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就說石油可能隻夠用20年了;如今都2020年了,石油要用完的預言更新了無數次,但國際油價卻是越來越低了。那麼石油到底可以用多久,真的不可再生嗎?
想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先了解一下,石油是怎麼生成的。關于石油的形成,目前主要有兩種理論。
一、有機成油理論。
這個理論由羅蒙諾索夫提出,簡單的說,就是石油是古代生物遺骸經過一些複雜變化形成。在古代海洋或湖泊形成的地層裡,生物遺骸與泥沙一起形成岩石。經過百萬年的滄桑巨變,在高溫高壓下,産生各種碳氫化合物,轉變為石油。
二、無機成油理論。
由天文學家托馬斯·戈爾德在俄羅斯石油地質學家尼古萊·庫德裡亞夫切夫的理論基礎上提出。該理論認為在地殼内已經有許多碳,石油是由地殼内部的碳生成的,而那些在石油中發現的生物标志物與石油沒有關系,簡言之就是石油的形成與古生物無關。
那麼哪個理論更靠譜呢?
支持無機成油的理由中,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個例子:
“如果動物死亡分解成石油這一假說成立,那以世界上最大的沙特瓦爾加油田為例,形成這個油田需要一個長、寬、高各30公裡的立體空間,裡面填滿恐龍屍體,而且這些恐龍需要100%轉化成石油。這樣看上去是不是荒誕至極。”
如果無機成油理論成立的話,地球源源不斷得形成石油,當然就不會耗盡了,這對于人類确實是個大好消息。
但事實是有點殘酷的,到目前為止,無機生油說沒有指導一個油田勘探成功,反而打廢了不少探井。
中國科學院院士、石油大學資源與信息學院教授曾在接受采訪時說:目前世界上95%以上的油田,都是在有機成油理論的指導下發現的。
在有機成油理論得指導下,人類探明了大量得石油資源。在過去,由于開采手段不發達,導緻一些深層石油、石油含量較低的油田沒有被開采出來。随着技術的進步,人們能開采的石油也越來越多。
近年來,美國憑借大力發展頁岩油快速崛起。美國擁有七大頁岩油氣産區:Appalachia、Anadarko、Bakken、Eagle Ford、Haynesville、Niobrara、Permian。其中Permian在業内被稱為二疊紀盆地産區,以儲量豐富、産量大著名,其最大日産量為2020年3月份創下的近480萬桶/日。
所以,目前全世界範圍内,真正能指導石油的發掘和開采的,依然是有機成油說,也就是生物成油。億萬年來,地球上的生物生而又滅、滅而又生,生生不息。根據能量守恒定律,這些數量無比龐大的生物死亡後并未消失,而是換了另一種形态繼續存在地球上,身體骨骼化為石頭、土壤,油脂化為石油,随着地殼的變動逐漸沉積在岩層下。
石油可以再生嗎?石油既然可以用生物遺骸形成,隻要生物存在,當然可以再生。隻是,這個再生速度太慢,遠遠不及人類開采的速度。現在所使用的石油肯定是有限的,這個不要質疑。
不過,我們也不必因為石油不能再生就過度悲觀,随着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人類對資源的認知和利用能力都會不斷提高。近幾年,新能源技術不斷出現,風能、太陽能、電能已經被大量使用。還有大量的新技術在研發中,比如可控核聚變技術能使用後,海水就會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燃料資源。人類就不會再主要依靠石油了。再比如解決了液氫的安全儲存問題,汽車燒氫氣是最環保的。
最後,說石油不可再生是騙局并沒有依據,不過圍繞石油形成的科學争論一直沒有停止。也許科學就是這樣,在争論中不斷前行,發展,我們才能更加接近真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