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已經堅持4年,每周讀三本書的San蝶。
我個人還蠻喜歡看一些心理學的書,因為讀這類書可以讓我們更了解自己。
我不是心理學專業出身,就給大家推薦幾本簡單易懂,不枯燥的心理學入門書籍吧!
第一本是武志紅老師的《為何家會傷人》
豆瓣評分8.1,武志紅老師用十幾年的行業經驗,為那些無法處理好家庭關系的人,提供了尋求幸福和自我治愈的方法。
書中談論了一些關于父母溺愛,以及親子關系和夫妻關系的家庭問題,用心理學的理論,給你分析列舉了一些家是如何傷人的案例。
總結最觸動我的兩點:
1. 很多人都把孩子放在了家庭的首位,而其實好的夫妻關系才是健康家庭的重要部分,夫妻關系要高于親子關系。
2. 寬容不完美的父母,也要學會不把自己的意志轉移到子女身上。
讀這本書的時候,你會回到小時候,并在其中認識更完整和真實的自己。
第二本是李雪老師的 《當我遇見一個人:母嬰關系決定孩子的一切關系》
這本書我建議所有的媽媽或者将要成為媽媽的人去讀。
早期我們和父母的關系,内化成我們的性格,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其實我們這一生,都是在一遍遍地回放着童年的幸與不幸。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一度在思考,如果我以後結婚有了寶寶,在他們小的時候,我要不要辭職全身心地陪在孩子身邊。
親子關系問題的出現,是因為父母看不到孩子本身,隻看到了孩子的功能價值。
如果父母“看不到”孩子,那長大後,孩子也無法真正的感受到愛。
這本書與其說是教養孩子,不如說是修複自己。
看完這本書,可以給自己的媽媽看看。
最後,分享一句整本書我最喜歡也是觸動最深的一句話,:“愛是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願”
第三本,《被讨厭的勇氣》
提起心理學,很多人會想到弗洛伊德。他認為,人的童年以及過去的經曆,會影響我們的潛意識甚至是整個一生。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将自己的不幸歸因于過去。而《被讨厭的勇氣》推崇的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觀點則認為,你的過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過去的看法。
如果你給自己打50分,那别人為什麼要給你100分?
為什麼《被讨厭的勇氣》這麼受歡迎?因為它打破了被别人貼标簽的規則,我們每個人都值得自我肯定和自我接納。
蔣方舟曾在節目中說:自己是讨好型人格,總是擔心說錯話,生活中處處妥協,不好拒絕别人。
讀完《被讨厭的勇氣》,你會以“關我屁事”和“關你屁事”的理念,獲得真正的自由,擁有被讨厭的勇氣。
希望這三本書,可以讓你更加了解最真實的自己,也希望你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是堅持4年每周讀3本書的San蝶,感謝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