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甲好還是非三甲好

三甲好還是非三甲好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1 00:34:34

每年高考公布成績後,各類媒體報道考生成績時,不知是記者為了彰顯自己深谙古代曆史知識,還是為了使新聞更具文化色彩,往往用“位列三甲”來概括名列前三名的考生。殊不知,将前三名稱為“位列三甲”,實在是荒誕不經。

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曆了1300年,一直是中國最為重要的選拔性考試,特别是宋代,對科舉考試流程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明清因襲。

三甲好還是非三甲好(不要炫耀自己位列三甲)1

科舉考試圖

明清時期,考生首先要參加由府縣組織的考試,又稱“童子試”,考中者稱為“秀才”。具備“秀才”身份後,須要參加由府縣組織的歲考,考中者稱為“科舉生員”。“科舉生員”考試,即是獲得參加“鄉試”的資格考試。

鄉試以省為單位,逢農曆子、卯、午、酉年的八月進行,又稱“秋闱”,鄉試是嚴格的淘汰考試,考試合格者稱為“舉人”。鄉試第一名稱為“解元”。舉人須進京參加次年(即醜、辰、未、戌年)二月,由禮部組織的考試“會試”,又稱“春闱”。會試同樣是極為嚴格的淘汰考試,會試合格者稱為“貢士”,會試第一名稱為“會元”。

科舉考試放榜圖

三月,貢士再參加由皇帝親自組織的考試,稱為“殿試”,殿試不是淘汰考試,隻是重新排名。殿試分三等錄取,前三名,稱為“一甲”,即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又稱“三鼎甲”。一甲賜“進士及第”。如果鄉試、會試、殿試均獲得第一,被稱為“連中三元”,然而連中三元者在明清時期鳳毛麟角,明朝有黃觀、商辂二人,清朝也有兩人,錢檠和陳繼昌。

“二甲”若幹人,二甲第一名(即該科殿試的第四名)稱“二甲傳胪”,二甲進士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幹人,賜“同進士出身”。

顯而易見,“三甲”不是前三名,而是殿試成績相對最差的群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