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守護萬家燈火?“設備檢查好了,一切正常有任何用電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守護萬家燈火?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設備檢查好了,一切正常。有任何用電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的多個角落,都有國網江蘇電力如東公司退役軍人共産黨員服務隊(以下簡稱“服務隊”)隊員身着紅馬甲的忙碌身影。
服務隊是全國“最美退役軍人”評選活動開展以來表彰的唯一一個群體。他們中有人曾浴血南疆,在烽火硝煙中牢記戰友囑托;也有人曾鏖戰碧海,在驚濤駭浪中書寫赤膽忠誠。如今,“退役軍人”這個共同身份,成為凝聚52名隊員真情服務的強大力量,激勵他們在新的崗位始終保持軍人本色,守衛萬家燈火。
“苦活累活,咱們這些當過兵的黨員先上。”服務隊成立19年來,這句最初的誓言,每名隊員一直銘記在心。回憶起成立服務隊的初衷,幾乎所有的老隊員都會提及19年前的那個夜晚。那一天,如東縣城的老街因故障停電。“搶修結束後,聽說停電時有老人不小心跌倒撞破了頭。我們就想,如果早一點排除故障,也許這樣的事就不會發生!”服務隊發起人、首任隊長缪恒生說。
本世紀初,如東縣老城區電網基礎比較薄弱,加上地處黃海之濱,台風等自然災害頻發,電力故障時有發生。在如東縣供電局城區維修班工作的退役軍人缪恒生,召集同為退役軍人的陳炜等3人商議成立一支黨員服務隊。在公司支持下,一支由4名退役軍人黨員、2名入黨積極分子組成的服務隊成立了。
“用軍人的标準執行每一次任務!”這是缪恒生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在江蘇電力系統,他們率先向社會承諾:随叫、随到、随修,24小時值班,365天無休。服務隊按照半軍事化管理,随時保持搶修“備戰”狀态。當時沒有值班室,隊員們就自行買來行軍床,晚上睡在供電營業大廳等待接聽報修電話。很快,“用電有困難,就找紅馬甲”的口碑在當地傳開。
2004年的一天上午,服務隊報修鈴聲大作。“我是掘港鎮中心衛生院院長,病人已經上了手術台,無影燈卻滅了,全院都停電了。”服務隊幾名隊員立刻攜帶發電機乘車趕往醫院,勘探接線,啟動臨時電源,從接到電話到醫院手術室燈光亮起隻花了15分鐘。
餘新明、陳炜等6名隊員曾在上世紀80年代跟随部隊奔赴邊境作戰。在戰壕裡,他們與戰友将彼此的父母互相托付,“假如我‘光榮’了,請幫我照顧他們。”離開戰場,餘新明等人在心底發誓,要用餘生兌現對犧牲戰友的承諾。30多年來,餘新明和戰友一直關心照顧18名犧牲戰友的父母。烈士秦德本的母親生病,他們主動聯系醫院,輪流看護;烈士劉生華的母親離世,他們像親生兒子一樣忙前忙後為老人料理後事……2016年,餘新明和戰友特地帶着7位“父母”去湖南旅遊。這些老人大多是第一次離開如東縣出外遊玩,他們高興地說:“他們就跟我們自己的孩子一樣。”
在餘新明等人的感召下,服務隊隊員紛紛加入,成立了“共産黨員服務隊愛心幫扶專項基金”,先後資助孤寡老人和傷殘軍人200餘人,捐資32萬餘元,将愛心播灑到千家萬戶。
擁軍慰問情暖,軍民魚水情濃。自服務隊成立以來,擁軍優屬就成為服務隊的光榮傳統,隊員們經常實地了解部隊用電需求,現場解決部隊用電問題。
“電路由電源、負載、連接導線和輔助設備四大部分組成……”去年11月,服務隊為一群特殊的“學生”開設了電工技能課。這群“學生”來自駐如東某部隊,因專業技能受限,他們退役後就業前景不太樂觀。服務隊得知後決定發揮自身優勢,在公司支持下開展了“電力技能培訓進軍營”活動,選派基礎知識夯實、實操水平一流的隊員,對即将退役的戰士進行為期1個月的電工知識培訓。
每天清晨,身着紅馬甲的隊員列隊進行交接,辦公桌上搶修台賬記錄清晰明了,工具間裡備品備件擺放整齊有序,休息室裡被褥疊成豆腐塊……18年來,服務隊在4任隊長的帶領下,始終保持“我是一個兵”的赤誠本色,用真心服務每名客戶,用真情點亮萬家燈火。
上圖:清晨,身着紅馬甲的服務隊隊員列隊進行交接。楊 尉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