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總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你要問我到底吸引力在哪我一時間還真說不上來。可能是每一片磚瓦都蘊涵了曆史的氣息,也可能僅僅是因為村子的名字就足夠有魅力。
我們探訪井陉古村落還在繼續,在井陉的太行天路旁就有這麼一個村子,名為狼窩,單聽名字就讓人非常的好奇,想去這裡探究一番。
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還是在很小的時候,在微水看見過通往狼窩的中巴車,那時候就有一種害怕的感覺,感覺這裡一定是荒無人煙且無人居住,可為什麼通車呢,其實那個時候就有了想去看一看的沖動。
其實原本到狼窩村的交通也确實不是特别便利,随着太行天路的修通,狼窩村正式改變了藏在山窩窩裡的狀态,僅靠太行天路,想來這裡遊覽十分方便。
狼窩村這個名字也是老一輩人留下來的,還真跟狼有關系,早在500年前的明朝萬曆年間,從乏驢嶺遷到這裡的李氏家族開始在此耕耘,建村,陸陸續續又有人遷入就逐漸形成了狼窩村的雛形。
說到萬曆年間的人口遷移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從遼金時代再到90年的元朝中原一直處于動蕩,即使到了明代也始終解決不了北方少數民族入侵的問題。
人們為了避難都躲進了太行山區、汾河谷地。到了萬曆,社會需要發展,華北平原上大量的耕地需要人去種,于是山西人口東遷成了當時的一個趨勢,至今河北有許多人家譜記載老家都是山西。
狼窩村這裡應該也是受到了當時這股風氣,才有了乏驢嶺李氏的東遷。當他們來到這裡後,發現這裡雖然土地肥沃,但是有狼,還有人已經慘遭毒手,後來他們還發現了狼窩,從此狼窩這個名字就流傳了下來。
走在狼窩村裡到處都是曆史的痕迹,有着濃郁井陉風格的明清建築随處可見,石頭房子、石頭路、石頭牆……每一處石頭都像是在講述着這裡的故事。
除了石頭的元素,狼窩村的古民居、古廟、古戲台等遺址遺迹至今都有保存,磚雕、木雕等也栩栩如生。
從空中俯瞰,狼窩村保留的古建築範圍并不算大,但都是精華,這其中“共門”格外讓人好奇,這也算是古老小區的雛形。
共門的現象在狼窩村也比比皆是,有多家共門、多院共門。“多家共門”一般是指本家族兄弟較多,另家立竈,仍居住在一個院子裡,共走一個大門。
“多院共門”是一個門裡有多個院落,如“老大門”就較為典型。當時老大門裡住着七八家,并非同姓,起初胡同口也沒有“老大門”,偶有東西丢失,免不了互相猜疑。某日一位老者召集各戶,商量建“老大門”一事:各戶攤錢,共建此門。大家積極響應,一呼百應,于是清代同治年間建成“老大門”。自此以後,失竊現象銷聲匿迹。
在大山裡古村子很多,有些距離也不遠,但各有各的特點,每一處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