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廈門最近有什麼鳥種

廈門最近有什麼鳥種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2 18:29:15

祖孫三代“人鳥情”

廈門最近有什麼鳥種(儋州祖孫三代人鳥情)1

在儋州那大屋基村的樹木間,常常能見到栖息于此的鹭鸶。通訊員 李力 攝

■ 見習記者 曹馬志

數千隻鹭鸶,飛越樹林,将一片綠色點綴得美如畫作。

吳聰說,萬鳥歸巢,是他這輩子看過的最震撼的動人風景。

7月11日下午,出外創業的吳聰回到兒時生活過的儋州市那大鎮屋基村,迫不及待登上村裡最高的六層觀鳥台。夕陽灑下金色光輝,一群群鹭鸶劃過天空緩緩回到鳥巢。

“快看,那裡是大榕樹,好多鹭鸶來安家。”看着眼前成群的鹭鸶飛舞,54歲的吳聰興奮得像個孩子。他從小住在大榕樹旁,三棵百年古榕樹“抱團”長成一片“小森林”,也是數千鹭鸶的“愛巢”。

百年古榕樹,曆經歲月變遷,枝繁葉茂,也見證着吳家祖孫三代保護鹭鸶的“人鳥情”。

這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人鳥情,得從上世紀50年代說起。

當時,幾十隻鹭鸶路過大榕樹在此停留,吳聰的爺爺吳明生欣喜于“有鹭來栖”,将鹭鸶視為“吉祥鳥”。吳明生動員全家人和大榕樹周邊的幾戶村民,成立了全村第一支護鳥隊,他也扛起第一任隊長的旗幟。

對于吳明生那輩人來說,保護鹭鸶,曾是一個頗為艱難的選擇。吳聰說,當時,村子很窮,許多人連肚子都沒法填飽,更何況護鳥。

還要繼續堅持護鳥嗎?一次意外的救助,讓吳明生堅定了決心,也讓護鳥隊充滿了力量。那時,正好趕上台風天,一隻小鳥跌落在地,奄奄一息。外出巡查的吳明生正好碰上了,用手托起小鳥放進簸箕裡,帶回家中悉心照料。幾天後,他将傷愈的小鳥放歸大自然。來年,鳥兒又飛回大榕樹,脖子上還系着他随手系上的紅繩。

吳明生卸任護鳥隊長後,吳聰的父親吳應光接任。印象中,爺爺和父親這兩任護鳥隊長總是很忙碌。他們不定期沿着村道巡查,不讓人打鳥,制止“熊孩子”掏鳥蛋,碰到不理解的村民,還得和人理論一通,不厭其煩地講述愛護鹭鸶對村民和環境的好處。

後來,吳聰從父親的手中接過了護鳥隊長的“接力棒”。多年來,他常帶着護鳥隊員去清理樹下的鳥糞,并且自掏腰包,帶領年輕人在村裡空地見縫插針地種植竹子和榕樹,讓鹭鸶有更多的栖息地。現在,吳聰雖然在外工作,但是隻要村裡有需要,他都會趕回來,為保護鹭鸶出謀獻策。

随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生态保護的種子也在屋基村生根開花結果。讓吳聰欣喜的是,随着村民保護意識的不斷提升,鳥兒可以在村裡放心築巢安家,不再有性命之虞,吳家的樹上“鄰居”也越來越多——鹭鸶從起初的幾十隻,一度增加到兩千多隻,最多時甚至達上萬隻。

如今的護鳥隊,顯然“清閑”了許多。與老一輩護鳥隊相比,如今的護鳥隊員不用再東奔西跑地巡查,考慮更多的是宏觀保護舉措。而這背後,是海南久久為功推進生态文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入腦入心入行。在屋基村,村民像愛護家人一樣保護鹭鸶,人人以加入護鳥隊為榮,“從最初的十幾人,到現在全村人都是護鳥隊員。”吳聰說。

吳聰說,屋基村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近年來被遊人紛紛稱為“鹭鸶天堂”,也吸引了衆多遊人慕名而來,赴一場“鹭鸶之約”。該村也相繼捧回“國家森林鄉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文明村鎮”等榮譽稱号。

目前正是鹭鸶繁殖期,站在百年大榕樹下,聽着清脆的雛鳥聲,吳聰覺得很心安。他說,護鳥隊要将護鳥進行到底,生生不息。

(本報那大8月1日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