看清楚底層資産是什麼。比如去年開始房地産經常暴雷,投向房地産的固收類理财産品就要小心。如果不清楚理财産品的底層資産是什麼,就别買,沒有什麼錢是必須掙的,對于投資理财,保障本金安全、防範信用風險永遠第一位的。
對于就是喜歡固收類産品的投資者,多關注一下債券基金,這些基金會同時買好多家企業發行的債券,個别企業還不起錢,投資者也不至于血本無歸。能發行可上市交易債券的企業,質地相對優質,還不起錢的可能性較小。另外更安全的固收類理财産品就是國債、國開債基金。
對于債券基金,市場利率(一般指的是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處于上升趨勢,買短債、超短債基金,市場利率處于下行趨勢買長債基金。還有一點要注意,盡量不要在市場利率高點買企業債券,這個時候一些企業可能出現經營困難,發生還不起錢的信用風險。
02
國有大行收益遠超風險
從分紅看,國有大銀分紅極具吸引力,都超過6%,銀行五年定期存款利率2.75%,即使按上浮20%計算,也才3.3%,前段時間暴雷的村鎮銀行利率雖然高一點但也隻有4.85%,做國有大銀股東可比把錢存到銀行劃算多了。更重要的是,定期存款沒有流動性,一旦提前提取,隻能按照0.35%活期利率計算利息,而銀行給股東分紅每年都會分一回,流動性好得多。
當然有人肯定會問,國有大行這個分紅有保證嗎?會不會今年有,明年沒有?這幾年,上面一直要求銀行給實體經濟讓利,疫情對經濟影響很大,房地産行業也很困難,企業經營貸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消費貸都大受影響,這幾年按理應該是銀行的困難時期。我翻了翻财報,國有大行給股東分紅每年都在穩步增長。随着疫情過去,經濟好轉,未來給股東的分紅大概率隻高不低。
當然也有人會說,人口減少,住房需求減少,影響住房按揭貸款,而這塊恰恰是銀行之前20年最優質業務。但大家想想,現在買房結婚成家的年輕人都是1990年前後出生的,現在人口減少對住房按揭貸款影響要在20-30年後才會體現出來。有一說一,現在炒房确實少了很多。
不要覺得以後大家不炒房了,國有大行就不行了,他們也會挖掘第二增長曲線。不炒房了,以後錢去哪?肯定像美國一樣,流向資本市場。現在國有大行都成立了理财子公司,幫老百姓炒股、買基金,财富管理可是個大市場。招商銀行能做好,國有大行同樣等做好,不一定就比招商銀行做的差,甚至将來比招商銀行做得更好也不是沒有可能。
從估值看,國有大行太便宜了,PB(市淨率)基本處于近10年最底部區間。這裡說一下,銀行不同于消費、醫藥等零售行業,不用PE(市盈率)估值,而是用PB(市淨率)估值。
金融是萬業之母,金融穩天下安。無論到什麼時候,大家都可以對工建農中交郵國有六大行完全放心。當然如果哪位朋友要是對他們都不放心,那也别投資理财了,該吃吃該喝喝,别落個趙本山相聲中說的“人沒了,錢還在”的下場,開個玩笑。
站在目前時點,國有六大行,收益遠超風險,之前一直做銀行存款、銀行理财産品、貨币基金,風險偏好偏低的朋友,特别是風險偏好偏低的中老年朋友,可以關注一下。
除了有6%分紅可拿(注意分紅每年都會增長),還有業績增長收益。銀行業績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就算以後企業融資從銀行貸款間接融資為主轉向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為主,銀行業績增速達到GDP增速一半總沒問題吧。在估值跌無可跌的情況下,長期持有收益就是分紅率 業績增速,最保守估計6% 3%是多少?大家都會算。當然如果運氣好一點,遇到好行情,目前絕對低的估值提升個50%完全有可能,收益就更可觀了。
當然有人說,股價跌了怎麼辦?銀行股是A股波動最小的行業之一。另外股價跌了,意味着分紅率更高了,有這種好事再多買點呗。
為了進一步降低風險,銀行ETF是個好選擇,特别是熊市時ETF有折價,行情來了ETF有溢價,裡外裡随便就能多出個20%收益。對于投資國有大行的朋友,買之前比較一下A/H股的估值差,如果港股比A股便宜25%以上,盡量選擇港股,否則還是選A股。
這周末市場爆出南京銀行的一些傳言,對于想買銀行股的朋友,明後天先觀察一下市場反應,如果下跌,可以過幾天市場平穩了再入場。
03
國有大行競争格局向好
河南幾個村鎮銀行取不出錢,這周末南京銀行又爆出一些傳言,城商行、村鎮銀行、民營銀行等中小銀行以後吸儲,需要開出比國有大行高很多的利息才行,而國有大行可以輕松地以較低利息吸收存款,前段時間網上就傳出儲戶存款搬家的消息。
未來國有大行較城商行、村鎮銀行、民營銀行在經營成本上具有天然優勢,也有天然的信任感,未來增設新的銀行,監管部門審批也會從嚴,未來國有大行的市場份額會提升。
以前機構們總說,銀行是一個同質化競争非常嚴重的行業,在哪存款貸款都一樣,存錢就看誰的利息高,借錢就看誰的利息低,至少存錢這個事從今天開始要改變以往的固有認知了。
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幫我來個“關注” “訂閱” “點贊”,也可“分享”給更多朋友。
後續我們還将對食品飲料行業的海底撈、頤海國際、桃李面包、伊利股份、五糧液、中國飛鶴,家電和消費電子行業的美的集團、小米集團、歌爾股份、海爾智家,文具和辦公用品行業的晨光股份,金融行業的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清潔護理行業的中順潔柔、恒安國際、維達國際,人工智能、雲計算和智能安防行業的科大訊飛、海康威視、用友網絡、衛甯健康、廣聯達、大華股份,芯片行業的中芯國際(港股)、中微公司、滬矽産業,互聯網行業的騰訊控股、阿裡巴巴、網易、B站,文化旅遊行業的宋城演藝、芒果超媒、萬達電影、華策影視、中國電影,生豬養殖行業的正邦科技、生物股份,醫療服務行業的通策醫療,醫療器械行業的邁瑞醫療、微創醫療、南微醫學、樂普醫療、大博醫療、愛康醫療、健帆生物,醫藥行業的恒瑞醫藥、百濟神州、科倫藥業、中國生物制藥、翰森制藥、石藥集團、雲南白藥、甘李藥業,疫苗行業的沃森生物、康泰生物,醫藥代工行業的藥明康德、凱萊英,體外診斷行業的安圖生物、萬孚生物,快遞行業的順豐控股、京東物流,殡葬行業的福壽園等進行研究。
文章僅僅記錄我自己的感悟、體會,不構成任何買入賣出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