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期三朝元老著名畫家李嵩二十六幅經典繪畫作品賞析
琴棋書畫,古代被稱作文房四藝,是文人墨客頗為稱許的娛樂活動,古人認為,撫琴、弈棋、寫字、作畫,或者隻是聽琴、觀棋、賞字、閱畫,領會詩情畫意,能賞心悅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長壽。古畫中出現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結合古畫年代背景的記載,賞畫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題記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中國古代上承北宋下啟元朝的朝代,由趙構創立,定都臨安,與北宋統稱為宋朝,共傳5世9帝,享國152年。
南宋初期不斷與金交戰,紹興和議(公元1141年)後,南宋放棄淮河以北地區,雙方形成對峙局面。在宋孝宗時期有過數次北伐,都無功而返。後期蒙古崛起對南宋進攻,南宋抵抗多年後最終于1279年被滅。南宋是中國曆史上經濟、文化繁榮,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王朝,其滅亡的直接原因是漠北遊牧民族對宋朝先進生産關系的毀滅性打擊。
宋代繪畫是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高峰。南宋退至杭州以後,宗室子弟也随之退至杭州,宗室子弟多具藝術興趣、禀賦、修養。南宋雖偏安江南,但在繪畫上卻依然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宮廷繪畫仍是當時繪畫發展的主流,江南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使南宋繪畫别具自己的特色。山水畫從北宋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變成了用筆簡括、章法謹嚴、高度剪裁的邊角特寫。人物畫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狀貌及動人的情節,注重塑造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花鳥畫努力進行形象提煉,有着高度的寫實能力。而千姿百态的西湖畫更顯示了南宋畫的特色。此時的文人士夫畫在主觀的表達和筆墨效果的探索上亦有較大的貢獻。夏圭、馬遠、李唐和劉松年并稱南宋四大畫家。我們在前面已經介紹完了,這裡介紹我們再分享南宋李嵩大畫家繪畫作品。
南宋時期著名畫家李嵩繪畫作品有:《花籃圖》《骷髅幻戲圖》《貨郎圖》《貨郎圖團扇》《市擔嬰戲圖》《月夜觀潮圖》《聽阮圖》《水殿招涼圖》《焚香祝聖圖》《西湖圖》《錢塘觀潮圖》《赤壁圖冊頁》《柏溪蝶影圖頁》《明皇鬥雞圖》《觀燈圖》《羅漢圖》《龍骨車圖》《漢宮乞巧圖頁》《瑞應圖》《桐蔭對奕圖》《齊眉攜老圖》《水墨孤亭圖》《夜潮圖》《秋葵圖》《林亭高逸圖》等。
下面我們一起分享南宋著名畫家李嵩繪畫作品
李嵩(1166—1243),中國南宋畫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時曾為木工,後成為畫院畫家李從訓的養子,繪畫上得其親授,擅長人物、道釋,尤精于界畫,後曆任光宗趙惇、甯宗趙擴、理宗趙昀三朝畫院(1190一1264)時期畫院待诏。
李嵩畫過許多表現下層社會生活的風俗畫,及表現農民勞動生活的《春溪渡牛圖》、《春社圖》和組畫《服田圖》等。傳日的《貨郎圖》是李嵩傳世的重要作品。他以貨郎為題材,創作過多幅貨郎圖。除故宮博物院藏的一幅橫卷外,餘皆為小幅,分别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美國堪薩斯州阿肯博物館的尼爾遜美術館及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李嵩具有多方面才能,尤其善于通過繪畫,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态度,他的《夜湖圖》《水殿招涼圖》《觀潮圖》《西湖圖》《骷髅幻戲圖》《觀燈圖》《花籃圖》等,都顯示出他卓越的繪畫技巧。其中《骷髅幻戲圖》則以其不易被人理解的深刻的寓意,為美術史留下了一個畫謎。《西湖圖》卷藏上海博物館;《聽阮圖》、《夜月看湖圖》及傳為李嵩的山水小品畫《水殿招涼圖》等藏台北故宮博物院。還有《觀潮圖》《水殿納涼》《聽阮圖》《花籃圖》《畫闌遊賞圖》等。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花籃圖》賞析
北宋李嵩《花籃圖》絹本設色 縱19.1厘米 橫26.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畫為李嵩所作,畫面左下方空白處題有“李嵩畫”的款識。此圖重設色,描繪盛開在精美花籃中的鮮花。全圖畫風工整豔麗,為工筆重彩畫中的佳作。
此幅《花籃圖》是傳世署有李嵩名款的三幅《花籃圖》之一。繁複工細是李嵩繪畫的标志性特征,他極善于把看似繁雜的畫面組織成一個整體。此畫也不例外,精巧複雜的竹編花籃裡盛滿了各色花卉,密不透風的構圖使它們合為一體絲毫不亂。如此精巧的構思讓《花籃圖》成為了宋代繪畫史上不朽的傑構。
繪“隆盛籃”一隻,其中滿插栀子、蜀葵、石榴、萱草、夜合花五種夏季花卉,群芳争豔,嬌媚多姿。在傳統文化中,蜀葵因花有五色,象征五行,常與端午節的重要人物鐘馗同現;石榴花、栀子花是端午節中用于驅邪的花朵;萱草、夜合花也常與端午節關聯。可見,此《花籃圖》或為慶祝端陽之作,表達了繁榮鼎盛、圓滿富足的生命活力和精神特質。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骷髅幻戲圖》賞析
南宋 李嵩《骷髅幻戲圖》絹本設色團扇畫, 縱27厘米,橫26.3厘米 ,軸藏故宮博物院。畫面中心人物是一戴幞頭、穿透明紗袍的大骷髅,席地而坐,左腿曲折着地,左手按左大腿,右腿弓起,右肘支右膝,坐姿十分舒适自便。
大骷髅右手提控一小骷髅,它上下牙列開張,似在說笑。小骷髅右腳着地,左腳擡起,兩臂做招手狀,很是活潑。
小骷髅對面為一小兒,其左手與雙足俱着地,昂首伸右臂,似要伸手抓小骷髅,頑皮而好奇。
小兒身後為一青年婦人,雙手伸出似作阻攔狀,表情看似有些幹着急。
大骷髅身後安坐一青年婦人,半袒胸,懷抱中小兒正食其乳。目光安詳,稍側身,正注視着眼前之事。
整幅畫人物描畫得十分生動細緻,仿佛能聽見他們各自的聲音。特别是骷髅的造型十分精準。
這幅畫的旁邊還有一首名為《醉中天》的曲子,内容為:沒半點皮和肉,有一擔苦和愁。傀儡兒還将絲線抽,尋一個小樣子把冤家逗。識破個羞那不羞?呆兀自五裡已單堠。曲末題署為: 至正甲午春三月十日大癡道人作,弟子休休王玄真書,右寄醉中天。
關于這幅畫到底表現的是什麼主題,曆來的賞家莫衷一是。
有的人認為畫中所表現的就是當時很常見的一種提線木偶遊戲,是一個流動的攜家帶口的傀儡藝人的一場演出,周遭的婦人和孩童是這場演出的欣賞者。有的人認為這幅畫的核心主題生死轉化及因果輪回。畫家将畫面一分為二,生死各半。還有的人認為這是一種諧谑式隐喻。但随着時光流逝,其喻義已逐漸被人遺忘,道家的齊物、樂死,佛家的寂滅、涅檗,是骷髅幻戲的思想根源。
還有的人認為,李嵩曆經三朝,看盡了人間往事,所以畫面中的大骷髅和小骷髅的關系就是南宋三位皇帝的與大臣之間、與北方異族之間的關系,傀儡的皇帝唯唯諾諾,南宋再也無法實現複國的報複,所以李嵩才繪制了這幅畫作。
關于這幅畫,你又有怎樣的解讀呢?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貨郎圖》賞析
南宋李嵩《貨郎圖》,絹本、橫卷、淡設色畫。縱25.5cm橫70.4cm,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畫面中描繪了衆多的婦女和兒童争着圍觀和搶購貨郎貨物的場面。右邊有一位婦女、六個兒童和四隻小狗,兒童們有的歡叫吵鬧着,有的奔向貨郎,他們都很興奮,這種歡樂也感染了小狗,小狗們高興地搖着尾巴轉着圈。
左邊有貨郎、一位婦女和六個兒童,其中四個兒童已經在用手摸着自己喜歡的東西,婦女也俯下身子,拿貨擔子上的貨物給自己的孩子看;整幅畫表達了鄉村孩子對貨郎的喜愛,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人物用筆纖細宛轉,雖然人物衆多,但是畫家憑借對日常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把每一個人物都勾勒的動态豐富而準确,形神具備;整個畫面呈現出勞動人民對當下生活的熱愛以及未來生活的希望。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貨郎圖》賞析
南宋李嵩《貨郎圖團扇》團扇 南宋 絹本設色,縱26.4cm 橫26.7cm,大都會博物館藏。在商品流通尚不夠發達的南宋時期,貨郎們走街串巷,一副貨擔就是一個小小的百貨店,貨郎們不僅為偏僻的鄉村帶來所需的貨物,也帶來各種新奇的見聞,貨郎的到來往往象節日般熱鬧,李嵩在圖中就描繪了這樣一幅場景。
此圖繪貨郎來到農村,衆多婦女兒童争購圍觀的熱鬧場面。畫中以“釘頭鼠尾描”和 “鐵線描”結合使用,構圖疏密有緻 ,高矮錯落,動靜結合,是一幅風俗畫的傳世傑作。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市擔嬰戲圖》賞析
南宋李嵩《市擔嬰戲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描繪了一個貨郎和孩子的舞台。畫面中的幾個兒童正在打鬥,好像在争搶着什麼,貨郎放下了他沉沉的擔子,過來勸解,一旁的擔子裡面,雜而不亂的貨物滿滿當當。
這幅畫中人物的用筆依然纖細柔和,人物形象刻畫得特别真實;擔子裡面的物品用筆宛轉如絲,把貨物描繪的細緻入微;人物的表情把握相當精準,把鄉村生活濃厚的淳樸氣息和生命氣息表達得非常完美。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月夜觀潮圖》賞析
南宋李嵩《月夜觀潮圖》縱22.3厘米橫22厘米,屬于纨扇系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畫家在方寸之間描繪了大潮戲水的場景:遠處的山峰隐約可見,近處的浪潮洶湧而來;江面上波光粼粼,江邊上的亭台樓閣散布在煙雨凄迷之中。
這幅畫中樓閣的用筆精細準确,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的建築風格;潮水用筆遒勁,把潮水好似千軍萬馬奔騰的氣勢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出來;這幅畫的題目叫作《月夜觀潮圖》,但是我們好像從圖畫中并不能找到觀潮的人,不得不說,畫家的構思的确與衆不同。
所畫為南宋時臨安中秋夜觀海潮的情形,細緻地描繪了錢塘江粼粼江濤,杭州歲歲觀潮之樂,堪稱觀潮書畫的傑出之作。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聽阮圖》賞析
南宋李松《聽阮圖》 絹本設色畫,橫104.5公分,縱177.5公分 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此圖園中高木奇石,枝葉掩映翁郁,樹下士人持拂閑坐于榻上,左腿盤起,聆聽撥阮演樂并賞古玩。旁有儀态嬌美仕女,焚香、拈花、持扇随侍。人物線條流暢,繪法近似明代畫家杜蓳、唐寅。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水殿招涼圖》賞析
南宋李嵩《水殿招涼圖》冊頁絹本設色扇面中國畫,縱24.5 厘米橫 25.4厘米,款書“臣李”二字。該圖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古代屋頂形象和細部裝飾很豐富,此圖為重檐十字脊歇山頂(由兩個歇山頂十字相交而成,因在原屋檐下添加一層小檐,稱為重檐。) 屋檐兩頭微微上翹,幾條高起屋脊端頭有獸頭的收束構件(用以保護屋面兩坡易漏雨的部份),垂脊前端則有仙人、蹲獸裝飾。屋頂瓦隴與瓦當、飛椽、套獸繪法皆極細膩,屋頂山花面搏風版相當寬闊,正中安置垂魚,沿邊又有惹草裝飾。
(垂魚是懸挂在山花中央的一個構件,它可遮擋縫隙,加強搏風版整體的強度。惹草則是釘在搏風版接頭處,是象征性防火觀念而來的裝飾。)
圖畫中屋檐下方闌額(檐柱之間起聯系及承重作用的矩形橫木)上安補間鋪作,當心間用兩朵,次間各用一朵,完全符合宋代木匠建屋的技術規則,臨水殿建在水邊或花叢之旁,構造靈活多樣。
畫上有閘引湖水入渠道,流至宮苑内。建在池沼上的盝頂廊橋,下用地 ,上有排叉柱,柱上架額,額間架梁,是研究宋代橋梁、水閘的寶貴資料。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焚香祝聖圖》賞析
南宋李嵩《焚香祝聖圖》又名“高閣焚香圖”,縱24.8厘米 橫25.8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描繪了依山臨水的華美殿閣之中,一白衣男子攜女眷焚香禮拜之景。畫作巧妙運用遠觀視角,将畫棟飛甍、風簾翠幕置于月色流轉與燭影搖曳之間,望之宛如瓊樓仙館,绮麗豔逸。此圖據稱是依據南宋皇家園林繪制而成,畫面細緻地再現了南宋宮苑建築的風格與細節,史學價值極高。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西湖圖》賞析
南宋李嵩《西湖圖》紙本墨筆,手卷,縱27厘米,橫80.7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全圖采用鳥瞰構圖形式,畫的中央一片空白,為西湖湖面,湖上方山巒起伏,南北高峰對峙,蘇堤六橋隐約。全圖工筆寫意兼用,墨色清淡洗練,用筆老到。卷首有明 沈周書“湖山佳處”四字。如圖所見,800多年前的西湖,除了沒有湖心亭和三潭印月,其他基本也差不多。
是中國宋代畫家李嵩的國畫作品,這幅西湖圖未必是自古以來描繪西湖筆法最精湛的畫卷,但卻是最能說明古代西湖全貌的作品。工筆畫雖比不上水墨寫意,但作為人肉照相機,李嵩做到了。據厲鹗《南宋院畫錄》卷五記載,朱元璋曾在這幅《西湖圖》上題跋贊賞,作為一個沒接受過義務制教育、靠自學脫盲的太祖皇帝,平時很知趣,極少在外賣弄文藝,而這好像是人們所知的朱元璋,對于繪畫作品的唯一直接評論。
全圖采用鳥瞰構圖形式,畫的中央一片空白,為西湖湖面,湖上方山巒起伏,南北高峰對峙,蘇堤六橋隐約。全圖工筆寫意兼用,墨色清淡洗練,用筆老到。卷首有明沈周書“湖山佳趣”四字。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錢塘觀潮圖》賞析
南宋李嵩《錢塘觀潮圖》絹本設色 17.4×83cm,故宮博物院藏。此圖無款印,舊傳為李嵩作,描繪浙江錢塘江漲潮情景。圖中江面空曠浩渺,一望無際,一股江濤滾滾而來,鋪滿江面;兩艘帆船,乘風破浪前進。近岸房舍栉比林立,煙樹凄迷,對岸雲山連綿,輕勾淡染,朦朦胧胧。
畫作線條纖細,用筆細膩,雖極小之景物,仍描畫精微,一筆不苟,但因整體布景的平正大方,因而并無巧飾之弊。
此卷描繪錢塘江漲潮之景,構圖比較獨特,以江岸為界把畫面中的景物分為三層,上層為連綿的遠山,中層為湧動的江水,下層為密布的房舍。畫家以遠山為曲線,潮頭的斜線和随意點綴得船隻打破了這種構圖所顯露的呆闆,使畫中景物井然有序。此圖設色淺淡,描畫精細,雖繪喧動之景,亦顯甯靜遼遠的意境。
此卷描給錢塘張潮時的壯闊景象。蒸騰鼓蕩的海湖以排山倒海之勢自江口流入,而江中弄潮的舟船正依次排開、逆水而上。兩岸民居、城池,遠山曆曆在目,筆法簡括。該畫作用隐喻的手法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思想。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赤壁圖冊頁》賞析
南宋李嵩《赤壁圖冊頁》 26.2×25cm 美國納爾遜·艾京斯藝術博物館。
此幅《赤壁圖》與南宋佚名畫家所作方幅青綠本《赤壁圖》極其相似,畫中人物形貌、山石布局、甚至連水浪的位置都如出一轍。兩圖雖構圖造型相類,但風格、畫法卻相去甚遠。本畫與青綠本相比,用筆蒼勁質樸,青綠本則是細緻流暢;從畫面效果來看,本畫沉靜凝重有北宋遺風,而青綠本工整華麗已屬南宋院體畫講求精工之畫法。由此推斷此本《赤壁賦圖》應當早于青綠本。
此圖中暗礁石壁,以小斧劈皴擦,寓拙重沉凝于簡括遒勁。漩流急浪.用鋸齒描精繪描寫,于裝飾美感中見激昂氣勢。遠水無波,淡墨暈染,得悠遠之境。孤舟泛波,名士閑坐,抒懷古之情。沉雄不讓馬夏 ,精麗則更勝一籌,雖為小品,堪稱神妙。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柏溪蝶影圖頁》賞析
南宋李松《柏溪蝶影圖頁》絹本 水墨淡設色,橫26厘米,縱26.2厘米。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藏。此圖構圖飽滿,山岡上一棵巨大的柏樹,上有牽牛花纏繞,樹下溪水流過;有李嵩特點,但筆法不夠細緻。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明皇鬥雞圖》賞析
南宋李嵩《明皇鬥雞圖》 縱23.5厘米橫21.0厘米繪唐明皇駐馬觀賞鬥雞的場景。畫中唐明皇閑适逸豫,器宇不凡;鬥雞引頸收翅,曲足擡尾,争鬥一觸即發。
全圖既繪出了盛唐的歌舞升平,又在雲鬓珠翠間藏漁陽鼙鼓,隐天寶之亂。畫作以史為鏡,傳遞給當時及後世帝王一個樸素的道理:逸豫可以亡身,唯有居安思危、勵精圖治,才得國泰民安。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觀燈圖》賞析
南宋李嵩《觀燈圖》軸90.5×60.5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在南宋李嵩《觀燈圖》中,畫家繪出了元宵節期間的花燈:兩名童子一提兔兒燈,一提瓜形燈,旁邊的桌子上還放着一隻走馬燈。描繪元宵節圖景。雖然畫面不甚熱鬧,但對花燈的描繪十分精美,不僅有正上方的大型彩燈,還有右側兩名童子,一提兔兒燈,一提瓜形燈,旁邊的桌子上還放着一隻走馬燈。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羅漢圖》賞析
南宋李嵩《羅漢圖》圖軸,絹本,設色縱104厘米,橫49.5厘米,該圖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羅漢又稱阿羅漢,是指佛教修行的一個境界,達到這一個境界的修行人,将永遠不會再輪回轉世。這幅作品畫一位羅漢,兩手拄握著一根竹杖,坐在一張禅床上。身側有兩位随侍,一位正在撚香,另一位在整理花藍。這位羅漢的頭發、眉毛和胡髭都已變白,兩眼望著前方,嘴角下抑,神情生動。人物衣紋流暢,用筆又蒼勁有力。無論是羅漢身後垂楊的繁密樹葉,或是羅漢所坐的禅床和身前的六足蓮瓣座香幾上的裝飾,都畫得極為精謹細緻。是本院所藏道釋人物畫中的一件佳作。
這件畫軸沒有作者的款印,根據題簽,過去稱它為李嵩(1190-1230)的作品。李嵩,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南宋光、甯、理宗三朝的畫院待诏,工畫道釋人物和界畫。可是,從畫風看來,這幅羅漢可能出自元代畫家之手。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龍骨車圖》賞析
南宋李嵩《龍骨車圖》-唐繪手鑒 筆耕園 絹本縱 25.6厘米橫26.4厘米。畫一孩童騎在牛背上揮鞭趕牛,讓它帶着圓盤繞圈,使水車轉動。遠處的小牛則悠閑地低頭吃草。這張畫細緻地展現了宋代農業灌溉技術,也讓人體味到人與牛的相處是如此融洽和諧。
李嵩詩《龍骨車圖》牧童趕牛推水車,牛背悠悠把鞭揮。龍骨嘎嘎水嘩嘩,牛犢旁邊踱來回。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漢宮乞巧圖頁》賞析
南宋李嵩 《漢宮乞巧圖頁》扇面 27×25.5cm。是一副藝術作品。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七夕,婦女以七字為巧的象征,向天上 銀河織女乞巧時,陳列瓜果七盤,茶杯七口,焚香七炷,備針七根,絲線七色,先向織女星行七拜大禮,然後盤膝而坐,借着朦胧月色,賽穿針、比引線,誰穿引得又快又多,誰就得巧最多。宋梁克家《三山志》載:“彩樓乞巧知多少?直至更闌漏欲終。
呈現出典型的宋代院畫特色,畫面中長廊樓閣構成的宮殿占據着畫面的大部,宮殿中的宮女們正在乞巧,整個畫面帶有一種溫婉的氣息,将宮中乞巧場景生動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瑞應圖 》賞析
南宋傳宋 李嵩《瑞應圖 》卷,台北故宮博物院。該卷為“金營出使”、“四聖佑護”、“射中台榜”、“脫袍見夢”四段,雖傳李嵩(公元一一七○—一二五五年)作,實為明仿本。明代鑒賞家張醜在見到項子京藏傳為蕭照所作《瑞應圖》六段卷後說他:“人物、山水、舟車、屋宇,種種皆精妙。”從這個卷子中可以體會到這“種種精妙”的特長。當然,這不僅是蕭照的特長,同樣也是當時宮廷山水畫家所必須具備的特長。
李嵩《瑞應圖 》卷之一
李嵩《瑞應圖 》卷之二
李嵩《瑞應圖 》卷之三
李嵩《瑞應圖 》卷之四
李嵩《瑞應圖 》卷之五
李嵩《瑞應圖 》卷之六
因為未經正常的禅位,高宗一方面并不願意光複北地迎回二帝,另一方面則刻意宣傳自己是上應天意的真命天子,藉以鞏固他的皇位。他授意寵臣曹勳編寫所謂“瑞應”故事,标榜他登上寶座乃是“上天照鑒,應運而興,非群策群力之所能争。”(一種唯恐他人謀位奪權的徨恐心理昭然可見。)并以此“宣谕臣民”,來“感化人心,日靖四方”,更夢想用所謂的瑞應神異,“駭服強敵”。為強化宣教,他又命宮廷畫師根據曹勳的文字,分别配以圖畫,就象今天的書籍插圖一樣,這就是傳之後世的《宋高宗瑞應圖》。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桐蔭對奕圖》賞析
南宋 李嵩(款)《桐蔭對奕圖》絹本設色,24.8×25.8cm,宋代,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畫中那靈巧的飛檐鬥拱、精緻的亭台樓閣,無不掩隐在樹蔭雲霭之中,與清幽的山水環境交相輝映。
宋人的閑情逸緻表達的是人與人之間有最自然的關系,通過對古畫的結構再重組,用現代的設計手法與材質,再現宋人“殊不知吾輩自有樂地”的閑雅。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齊眉攜老圖》賞析
南宋 李嵩 《齊眉攜老圖》縱106厘米,橫57厘米。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水墨孤亭圖》賞析
南宋李嵩《水墨孤亭圖》講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李嵩既是對現實生活的觀察極為細緻的人,同時也是善于調動各種筆墨語言塑造不同藝術形象的一位繪畫高手。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夜潮圖》賞析
南宋李嵩《夜潮圖》是宋代畫家李嵩所作的扇面畫。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畫面表現的應是八月十五日的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光如水,透過高閣的脊檐欄杆,但見潮峰奔湧而至,如“玉城雪峰,際天而來”。
構圖上作者不取“全景”,僅以宮苑一角入畫面,是典型的南宋山水風格。在月色的處理上亦見作者的用心,作者不以重暗的調子來表現月光傾瀉,而以宮苑内部異乎尋常的靜寂來體現月夜的靜谧。對于浪濤的描繪,尤為精彩,作者将細節的真實和詩意的虛曠相融合,以簡明流暢的筆法和醇潤的墨色,輔以透明的淡色,來勾勒、渲染、烘托出洶湧波濤,在月光的下面,滉滉漾漾。畫面左下方署“臣李嵩”, 畫的上方有坤卦圖書,并題有“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十四字蠅頭小楷。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秋葵圖》賞析
南宋李嵩《秋葵圖》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山水圖》賞析
南宋李嵩《山水圖》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林亭高逸圖》賞析
南宋李嵩《林亭高逸圖》
南宋著名畫家李嵩《畫闌遊賞圖》賞析
南宋李嵩《畫闌遊賞圖》 冊頁 設色絹本。構圖精密,宏闊的宮室橫過畫面,窗楹屋瓦描寫工細,可見畫家掌握界畫線條非常準确,技法純熟。山石以小筆皴染,樹木和遠山都具院畫特色。最動人的是圖内的人物,畫家是在完成界畫之後才為她們安排位置,除鬓發之外幾乎全不用線條,隻用鮮麗的顔色突出其體态,纖秀婀娜,輕如無物,冉冉而來的兩名侍女更似在滑行,有淩波禦風之美。
李嵩時人尊之為“三朝老畫師”。工畫人物道釋,得從訓遺意,尤長于界畫。人物畫用筆細緻,神采奕奕;花鳥畫精麗嚴謹,不覺繁缛呆滞;山水畫以意匠經營,情留象外,引人入勝;界畫不用界尺,而宮苑樓閣規矩繩墨皆備,不同凡響。繪畫題材豐富多彩,從宮廷到民間、從城市到農村、從生産到生活、從吃喝到娛樂、從仙山到龍宮、從曆史到現實均在畫中有所反映,以反映農村風土和農民生活的居多,所作有精工鮮麗之院體畫,作品甚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