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成語學養生
感人肺腑
【經典描述】“今考其文至論事疏;感人肺肝;毛發皆聳。”
——唐·劉禹錫《唐故相國李公集紀》
【釋義】使人内心深深感動。
在古代,全身之脈稱為百脈,中醫認為肺朝百脈,即全身血液都朝會于肺。肺朝百脈的生理意義在于:全身血液通過肺脈流注于肺,通過肺的呼吸功能,進行氣體交換,然後再輸布全身。肺主一身之氣,調節全身之氣機,而血液的正常運行,亦賴于肺的敷布和調節,故有“血非氣不運”之說。
《素問》說:“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這是将肺比喻為輔助一國之君主的宰相,協助心君,調節全身。肺的治節作用,概括起來,主要體現于四個方面:
一是肺主呼吸;
二是肺有節律地呼吸運動,協調全身氣機升降運動,使髒腑功能活動有節;
三是輔佐心髒,推動和調節血液的運行;
四是通過肺的宣發與肅降,治理和調節津液的輸布、運行與排洩。
因此,肺的治節功能,實際上是代表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若肺主治節的功能失常,則既可影響到宗氣的生成與布散,又因肺氣虛衰,影響到血液的正常運行;既可影響到津液的調節與排洩,又可影響到氣機的升降運動。
所以說,從中醫的角度,心與肺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而“感人肺腑”就是使人内心深深感動的意思,也就不難理解了。
那麼,如何養肺健肺,充分發揮其治節作用呢?
首先,出門要注意護口鼻。
一般霧霾天氣出門的時候最好戴上醫用或防霧霾口罩,雖不能将很小的顆粒也防住,但至少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因為秋冬季是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季節,外出護好口和鼻,對自己的健康是一種保護,尤其是咳嗽感冒的人,對别人也是一種尊重。
其次,在飲食方面最好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
中醫食療理論認為,白色食物大多與肺對應,比如杏仁就不錯。中醫說的杏仁有兩種,一種味苦,名為苦杏或北杏,多用于臨床治療,另一種味甜,名為甜杏或者南杏,是食療的佳品,居家可常做些杏仁露吃。杏仁具有潤肺、清積食、散滞的功用。此外,蓮藕是潤燥佳品;白蘿蔔能消食、健脾和順氣,白蘿蔔炖排骨湯就是很好的搭配;蓮子百合銀耳羹可作為夜宵,百合養心安神、潤肺止咳,蓮子補脾止瀉、益腎固精,銀耳滋陰,長期服用還可以潤膚。
文/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分會 楊璞
編輯/管仲瑤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