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單田芳,聽衆自發前來吊唁,紐約時報特别發文
美國著名媒體《紐約時報》在九月十七日特别發文紀念了這位藝術大師,标題為《中國講故事的超級巨星單田芳去世》。 盡管評書這種藝術形式并不被西方人所熟悉,但單田芳這位大師級藝術家離世的消息仍然引起了國外媒體的關注,《紐約時報》在文章中稱,他将古老的評書傳統藝術推廣給了幾代中國人。
文章中較為詳細介紹了單田芳的生平。在提到其藝術創作時,單田芳感到許多評書中有對曆史的不實描述和迷信說法,他就親自細緻的研究曆史,并在作品中加以解釋。 而單田芳在最初錄制廣播評書時,發現這種方式沒有道具,也沒有與現場觀衆的互動。于是單田芳請三位在現場的錄音師做觀衆,并根據他們聽書時的反應,不斷調整改進自己的表演。
單田芳首部通過廣播傳播的評書《隋唐演義》在一九八零年首播,累積吸引了超過一億中國聽衆,很快他就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聽單老的評書,我聽的第一套書是《明英烈》。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第二套節目每晚七點左右播出的,此書的文本叫《英烈傳》,又名《皇明開運英武傳》、《皇明英烈傳》、《雲合奇蹤》,據說此書是單老家傳的一套拿手節目。
我是自亂石山十王興隆會開始聽的,記住的第一個人物便是掌中一對镔鐵鴛鴦棒,擅打棗核镖的小矬子徐芳。當時着實是被單老獨特的嗓音給深深的吸引住了,心裡想怎麼也得是一個豹頭環眼的大秃腦殼才配的上駕馭這破鑼般的嗓子吧。好幾年以後,才第一次在北京電視台的評書聯播《朱元璋》裡見到了西裝革履滿腦袋頭發的單老真容,一時間還真有點不适應。
當然單老所播講的作品中最令我傾心的一套書便是《白眉大俠》,以及其前後相關各種傳說中精彩與浪漫。清末出現的《三俠五義》《小五義》《續小五義》三套俠義公案小說又稱作《忠烈俠義傳》、《續忠烈俠義傳》、《再續忠烈俠義傳》,單老先生說過的《五鼠鬧東京》、《大破沖霄樓》、《七傑小五義》三套傳統短打評書基本上涵蓋了小說中的内容,卻又别出心裁增補出三百餘回的一套《白眉大俠》來,竊以為此乃鐘愛本系列評書之聽友們平生一大幸事。
難忘的九月十五日,單田芳老人追悼會舉行,單老靈車到來前下起了雨,之後天空放晴,各界人士紛紛來到,起初還以為自發來的書友比預想中少很多,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走廊裡排不下了,大家甩了個彎沿牆繼續排隊又排出好遠去了。武警擡棺,國家動用了領導人吊唁的藍廳,大家是真正的悲痛。
自發到場的上萬書迷,注意是自發來的,一位老先生身體很不好,是有些殘疾的,他提前來、自己在八寶山默默等了兩天,前一天他晚上十一點就到了殡儀館,竟然在走廊上坐了大半夜,隻為一早送别。儀式結束後,單老送上靈車時,天又下起了雨,李金鬥老師号召大家掌聲送别、讓老人家安詳的走,當時掌聲雷動,無數書迷在兩旁高喊"單老走好"響徹雲霄、壯觀震撼。
在殡儀館出來後,又有一位老人,他來晚了,打聽從哪裡進去。有人告訴他已經收拾場地結束了,他說"請你們告訴我哪個門能進去,我去看看場地也行"。不忍讓他失望,告訴他前邊四号門還能進,老人說"謝謝",步履蹒跚的去了。驚異于這幾天全國各界的巨大轟動,我想作為一位百姓藝術家,不敢說絕後、至少算空前了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