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農家樂廚子明哥,一個喜歡美食,分享美食,推廣美食的廚子,關注我,人人都是“食神”
前情提要這幾年,巴蜀笑星李貝貝的幾個徒弟們,沒有好好的繼承他老人家散打評書的衣缽,而是到餐飲市場來準備分一杯羹,好幾個弟子前仆後繼的都開了火鍋店,因為是名聲在外,所以生意總體不錯。特别是王某器,現在在一些小縣城都開了分店,真的想問,餐飲真的這麼好做嗎?王某器椒麻魚,實際就是火鍋魚,隻不過賣點是在堂前表演,稱之為現炒底料,蒙外行而已,所以現在明哥就把這種做法分享給大家。
椒麻火鍋魚此椒麻火鍋魚主要是由以下幾個技術關鍵點構成:
1、煮魚底料(與四川普通火鍋底料的炒法差别不大,主要是用油脂方面和配方的差别)
2、鮮魚的初加工(主要是大批量的鮮魚腌制,如果用平常的腌制方法是不現實的)
3、味碟的調制(魚火鍋與傳統火鍋不一樣,香味和風味主要是靠蘸碟來實現,所以味碟尤為重要)
4、鮮湯的制作(傳統火鍋因為注重牛油味,油重湯少,也可以是對半開,所以對鮮湯要求不高,可能用純淨水、老蔭茶水、牛骨鮮湯、豬骨鮮湯等。而魚火鍋因為底料用油量少,所以鮮湯就非常重要。)
5、客前炒制(這個就簡單了,準備好一切底料、配料,由服務員就可以輕松完成)
下面明哥來一一介紹做法。
1、椒麻魚底料
底料
這裡我隻寫一個配方,我以前的圖文和視頻中都有詳細的方法,不再重複描述。
1.主要調味原料:幹辣椒節5000克 郫縣豆瓣18千克 幹大紅袍花椒2000克 幹青花椒500克
2.香料:香料1:(八角600克 肉桂180克 草果180克 山柰100克 丁香75克 白豆蔻30克 砂仁115克 白芷65克 陳皮65克 木香95克 肉豆蔻135克 羅漢果60克 甜當歸175克 幹 姜95克 良姜75克 山楂45克 甘草80克 小茴115克 香葉150克 靈草 120克)
3.調助原料:
姜 片600克 蔥 顆300克 洋 蔥 顆500克 蒜 顆300克 泡子姜片5000克 泡辣椒(去蒂後)5000克
野山椒(去蒂後)4000克 冰糖400克 豆 豉1000克
白 酒500克 熟菜油(或調和油)35千克 豬化油2千克 雞化油3千克
[小貼士] 明哥一向奉勸大家,不要迷信配方,可根據當地飲食習慣、民族風俗、地理氣候等多方面的原因來适量調節,形成自己的風味。如不喜麻的地方,可減少花椒的用量,幹青花椒(有的地方稱為麻椒)和紅花椒也可按配方來增加或減少,形成不同的風味特色。不喜辣的地方可改變辣椒的品種,選用辣度輕,香味濃,顔色好的辣椒。但是香料配方一般不要更改,隻是要注意選用品質優良的香料,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下面是炒制風味火鍋底料的視頻鍊接,朋友們看看就明白了。
炒火鍋底料很難嗎?明哥教你風味火鍋底料的配方及炒制,一看就會
重要提醒:請仔細閱讀後再操作,以免一知半解,造成浪費及失敗。請先在網上購買紅外線紅測溫儀,最高可測270度的才行。最開始試炒時根據配方減量來炒,因為如果是生手一次性炒大批料,失敗率很高,切記切記!
2、鮮魚批量初加工秘訣一定要選用鮮活的魚來制作,梭邊魚、鲢魚、黃辣丁、草魚等河鮮均可。
梭邊魚
制腌液:取一盛器,注入清水30千克,加老姜(拍破)300克、大蔥(挽結)300克、洋蔥塊250克、嫩魚精(按使用說明)大約300克、食用堿粉(或小蘇打)20克 、精鹽1000克、料酒(3瓶)1300克、紅星二鍋頭白酒500克。攪勻至精鹽完全融化。開餐前半小時調好。
[小貼士] 加食用堿或小蘇打的目的是魚肉有彈性及嚼勁,用量不宜過多。
腌魚
制蛋清液:雞蛋清攪打至雪花狀。
制調味粉:生粉750克、食粉45克、胡椒粉5克攪勻,成調味粉。
1.選魚:色澤光亮,個體均勻,背部、腹部色呈灰黑色,腰部色呈灰白色,鱗片緊密,色澤光亮,鮮活肥美,每條魚重量不小于2斤。
2.初加工:魚用清水喂養1~2天,去其泥腥味,用刀背擊其頭部緻昏,去鰓、鱗,在魚腹處開一小口,去内髒、黑膜、清洗幹淨,從魚尾處下刀,平刀緊貼魚脊骨片下魚肉,至魚頭處,剖開,取下魚頭,翻面,平刀緊貼魚骨,片下魚肉,至魚頭處,剖開,取下魚頭。魚骨加工成寬度為1厘米~1.5厘米的連刀塊。魚肉距魚腹處1厘米加工成寬度為1厘米~1.5厘米的連刀條。清水沖洗。
改刀
3.浸泡:魚頭、魚骨、魚肉入有孔的塑料筐或竹筐中,攪勻腌液,魚入腌液中浸泡2~3分鐘,提出塑料筐或竹筐,瀝去多的腌液。
4.脫水:
(1).取一木凳,裝魚的塑料筐或竹筐上再扣一的塑料筐或竹筐,雙手握塑料筐或竹筐,将塑料筐或竹筐高舉,用力在木凳山擊打五、六下,至魚條表面無明顯的水漬,魚肉表面有明顯的肉粒感且略呈開花狀,魚肉拍松。
(2).魚入紗布袋中,入脫水機中脫水至魚條表面無明顯的水漬,魚肉表面有明顯的肉粒感且略呈開花狀,魚肉有拍松感。
5.碼味:魚頭、魚骨、魚肉入一盛器中,放入蛋清(每500克魚肉用2克)、調味粉(每500克魚肉用1克)拌勻,魚骨擺入不鏽鋼盤内,再将魚條擺入,放入魚頭,加料油,點綴幾根香菜,即可。
3、味碟的調制風味豆豉醬的炒制方法也在我不久前的圖文中,下面是鍊接。
十三香和老幹媽在這款醬中淪為配角,秘制牛肉醬做蘸碟又下飯真香
風味豆豉醬
調制:
特點:辣香味醇,清鮮誘人。
下面的每一客的量:
主要調味原料:風味豆豉醬10 克
輔助調味原料:尖椒粒 5 克 大頭菜粒 8 克 芹菜粒 1 克 香蔥花 5 克 香菜末 2 克 酥黃豆 20 克 熟芝麻 1 克
取專用碟,均勻放入油酥豆瓣、尖椒粒、大頭菜粒、芹菜粒、香蔥花、香菜末,撒上酥黃豆、熟芝麻即可。
[小貼士] 當然也可能把這些調料裝在小碗内,放到桌上,讓客人自己根據喜好添加。但在後廚兌好味碟再上桌,體現了餐飲行業的專業性,非常重要。
4、鮮湯的制作簡述:鮮湯在火鍋湯鹵中具有使底料出味,入味增香,促鮮,涮燙菜品的作用。
特點:湯色乳白,香氣誘人,爽口不膩,益氣悅顔,清鮮适口,健脾促食。
原料組成配方:以成品為75千克的鮮湯為例。
1.主 料:豬腿骨10千克
2.輔 料:雞骨架1000克 鴨骨架1000克
3.調助料:料 酒200克 白胡椒粒 10克 幹大紅袍花椒 2克
清水150千克~200千克 調和油500克
制作程序:
1.準備工作:(1).初加工:豬腿骨洗淨,斬成小塊。雞骨架、鴨骨架洗淨,斬成小塊。花椒清水沖洗,瀝淨水。
(2).浸漂:豬腿骨、雞骨架、鴨骨架入清水中浸漂(清水宜多,以免造成有些原料還沒被水淹沒),春、秋季浸漂2~3小時,夏季浸漂1~2小時,冬季浸漂3~4小時,中途換水2~3次。
(3). 汆水:清水入湯桶中(清水宜多,以免原料經煮制後會漲發而造成有些原料還沒被水淹沒),置旺火上,豬腿骨、雞骨架、鴨骨架入清水鍋中,燒沸,汆約五分鐘左右,撈出,清水沖洗,瀝淨水。
(4).炒骨:鍋置旺火上,加調和油,油溫加熱至190℃左右時,下豬腿骨、雞骨架、鴨骨架,炒至吐油時起鍋,待用。(炒骨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讓骨頭的香味激發出來)
2.鮮湯熬制:清水入湯桶中,旺火燒沸,放入豬腿骨、雞骨架、鴨骨架、加料酒、花椒、白胡椒,旺火燒沸,撇淨浮沫,旺火(不能用中、小火)熬1小時左右,改用中、小火熬至肉熟爛透,湯鮮味濃,湯色乳白,香氣四溢時即可。
技術要領:
1. 原料組成配方可根據鍋底原料、鍋底味型、所在區域食俗習慣等因素對配方的原料或用量進行增減。
2.原料須新鮮無異味。
3.湯桶内清水不宜摻得太滿,以免沸後溢鍋。
4.先用旺火,後用中火。旺火熬濃湯,小火熬清湯。
5.雞骨架、鴨骨架也可用雞、鴨替代。
6.熬煮時不宜加蓋。
7.豬骨和清水的比例為1:15~1:20。
5、煮魚及客前炒制每一鍋準備的材料如下:
鮮花椒
酸菜
姜、蒜
姜片6片、蒜仔30克、泡酸菜100克、炒好的底料500克左右、冰糖5、6顆、熟菜油800克、幹辣椒節20克,幹青花椒10克、鮮青花椒30克、香菜段10克
用土鍋放在火鍋竈上,加入熟菜油500克,燒至5成油溫,先下鮮青花椒炒幾下,再加姜片、蒜仔和泡酸菜炒香,再加入底料和冰糖略炒一下,加入鮮湯,下腌制好的魚頭煮兩分鐘,再下魚排煮一分鐘,最後下魚肉煮至8分熟,用餘下的300克菜油燒至7成油溫,把幹辣椒節和幹青花椒炝香後倒在鍋内,撒上香菜節即可。
[小貼士] 底料下鍋炒散就行,千萬不能久炒,并且油溫要低,否則會發苦。魚肉煮至8分熟即可,餘溫就可燙熟,這也是保持魚肉細嫩的關鍵。
成品
吃時用漏勺配合湯勺打鍋内原湯入味碟碗中,攪勻即可享用。喜歡吃辣者隻打油入碗中,不太能吃辣者可隻打鍋内的湯,不要油。
如覺得此文對您有幫助,請留下您寶貴的評論、占贊、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