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時節話惜時?處暑,第十四個節氣,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處(chǔ),《說文解字》解釋:“止也”有人解釋為“出”,是不準确的,雖然讀音近似暑,熱的意思,尤其是濕熱《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暑氣至此而止矣”形象一點說,就是老天爺這個工程師把熱氣斷供了“暑”和“寒”相對,是氣溫的兩極一年四季的溫度,說到底都是二者配比的不同罷了,老天爺還是個化學家《千字文》說“寒來暑往,秋收冬藏”,西晉文學家陸機說“四運循環轉,寒暑自相承”,都是講大自然四季循環,周而複始,生生不息,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處暑時節話惜時?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處暑,第十四個節氣,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處(chǔ),《說文解字》解釋:“止也”。有人解釋為“出”,是不準确的,雖然讀音近似。暑,熱的意思,尤其是濕熱。《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暑氣至此而止矣。”形象一點說,就是老天爺這個工程師把熱氣斷供了。“暑”和“寒”相對,是氣溫的兩極。一年四季的溫度,說到底都是二者配比的不同罷了,老天爺還是個化學家。《千字文》說“寒來暑往,秋收冬藏”,西晉文學家陸機說“四運循環轉,寒暑自相承”,都是講大自然四季循環,周而複始,生生不息。
每個節氣都分三候。處暑第一候,“鷹乃祭鳥”。鷹感受到大自然的肅殺之氣,開始大規模地捕捉飛鳥補充能量。鷹在捕殺之後把獵物整整齊齊放在前面,仿佛先要祭祀一番。古人認為鷹是“義禽”,據說鷹不捕殺正在哺育幼鳥的鳥兒。所謂“義”,這是把人類的倫理觀投射到大自然身上。鷹處在食物鍊頂端,不能無差别地捕殺一切,才有源源不斷的食物,這是大自然的選擇。“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寫鷹的詩詞都充滿了力量。第二候,“天地始肅”,陰氣上升,天地開始肅殺起來。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有“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的名篇。王安石很少寫詞,甚至有人懷疑他善于文和詩,不擅長寫詞。這首《桂枝香·金陵懷古》讓大家歎服,蘇轼歎服“此老乃野狐精也”,意思是他千變萬化、無所不能。這首詞慷慨悲涼,扭轉了詞壇纖細香軟的詞風,為豪放派開啟了先聲。第三候,“禾乃登”。禾是農作物的統稱,“登”是成熟的意思,成語“五谷豐登”是農耕民族最大的祝福。我小時候,父親給人家寫春聯,總喜歡用“人壽年豐”“五谷豐登”這些做橫批。“十裡西疇熟稻香,槿花籬落竹絲長”“笑歌聲裡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這是範成大寫秋收的詩,跟我兒時所在的那個皖西南小山村十分相似。四十年來,每年秋收的喜悅,一直刻畫在我的腦海裡。
古人認為,秋天在“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屬“金”,金氣肅殺,處暑三候,都跟肅殺聯系在一起。古代有一個刑罰制度叫“秋後問斬”,就跟這個有關。古人認為人要順應自然而不能悖逆自然,春夏是萬物生長的季節,人類也不能殺戮,隻能獎賞;秋冬有肅殺之氣,所以要把犯人關到秋天之後才處決。因為不是“斬立決”,也給了很多人以申訴乃至翻案的機會。古代科舉考試中有一環節叫“鄉試”,常常在八月舉行,所以叫“秋闱(wéi)”——有人說,這也相當于審判。中榜落榜之間是霄壤之别,範進中舉,就是最生動的例證。
處暑節氣可以用“一出一入”來理解。“一出”是出伏,今年7月16日入伏,8月25日出伏,整整四十天,一天一天這麼熬過來了。今年的江南伏天還特别熱。“一入”是入秋。對于苦于酷暑的人們來說,立秋節氣給人以希望,給人以精神的寄托,但是“秋老虎”依然咄咄逼人,一點也不讓人好受。直到處暑節氣,才真正送來了第一份完整的清涼。宋代詞人辛棄疾有名句“卻道天涼好個秋”,雖然意思是說人到中年才知道愁苦,但涼畢竟是讓人舒适的、愉悅的:“黃莺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裡啼”“蟬聲未用催殘日,最愛新涼滿袖時。”秋高氣爽,從處暑才真正開始。如果秋天是大自然的一場華麗麗的演出,那麼處暑才真正揭開了這場大戲的序幕:我們所期盼的、真正的、無比美好的秋天到來了。
作者:韓可勝
來源: 新民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