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高層和超高層哪個好賣

高層和超高層哪個好賣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8-04 21:12:40

高層和超高層哪個好賣(有些地方超高層樓房)1

文 / 子木

“比爛尾樓更難以承受的,是貧民窟。”

這是我寫在上半年調研手冊首頁的一句話,一直想單獨拿出來寫,但始終找不到機會,因為牽扯的面實在太大了。

國内,很多人對貧民窟是沒有感知的。

最熟悉的,可能是廣東那邊的城中村。

這裡流動人口密集,滿街小商鋪,樓與樓緊密相連,看不見光,髒亂差和危險,彌漫在空氣中。

高層和超高層哪個好賣(有些地方超高層樓房)2

它們與現代化都市格格不入,但也是外地人最廉價的栖息地,平衡着一座城市的生存成本。

然而我今天講的并不是城中村,而是另一種貧民窟的意識形态——

超高層。

每次談及超高層,都會有人吵得不可開交。

有人說超高層好,視野采光好,一望無際,空氣通透;有人說太過糟糕,電梯慢,高空抛物、火災,沒有安全感。

尤其前幾天,長沙電信大廈着火,引發全網關注,幾十層的建築瞬間被火焰吞沒,消防車都來不及趕過來。

高層和超高層哪個好賣(有些地方超高層樓房)3

但我想說的是,無論超高層好與壞,這些都隻是偶然現象,存在于較低維度的重複性讨論,而我現在最擔心的:

不久的将來,将有大量的超高層不可阻擋地走向衰敗,成為貧民窟。

01 前兆

我們眼中的超高層,本應是高度城市化的地标性的建築,存在于土地稀缺的大都市中。

然而随着土地财政驅動,超高層已經遍布大江南北,競賽式批量生産。

據統計,中國擁有世界40%超高層建築,150米以上的建築達到2395座,200米以上建築達823座,300米以上達95座,三項指标均居全球第一。

上半年我在全國調研,甚至在江浙、東北、華中地區的很多縣城中,依然見到大量在建超高層。

當地人的思維很“逆反”,把超高層當成香饽饽,排隊沖進售樓處接盤。

正當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一個縣城賣房的朋友跟我說:

在一片貧瘠的土地上有一座金字塔,人們會怎麼做呢?小縣城玩的是“關系網”,愛的是面子,張局住進去,李所也要住,王站長聽到,怎麼也得進這“圈子”呐……

從2020年到2022年,住建部、發改委、應急管理部曾連續4次發布“限高令”,從最開始的“一般不得新建”到後來的“嚴格限制”,一次比一次嚴格。

然而開發商,為了在一片地上獲得更多收益,地方為了更可觀的土地财政以及追求城市建面的“成績”,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兩者一拍即合,超高層成了死循環,從一線城市到十八小縣城,滿滿當當。

這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做法,因為他們看到了開頭,卻對結局“選擇性失明”。

超高層“老了”會變成怎樣的呢?我們的房地産曆史不夠,但可以從房地産老師香港那裡,得到借鑒。

先放香港高層老房子幾幅圖:

高層和超高層哪個好賣(有些地方超高層樓房)4

香港老樓1

高層和超高層哪個好賣(有些地方超高層樓房)5

香港老樓2

衆所周知,香港的物業能力在全球都是知名的,然而即使如此,香港大多數高層住宅和超高層住宅,都無法避免淪為了貧民窟。

綠化枯萎、電梯震蕩,設施老化,髒亂不堪,到處是一副破敗場景……

按照香港的定義,大部分房子從中年期開始衰敗(房子的中年期是30年以上,老年期是50年以上)。

目前,全香港已經有超過1萬幢“老年房”,其中3700幢欠缺維修及保養。

在這裡面住着的都是社會經濟能力最薄弱的群體,他們沒有能力對舊樓進行修繕,隻能盼望着政府幫助,或者開發商注資動遷。

然而政府财力有限,政策性修繕推進異常緩慢。

開發商一般都不願意碰這種資産,跟國内一樣,棚改都會遇到釘子戶,原住戶漫天要價,又很難達成一緻,開發成本高昂、開發周期太過漫長。

有人問我,那麼香港超高層以及高層就是内地市場的前兆,内地所有超高層都會淪為貧民窟嗎?

很明顯,這是大概率事件。至于概率有多大,一定要明白超高層的幾個特征。

02 困境

首先最嚴重的問題“煙囪效應”。

還是前幾天的長沙電信大廈失火現象,據經曆者所說,大火從開始到結束,也就幾分鐘,根本做不出反應,腦袋都是懵的。

樓越高,火勢的蔓延速度越快。這就是著名的“煙囪效應”(戶内空氣沿着有垂直坡度的空間向上升或下降,造成空氣加強對流的現象)。

據統計,一座約100米的30層高建築,在無阻擋的情況下,煙氣從一樓到頂樓,隻需30秒!速度大約為水平方向的10倍以上。

而目前全國最高的消防雲梯也就100米,這還是在完美的作業場地下的數據,實際上,面對火災也基本在50米左右。

高層和超高層哪個好賣(有些地方超高層樓房)6

重慶一超高層失火,救援現場

這意味着,一旦超高層出現火災,消防人員隻能“全副武裝”沖向高樓,一層一層滅火,難免與自上而下疏散的人員發生激烈“碰撞”。

無法用電梯逃生的群衆隻能逃避到避難層,聽天由命,按照國外的數據,逃生可能性微乎其微。

這意味着超高層在建設之時,針對消防的配套投資是巨大的,安裝消防管道,設置避難層(100米以上的建築,每50米一設置一個),這一切,無形中推高了建築成本和維護成本。

再者,超高層還要面臨抗震、通風、供電、排水等技術問題,建設成本遠高于普通建築,其後期管理維護成本更是高的吓人。

比如電梯,超高層建築采用高速運行電梯,受大樓在高空擺動的影響,電梯維護成本高,單一部電梯的維護成本,超高層與高層之間就差了3-5倍。

其二就是不可思議的“折舊速度”。

超高層意味着高容積率,高容積率意味着相同的土地,縱向空間住着更多的人口。

1層2梯4戶,20層是80戶,50層就是200戶。相當于一個超高層裡住着一個小村莊。

人們對于公共設施的使用率迅速拉高,電梯一天三壞。

一個朋友跟我說,去年他媽住進超高層拆遷房,2個月内,被電梯夾過一次頭,還困在電梯裡2個小時。

小區大爺大媽太多,天天出門上下遛彎,隔壁大媽出了電梯,然後來一句:哎呀,忘了上廁所了。于是摁着電梯又上去了。

有的小孩子調皮,把所有樓層挨着按一遍,電梯一層一停,不亦樂乎。

更别說龐大人口對小區環境的壓力。垃圾清理、綠化維護、健身器材維護等等,都需要成本,一個人用跟一群人用,完全是兩個概念。

超高層自身攜帶的折舊,以及高容積率住戶使用帶來的折舊,加速了整個超高層住宅的“老化”。

剛開始物業費還勉強能抵抗着高昂的維護成本,然而30年時間到了,社區公共設施壽命基本到期了。

消防栓生鏽、消防水管爛了,電梯需要換新,小區的草坪秃完了,樹也凋零的差不多了,公共建設器材早就破的不成樣子。

這時候需要龐大的費用,用于社區的整體修繕更新。業主們要簽字交錢。

這意味着,決定社區存亡的關鍵時刻真正到來。

然而奇高無比的“溝通成本”,卻讓維新工作異常艱難,

在大社區裡住過的朋友,一定知道成立業委會有多麼困難,人越多越難管。超高層住宅的溝通成本是低層住宅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比如現在要修一部電梯,要求所有住戶一起出錢,住戶們會選擇同意或者不同意。

10戶的人達成共識的概率是,2的10次方。如果是20戶的樓,達成共識的概率是2的20次方。

然而現在,超高層動不動一棟樓裡住着上百戶,甚至200多戶,這意味着達成共識的概率是2的200次方……

然而更殘酷的是,在小區衰老的過程中,有經濟能力的人早就改善住到了其他地方,房子租了出去,社區能不能正常運轉,他們不在乎。

小區裡的老一代相繼離世,孩子們也不可能回來住,房子也租了出去。

你不出我不出,大家都不出了,社區面臨的隻有失修。失修又導緻更多有經濟能力的人逃離。

最終小區裡隻剩下了經濟能力較弱的人群和外來租戶,徹底陷入死亡循環。

物業費收不到,物業也幹脆擺爛了,隻能維持着最基本的垃圾清運。

小區偶爾高空抛物或者人工降雨都是輕的,電動車違規充電,雜物亂堆引發火災是時有發生。

終于,50年到了,樓體設計壽命也到了,這時候需要重建,“溝通成本”和高昂的拆遷費,吓退了開發商,政府答應重建,但因為财政緊張,隻能漫漫無期得等着……

最終,超高層徹底淪為貧民窟,爛到了極緻。

03 魔咒

上面的推演并不是憑空臆想,而是香港樓市的親身經曆,不單是香港的超高層,高層也存在這種無法破解的“魔咒”。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超高層淪為貧民窟的魔咒,并不是因為建築結構和年代。

而是高昂維護成本下對業主“購買力 凝聚力”的挑戰,以及對物業治理水平的考驗。

國内物業水平,我之前在多篇文章中講過,不要心存幻想,往往在5年左右就會出現分化,跟業主的矛盾曠日持久,是一種長期博弈的狀态。

而對業主的凝聚力考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話:

“在利益面前,素質一文不值”。

再好的一鍋湯裡,肯定會有一顆老鼠屎,超高層,又增加了出現老鼠屎的概率,這麼一攪,這湯别說下咽,看都沒法看了。

尤其這裡面的“溝通成本”,将超高層、高層、小洋房徹底分化開來。

不過,萬事不可絕對。

這裡面,最有“抗衰”能力的超高層隻存在于高能級城市,道理很簡單,人口持續流入,經濟在不斷增長。

人口增長就有持續住房的能力,房價上漲就有持續投入維新的動力,而經濟增長,政府就有足夠的能力去維持建築物的面貌。

比如深圳,城中村拆遷成本極其誇張,但深圳政府也在一個一個地去解決,就是為了讓這個城市維持最新的面貌,每一個社區單元都是城市的一個細胞。

像重慶、武漢這些地方,住宅以超高層為主,自然存在對比效應,整個市政配套和消防能力,以及建築形式都圍繞着超高層做“預設”,出現貧民窟現象也是小概率事件。

但即使如此,大城市的超高層也存在“抗衰分化”,有的壽命長有的壽命短。

這取決于兩點:

1、房屋地段

2、業主經濟能力和素質

其中“超高層拆遷房”将是重災區,能跑早跑,是最差的一類資産,最後都會淪為貧民窟。

其次是以小戶型為主的超高層住宅小區,地段相對較遠且周圍沒有好學校的超高層,衰退速度非常快。

道理很簡單,沒有資源綁定,住戶圈層會持續分化,當一個社區完全由租戶主導,社區會加速老化。

反之,大平層超高層改善盤抗衰力會很好。

因為密度相對較低,溝通成本低,業主圈層不一樣,也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組織維護樓盤,可以通過高質量的業委會,駕馭驅動物業的服務水平。

豪宅當然是最好的,因為房子再老,業主能在城市中找到的平替産品較少,隻要優質業主無法逃離,整體的維新能力就不會下降。

小地方的房子最好不要買超高層,又貴風險又高。

尤其是縣城,當業主衰老後,子女大概率不會繼續呆在縣城,縣城政府也沒有強大的修繕能力,消防能力是最大的問題。

很多剛需跟我說,的确不想買超高層,但無奈大城市裡超高層的确很便宜,沒辦法。

我的回答是:

如果手裡錢不夠,但又沒其他選擇,可以選剛需小戶型超高層。但一定要在社區出現衰退現象前,把它賣掉,早日逃離。

怎麼判斷是否走入衰敗呢?

去看小區裡樹,草坪裡的花和草吧。當它們已經雜草叢生、花朵逐漸枯萎,再無人關照時,也就是真正逃離的開始。

中國房地産浩浩蕩蕩四十年,然而超高層普及到目前也就是20年,不用多久,你就會看到連片衰老的貧民窟出現在大江南北。

這就是超速城市化背後的病症,房地産模式裹挾着人性最終都會走向深淵。

不必驚訝,坦然面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