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920字丨建議閱讀時間 4 分鐘
“為什麼自動擋(或無級變速)的車挂着前進擋時,即使踩着刹車等紅燈也不會熄火呢?為什麼一松開刹車踏闆車就會自動往前走呢?稍微了解汽車知識的朋友可能會知道,這是液力變矩器的功勞。今天ams就來帶大家一起了解液力變矩器的工作原理。
十年前,我們家購入了第一輛自動擋汽車,那時候我父親逢人必吹自己的愛車不用踩離合挂擋就能開。我很好奇地問父親,為什麼松開刹車汽車就會自己走呢,他答曰:離合器和刹車集成在一起了。
在大學學習過汽車構造之後,我才回憶起當年父親既錯誤又搞笑的解釋,然而我相信如今仍有部分車主會持同樣的錯誤觀點。抛開采用多片離合器式的自動變速箱不談(如AMG的Speedshift MCT變速箱),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這個問題的關鍵——液力變矩器。
衆所周知,發動機自打火之後便時刻都在高速旋轉,但在起步之前車輪卻是靜止的,那麼如何将力從正在旋轉的軸上傳遞到靜止的軸上呢?首先來說,肯定不能突然地将兩根軸剛性連接起來,否則對兩根軸的沖擊度都很大,同時發動機突然受到大負載,很容易導緻熄火。
這時候有兩種選擇:1.靠摩擦傳遞力的離合器;2.靠液體傳遞力的液力變矩器。這兩種解決方案都可以理解成通過将兩根軸慢慢地連接在一起,從而盡可能減小對軸的沖擊,保證汽車平穩起步。而另一個重要作用,是在汽車超過極限負載的時候,離合器或自動變速器會“打滑”,保護發動機以防過載。
液力變矩器有兩個關鍵點,一是“液力”,二為“變矩”。首先解釋液力,顧名思義,它是靠液體來傳遞扭矩的,而這個液體實為自動變速箱内的潤滑油,所以大家在保養愛車的時候也沒聽說過要單獨買液力變矩器油吧。
為了幫助大家理解其工作原理,首先舉個例子:有兩台風扇A、B面對面擺放,風扇A通着電源吹風(發動機輸出端),風扇B則沒通電源(變速箱輸入端),葉片被風帶着旋轉,這樣就實現了兩個軸之間的非剛性連接。要是把介質換成液體,就成了液力變矩器的前身:液力耦合器。
如果在兩台風扇之間加一個裝置C,能讓通過風扇B葉片的氣流返回并同向吹到A葉片上,以增加A葉片的力矩,從而提高B葉片受到的力矩,那麼就可以稱其為“風力變矩器”,同樣将介質換成液體,就可以視為液力變矩器。隻不過,在液力變矩器中風扇A、B以及裝置C分别變成:泵輪、渦輪、導輪。在看下一自然段之前,請先記住一個口訣“泵入渦出”。
泵輪固定在液力變矩器殼體内并與發動機輸出端固定連接,而渦輪通過花鍵與變速箱輸入軸相連,導輪一般是由鉚釘固定在靜止的導輪套管上(也有通過單向離合器固定的)。
油液在泵輪葉片的帶動下,以一定的速度沖擊渦輪葉片,然後流向導輪葉片,并在導輪葉片表面改變流向,最後流回泵輪。從受力角度分析,渦輪受到的驅動力矩等于泵輪的輸入力矩加上導輪的反向作用力矩,正是由于導輪反向作用力矩的存在,才實現了液力變矩器的第二個關鍵——“變矩”中的增矩功能。
當渦輪轉速大于泵輪轉速時,從渦輪流出的液體則會沖向導輪的背面,此時導輪開始旋轉(或者固定不動,但起不到改變油液方向的作用),由于此時渦輪轉速大于泵輪轉速,油液從渦輪中甩出後經過導輪,反向沖擊泵輪的葉片,阻礙了泵輪的旋轉,使泵輪的輸入力矩減小,從而減少渦輪獲得的驅動力矩,即實現減矩的功能。
在渦輪轉速接近泵輪轉速的時候,我們不需要變矩器進行“變矩”,并希望兩者可以建立起剛性連接,以提高機械傳遞效率。我們可以為變矩器加裝一套鎖止機構,使泵輪與渦輪剛性連接,減少液力損失。
方法是,泵輪外側固定一個傳力盤,然後在殼體内用導向銷固定一個壓盤(軸向可滑動),壓盤在液壓缸的作用下頂向固定在輸出軸上的摩擦片,摩擦片被傳力盤和壓盤擠在中間,從而實現泵輪遇導輪剛性連接。
形象比喻:右側面包連在泵輪上,中間肉片連在渦輪上,左側的面包連在殼體上,用手(液壓缸)把左側的面包連同肉片夾緊在右側的面包上,三者組成一個漢堡包整體以實現剛性轉動。
回到文章導語的問題上來,為什麼踩着刹車的時候發動機不會熄火呢?因為停車時,發動機輸出的動力比制動器以及道路給車輛的阻力之和要小,油液從泵輪甩出後無法驅動渦輪,便從葉片之間的縫隙處流回泵輪,卻不至于讓泵輪受到的阻力矩太大以緻發動機熄火。或者你也可以理解成:當你踩着刹車挂着前進擋的時候,液力變矩器内部的葉片正在拼命攪油,卻不至于讓發動機熄火,也不會讓驅動車輛前進。
通常液力變矩器會被應用到無級變速箱或者自動變速箱上,但近年本田也将液力變矩器應用到了雙離合變速箱上。反過來并不是說,所有的無極變速箱和自動變速箱都采用液力變矩器與發動機相連,比如前文提到的AMG Speedshift MCT自動變速箱就是通過多片離合器與發動機飛輪相連、15年改款奧迪A6的無級變速箱也是将多片離合器代替液力變矩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