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樣的孩子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樣的孩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1:20:38

帶孩子從小花園回來,樓道前一個媽媽正在訓斥孩子:“和你說騎車騎慢一點,你就是不聽,現在把人家叔叔的車子刮了這麼大一個口子,要賠很多錢知道嗎!”

媽媽嗓門比較大,惹來一群鄰居圍觀,孩子低垂着頭一言不發,車主在旁邊站着一臉尴尬。

媽媽還在這邊吼着,那邊孩子的爸爸也下來了,見到孩子就是一個巴掌。孩子終于忍不住了,“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走在街上,經常看見對孩子大吼大叫的父母,而孩子通常有兩種表現:一些号啕大哭,還有一些面無表情。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樣的孩子(是養育孩子的下策)1

《超級育兒師》裡曾跟拍了一對母子,孩子蠻不講理,動不動就哭;媽媽脾氣暴躁,時常大聲責罵孩子。

在家裡的時候,孩子弄出了一點聲音,媽媽就大喊大叫:“你不許發出聲音了!我最讨厭吵了!”

為了讓媽媽換位思考下孩子的感受,節目組讓她到體驗場所,聽一下她責罵孩子時大吼大叫的聲音。

當聽到自己責罵孩子的聲音時,這位媽媽蹲下來緊緊捂住自己的耳朵,她說:對自己的聲音感到恐懼和害怕。

那如果換做是孩子呢?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樣的孩子(是養育孩子的下策)2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用嗎?

朋友的兒子上小學一年級,陪兒子寫作業每分每秒都是煎熬。每次想吼孩子,就拼命掐自己手指,孩子寫完作業,問他:“咦,爸爸你手上怎麼這麼多紅杠杠?”

即使吼完了,孩子會乖一陣子,但是該有的問題還是一樣在,不是變成了地下活動,就對家長的吼叫麻木。

所以,吼叫有用嗎答案是有用,但是要用在危急關頭,比如孩子過馬路,前方有車的時候;或者遇到遇到各種緊急情況,父母的吼叫都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很多家長都說,孩子不乖的時候想吼他,但是真的吼完了自己又後悔。來回橫跳在吼叫和愧疚兩個層面,時時刻刻都在體會冰火兩重天。

其實,吼叫會被外部特定的情境觸發,當這個情境出現,就好像一種會讓你采取行動的指令,你的想法就會升級,你會無法抑制自己想發火的沖動。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樣的孩子(是養育孩子的下策)3

拿我自己舉例,我沖我兒子發火通常在吃飯的時候,我兒子這磨磨唧唧的性格,在吃飯的時候體現

淋漓盡緻。

喊他吃飯,通常叫一遍是沒有用的。恨不得買一個大喇叭循環播放“吃飯啦,吃飯啦,快來吃飯”。

好不容易把他弄到座位上,他又是要帶玩具又是要帶拼圖,自己吃飯還不動手,給他喂個飯要飛越千山萬水。

最令人崩潰的是,很多時候他吃了兩口就說,自己吃飽了要下去玩。往往到這裡,我就繃不住了,勺子往桌上一拍問他有完沒完,能不能好好吃飯。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樣的孩子(是養育孩子的下策)4

其實,心裡當時的感受是,孩子的爸爸不在身邊,自己要管孩子,還要居家辦公,做不好兩邊都沒法交代,心裡很有些抱怨的情緒。

孩子吃飯磨叽,就是我吼叫他的“觸發器”。隻要一出現這個情境,我的想法會逐步升級到,因為孩子的爸爸不在,大部分時間要獨自帶娃,進而産生不滿的情緒。

後來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通過改善孩子的胃口,和加強孩子的鍛煉,讓孩子在吃飯這個行為上得到了緩解。

最關鍵在于,要接受自己想大喊大叫的情緒,與自己和解,才能一步一步去尋找根源的問題。而不是誤入“踢貓效應”,把壞情緒宣洩在比自己更弱小的一方。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樣的孩子(是養育孩子的下策)5

現在,暫時放下家長的角度,讓我們切換到孩子的角度。

父母沖孩子吼叫,有用嗎?

當父母沖着孩子怒吼的時候,孩子的表情通常是呆呆的。這一刻,孩子的智商為零。

或者說,他想的隻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爸爸媽媽會不會打我。在這個狀态下的孩子,聽不見家長說的任何内容。

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大吼大叫,就和打罵、侮辱一樣,會讓孩子的應激素水平增高,從而導緻大腦結構發生變化。

還有一種情況,時間久了,孩子麻木了,父母的吼叫成了孩子判斷自己行為的依據。孩子在察言觀色方面,是很出色的。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樣的孩子(是養育孩子的下策)6

比如:孩子在打遊戲,媽媽剛開始對他和顔悅色,讓他不要打遊戲趕緊做作業。但是,孩子就像沒聽到一樣,眼皮都不帶擡一下的。

過了一會,媽媽又說了一遍,“不要打遊戲!”。這次,孩子挪動了一下身體,看起來像要起來,其實換了一個更舒服的姿勢繼續打。

意識裡,他知道媽媽還沒有對他大吼大叫,那他就還能打一會兒遊戲。最後,等媽媽真的開始怒吼,他才放棄打遊戲,去寫作業。

從父母每一次的吼叫中,孩子判斷出了父母的底線。于是,在無數次的試探中,父母的怒吼成了孩子的鬧鐘,他沒辦法養成好的習慣。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樣的孩子(是養育孩子的下策)7

既然吼叫對孩子沒用,那父母為什麼還要用這種方式呢?

吼叫背後的原因

1、可能來自于遺傳,父母吼出來的孩子,大多數會用同樣的方式,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2、“踢貓效應”,老闆罵員工,員工回家罵老婆,老婆很生氣罵郵差,郵差出門就踢了貓,那個貓一生氣撓了一個人,那個人就是老闆。

把自己的怒氣宣洩在比自己更弱的一方,孩子比父母弱小,所以父母會沖孩子大吼大叫,而不是沖自己的老闆。

3、當孩子做錯事之後,父母會覺得孩子給我丢臉了,這種羞愧的情緒産生力量,當吼叫過後,這種情緒就得到緩解。

4、父母本身和孩子氣質不同,比如父母本身是急性子,孩子是個小磨蹭的性格;又或者父母本身大大咧咧,孩子比較敏感。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樣的孩子(是養育孩子的下策)8

父母如何減少吼叫?

一、低聲教育

北師大教授錢志亮說過:責備孩子的聲音越小,孩子聽的就越認真,教育效果也就越好。

就像上文說的,當父母在對孩子怒吼時,孩子智商為零,他完全不知道父母說了些什麼。

演員陶曾在一檔節目中,分享了自己教育女兒的經曆:

第一次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陶虹本能地朝着女兒怒吼:“你怎麼回事!”

當時女兒吓得一哆嗦,動也不敢動,陶虹知道自己一定吓到女兒了,她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樣的孩子(是養育孩子的下策)9

又過了幾天,女兒又不小心打翻了牛奶。

這次,陶虹再也沒有對女兒怒吼,而是跑過去抱住女兒,低聲安慰:“沒事沒事,怎麼這麼不小心呀?”

女兒也馬上冷靜下來說:“因為手滑,下次會注意”。用正常的語調和孩子對話,他們會明白你的意思。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樣的孩子(是養育孩子的下策)10

二、選擇和堅定

我兒子看動畫片,我叫他吃飯,他會當沒有聽到。當我叫了他幾遍後,免不了對他大吼大叫。

我想了想,如果是我在投入地看電視,而且是自己喜歡的,我也不希望有人把我叫走。

後來,我給我兒子出選擇題,在“馬上來吃飯”和“這集結束了來吃飯”中讓孩子選。

選擇,給孩子留出了一些空間,也讓氣質不同的父母與孩子,踢出了同樣的步伐

但是,孩子也不是總是按照選擇走,就算他選擇了“這裡結束了來吃飯”,他也可能看完了這集又接着看下集。

這時,如果家長覺得這件事沒得商量,就不要再去問孩子“行嗎”、“好嗎”。而是堅定地告訴他,“你已經看了一集,5分鐘後來吃飯”。

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也是給孩子定基調的人,堅定自己的選擇,不拖泥帶水。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樣的孩子(是養育孩子的下策)11

三、利用幽默和創意

一位男子回憶自己叛逆的十幾歲,他沖着自己的媽媽破口大罵:“臭老婆子”。

沒想到,這位媽媽非但沒有生氣,反而開心得不行,笑逐顔開向丈夫報備:“孩子終于成長到叛逆期了。”

晚上一家人還燒了好吃的慶祝,他意識到他這樣叛逆,他媽會更高興。于是,他的叛逆期結束了,僅僅一天。

原本可能出現的吼叫,在幽默中輕松化解,不要把孩子當成敵人,孩子是給父母提供特别多歡樂的盟友。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樣的孩子(是養育孩子的下策)12

如果父母和孩子較真,把他們當成大人,自然就會生氣了,沒法調動幽默感。

我們希望做平靜的父母,但往往把更多的寬容和耐心,給了朋友和同事,對待自己和孩子過于苛刻。

幽默,給孩子輕松氛圍;低聲教育,是良好溝通的前提;堅定自己的選擇,是教育的根本。

沒有孩子不喜歡父母,好好說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