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沙門問曰:此福盡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佛陀曾這樣說:如果有人目睹别人奉行道法,他在别的方面出不上力,于是他就用自己的歡喜心為行道的人祝福或給予贊歎,以此相助,他因此而獲得的福報很大。”
“有一位沙門提問:這樣的話,行道者的福會不會因為被大家分享而枯竭呢?”
“佛陀回答:就好比一隻火炬的火種一樣,即使有幾百人幾千人各自拿着未點燃的火炬來分取火種,有人用來做熟食物,有人用來除去黑暗等等,這隻火炬的火種依然如故,絲毫不會因為分給别人而減少。行道者的福報也是這個道理,不會因為分享給别人而減少。”
【施道】行道,奉行道法。施:實行。
【冥(míng)】昏暗,引申為黑暗。
如古人所加小标題,何為“喜施”?用自己的歡喜心進行布施是也,也就是随喜。真正的随喜必須發自内心,不是嘴裡說說就算數,如今的人往往心口不一緻,嘴上說随喜贊歎,内心裡面則充滿嫉妒,巴不得對方倒黴才好。這樣不僅不會增福,還會損德。
像這樣口頭“随喜”,沒有任何意義,純屬自欺欺人。
你的内心深處是喜悅還是酸楚?你自己未必清楚,但你一開口,信息就會暴露無遺。哪怕你隻是在網絡上聯系别人,僅僅打字說了幾句話,你的心境就已經通過文字展現出來了,騙不了别人,心清淨的人能體會到。
假如你看到别人如法行道或奉行善法,第一個想法就是他真棒!那他是否需要我的支持呢?我能為他做些什麼嗎?假如自己實在沒有能力和條件,或者他太厲害了,根本不需要咱的微薄之力,那咱就會自言自語,由衷贊歎其善行。這就叫做“随喜”,即用歡喜心做布施。
這樣的布施可能沒人知道,但冥冥之中自有無量福德之積聚。何以故?這樣的心境寬廣無私,沒有偏見,充滿善意,無私無偏見且充滿善意之心就是福德之源泉。此外,假如自己有條件,假如對方恰恰也需要的話,你肯定會進行各個方面的布施,為其行道助力而毫不吝啬。
有一種理論很滑稽:“大家都要學會随喜别人的道行和善行哦!這樣你不用花一分錢就可以積聚福報,多劃算啊。”殊不知,這種想法在其内心深處的潛意識和行陰當中的内容是吝啬,是在斤斤計較私利,就算嘴上一路随喜,一串串阿彌陀佛,又怎可能積聚福報呢。
這是真修行人和佛油子的差别,大家善自觀察,即可知曉。那些隻想獲得而不想付出的人,不是修行人,也無法積聚福德。
在五乘佛法當中,本章屬于五乘共法,無論你目睹别人奉行什麼樣的道,隻要是善道,你能夠随喜贊歎,就會從這贊歎之心當中生出殊勝福德。反過來,假如你看到别人奉行惡法,竟然也随喜贊歎的話,你将因此分享其罪惡,對方的罪惡卻絲毫不會減少,依然如故,
因此,從十善業角度來講,每個人都不應當貶損别人,無論對方多麼渺小低劣;也不應當輕易贊歎别人,假如未經深入了解卻滿口贊歎那些僞君子,不僅無功,反而有過,會因此獲得連帶的不善業。
人類的一切罪惡習氣當中,虛僞第一,虛僞者表面上冠冕堂皇,背地裡則無惡不作,他是沒有底線的。明白了這一點,你就曉得為何如今的多數人明明有文化卻根本看不懂佛經,或根本看不下去。其心虛僞,與真經真法怎會相應呢?
人之美德當中,真誠第一,以此為基礎,一切善法都會生起。真修行者确實不計較個人得失,他更願意付出而非不勞而獲。在所有的付出當中,布施為首,布施波羅蜜也是佛陀所說六波羅蜜之首,是最基本的行持,也是一切修行的基礎。布施有三種:财施、法施、無畏施。其中又以财施為基礎,财施當中最常見的,就是布施飲食,即用飯食來供養别人。
理論上講,用飯食供養任何人都是好事,都會獲得相應的福報。但由于所供養的對境不同,獲得的福報也不同。其中差别何在?世尊對此進行開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