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犬屬于野生動物嗎?中新網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狗狗為什麼能與人為友?在遺傳基因上有什麼線索?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動物學論文稱,一項研究發現,黑素皮質素受體-2(melanocortin 2 receptor,MC2R)基因可能在犬的馴化中發揮了作用,使它們發展出社會認知技能,與人類交流互動這一基因與産生應激激素皮質醇有關,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家犬屬于野生動物嗎?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新網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狗狗為什麼能與人為友?在遺傳基因上有什麼線索?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動物學論文稱,一項研究發現,黑素皮質素受體-2(melanocortin 2 receptor,MC2R)基因可能在犬的馴化中發揮了作用,使它們發展出社會認知技能,與人類交流互動。這一基因與産生應激激素皮質醇有關。
該論文介紹,人們認為,通常控制能影響社會行為的激素的那些基因,其改變關系到犬的馴化,但尚未準确地确定發生了哪些遺傳變化。
論文通訊作者、日本麻布大學獸醫學部和人與動物共生科學中心永澤美保(Miho Nagasawa)和同事合作,利用兩項任務調查了624隻家犬的社會認知互動。在第一個任務中,狗需要根據實驗者的提示,如注視、指點或敲擊,來決定哪個碗下面有食物。這測試狗對人類手勢和表達的理解。在第二個任務中,狗需要應對一個問題解決測試,其中它們要嘗試打開一個容器來獲得食物。在這一任務中會測量狗看實驗者的頻率和時長,這體現對人類的社交依戀。
他們将實驗中的狗按品種分為兩組:古代組,由認為在遺傳上更接近狼的品種組成,如秋田犬和西伯利亞雪橇犬;一般組,其他所有與狼在遺傳上更遠的品種。該研究報告說,相比一般組,古代組在問題解決任務中更少去看實驗者,意味着它們對人依戀較少。在第一個任務中沒有發現顯著的與品種相關的差異。
随後,論文作者尋找兩組間與人相關認知能力的相關基因差異,包括催産素(OT)、催産素受體(OTR)、黑素皮質素受體-2和一個叫WBSCR17的基因,WBSCR17基因涉及人類中的威廉姆斯綜合征(特征為過度社交行為)。其中,黑素皮質素受體-2基因的兩個變化,同時與第一個任務中正确理解姿勢和問題解決任務中更頻繁看實驗者有關。
論文作者認為,這些發現說明黑素皮質素受體-2基因或許在狗的馴化中起到作用,方式可能是令狗在人類身邊時壓力水平更低。(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