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知識梳理~
一、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1.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别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群意象,如馬緻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着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象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于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
二、掌握古詩詞基本知識
詩歌分為古體詩(又稱“古風”)、今體詩(又稱“格律詩”)。
古體詩: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前的除“楚辭”以外的所有詩作,也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後的除“今體詩”以外的所有詩作。“歌、行、吟”分别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别》。
今體詩:分為律詩、絕句。律詩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聯(一、二句)、颔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句)、尾聯(七、八句),颔聯、頸聯必須對仗。絕句每首四句,有五絕(五字)、七絕(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詞:是今體詩之後産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發展于晚唐與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種新詩體。詞又稱長短句(句子字數不等、長短不一)、詩餘(由詩歌發展而來)。根據詞的長短,詞又分單調(也叫小令,一般認為58字以内)、中調(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長調(96字以上,三阙以上)。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
曲:即散曲,分為“小令”、“套數”。是宋金時期逐漸形成的一種新詩體。曲與詞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詞規定的字數中增加襯字,從而增加語言的生動性,更自由靈活地表達思想與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詩作題材
就詩作題材内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為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詩等等。
寫景詩:學生在高中階段大體接觸過,毋須多說。
詠懷詩:叙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的叙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别、懷遠、思鄉、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詠史詩:詩人對某一曆史事件或曆史人物的詠歎,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誦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淵明、劉禹錫、杜牧等都是詠史詩的作者。
詠物詩:主要特點是托物言志。這類古詩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義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蘊。
山水田園詩:寫田園生活和山水風景,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
邊塞詩:描寫邊塞生活與民族矛盾,還有一系列與邊塞有關的東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為高适、岑參、王昌齡、王之渙。
四、分清各種風格流派
“風格”是指詩人在選擇題材、塑造形象以及語言運用等方面形成的創作特色。如陶淵明的詩恬淡平和,王維的詩詩中有畫,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郁頓挫。
流派主要指詩歌的流派和詞的流派。
1.詩歌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精确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的典型人物。源頭:《詩經》;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陸遊等。
浪漫主義:善于抒發對理想的熱烈追求,用熱情奔放的語言、奇特的想象和誇張手法、神話故事來塑造形象。源頭:《楚辭》;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賀、龔自珍等。
2.詞的流派:豪放派、婉約派豪放派:氣勢磅礴,格調高昂,意境雄渾,感情激蕩。代表人物:蘇轼、辛棄疾。
婉約派:筆調柔和,感情細膩,委婉纏綿,韻味深遠。代表人物:劉永、姜夔、秦觀、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種表達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煉字、煉句、煉意。
◆選材方面的虛實結合(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實客觀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觀之景;虛景是詩人通過感覺、聯想或想象而虛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虛實結合往往是古詩詞意境的基本方法。
◆選材方面的反襯:古詩詞表達技巧中的反襯是相對“正襯”而言的一種表達技巧。在作品中為了使對某事物的描寫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對立的事物從旁陪補的方法。它與“對比”不同,對比的兩個事物間的關系是并列的,結果是突出對比雙方;反襯卻可以明顯地分出襯托的事物和被襯托的事物,突出被襯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動靜結合:有時可理解為“以動襯靜”,“動靜相對”。
◆結構方面的伏筆與照應:詩作者在讀者不經意處的暗示交代,使詩歌結構嚴謹,首尾呼應,文題呼應。
◆結構方面的對比:對比是指在作品中把兩個相互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兩方面并舉出來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義,對于主題的表達也易産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結構方面的設問與懸念。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借古抒懷、意在言外,等等。
古詩詞的藝術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單一的,往往是綜合複雜地運用。我們在鑒賞的時候,要注意在具體語境、整體詩境中分析藝術特點,不要簡單地陷入術語、概念的怪圈,有時候還要根據不同的題型,不同的題幹要求,從規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斷。
六、注意品味各種語言風格
古詩詞中對詞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說,因此了解各種不同的語言風格很重要。古詩詞語言風格一般有莊重、嚴肅與诙諧、風趣;形象、生動與質樸;簡練與缜密;含蓄與明了;犀利與平和;細膩、委婉與豪爽、熱烈。對語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詩歌鑒賞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詞、句:詩中的詞、句處在統一意境中,隻有在詩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憶舍弟》的總體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鄉明”———因思鄉念故鄉而備覺故鄉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語法現象:為了合乎作詩詞的規則,所以往往有變式句存在。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詩詞中詞類活用現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種修辭手法
古詩詞中作者常常會運用各種不同的修辭手法,使表情達意豐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寫同一事物還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寫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斷”。
◆通感: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如林逋的“暗香浮動月黃昏”,用視覺“暗”寫嗅覺“香”、突出梅香的特點。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門”代“權貴豪門之家”。
◆互文:在連貫性話語中,将本應含在一起的詞語,分别安排在上下兩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馬客在船”,實際是說:“主人下馬在船,客人下馬在船”。
◆設問: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誇張:如辛棄疾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古詩詞常用的修辭還有拟人、反問、反複等,都要求我們去注意。
八、注意關注詩歌題目
詩歌的題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線索,如2000年上海卷,試題為“約客”,作者約人,對方遲遲沒有來,環境上“家家雨,處處蛙”的渲染,約了客人,怎麼不來?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慮。
九、注意明察考題暗示
古詩鑒賞題後,往往會有一些注釋,填表式題目中已有内容實際上就是例題。如填表題,填空題空格的前面或後面的提示,都為考生答題給予了人文關懷,注意了這些方面就有利于解題。
十、注意運用聯想、想象
詩歌鑒賞是一種再創造。再創造的主要方式是聯想、想象,如王駕的《雨晴》,作者沒有描寫鄰家院子景色,但寫了“蜂蝶紛紛過牆去”這一實景。如果考生緊緊依傍這一詩句,透過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霧,會聯想到鄰家春色美不勝收,如此景緻,連路人都會駐足觀望,更何況是喜花的蜂蝶呢!
貳
~例題彙總~
(一)2022松江高三一模
小明想用這首詞去參加詩詞大會的節目錄制,請你幫他一起完成以下任務。(8分)
望海潮•上太原知府王君贶①尚書 (宋)沈唐
山光凝翠,川容如畫,名都自古并州。箫鼓沸天,弓刀似水,連營十萬貔貅②。金騎走長楸。少年人一一,錦帶吳鈎。路入榆關,雁飛汾水正宜秋。
追思昔日風流。有儒将醉吟,才子狂遊。松偃舊亭,城高故國,空餘舞榭歌樓。方面③倚賢侯。便恐為霖雨,歸去難留。好向西溪,恣攜弦管宴蘭舟。
【注釋】①王君贶,王拱辰,即詞中所指“賢侯”。 ②貔貅:喻勇猛的軍隊。 ③方面:地方軍政要職。
12.小明要為這首詞所拍攝的微視頻配樂,以下選項合适的一項是( )。(1分)
A.輕快柔和的樂曲 B.激越急促的旋律
C.雄闊調長的音樂 D.低沉抑揚的曲調
13.小明想要設計微視頻的畫面和鏡頭,以下設想不符合詞意的一項是( )。(2分)
A.開頭三句用遠鏡頭,拍攝并州風光總貌,再聚焦人物個體特寫,體現地方風土人情。
B.用鏡頭的移動,從“箫鼓”“連營”鼎沸場景切換到榆關雁飛之景,景物富有層次。
C.從“儒将醉吟”切換到“舞榭歌樓”,用蒙太奇鏡頭将不同時空畫面組合,意境開拓。
D.結尾處配以弦管樂曲,用“泛舟西溪”慢慢淡出的鏡頭畫面,表現翩翩遠去的超然。
14.本屆詩詞大會以“城與人”為主題,導語為“隻有人的情感進駐,才會有城的飽滿”,請你緊扣該主題及導語,幫小明為這首詞寫一段解說詞。(5分)
12.C
13.A
14.在這首詞中,山光水色與曆史名都相會,自然與人文相輝相映,人傑與地靈呼應,政通與人和相諧;這首詞贊頌了一方官長,用智慧和情懷讓并州煥發光采,百姓與“賢侯”之間感情深厚,引發了詞人的追慕之情。而當時間流逝,隻餘見證“儒将”“才子”的“舞榭歌台”,更說明了城市重要的不在瓦肆建築,而在于情系。詞作诠釋了城市的自然、人文、社會的氛圍讓人的生命姿态更舒展,迸發活力;同時表現了人的情感的進駐,會讓城市的自然山水印染人文氣息,讓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更相融,城市的文化内蘊更“飽滿”。
評分說明:符合情境、導語的要求,依據應答的整體表現按等級給分。
(二)2022青浦高三一模
閱讀下面兩文,完成12—14 題。(8分)
千秋歲
宋·秦觀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莺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别寬衣帶。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①會。鹓鹭同飛蓋②。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裡朱顔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千秋歲③
宋·黃庭堅
苑邊花外。記得同朝退。飛騎軋,鳴珂④碎。齊歌雲繞扇,趙舞風回帶。嚴鼓斷,杯盤狼藉猶相對。
灑淚誰能會。醉卧藤陰蓋。人已去,詞空在。兔園⑤高宴悄,虎觀英遊⑥改。重感慨,波濤萬貫珠沈海。
[注]①西池:作者與諸同僚聚會之地。②鹓鹭同飛蓋:指作者和同僚一同乘坐着車輛飛馳于大道。③這是黃庭堅被貶宜州,經過衡陽時,追和秦觀遺作《千秋歲》的作品。④鳴珂:顯貴者所乘的馬以玉為飾,行則作響。⑤兔園:漢梁孝王園,指代朝廷。⑥虎觀英遊:虎觀,泛指宮廷中講學處。英遊,英俊之輩,才智傑出的人物。
12.根據兩首詞字數的多少,可以判斷這兩首詞都是( )。(1分)
A.長調 B.中調 C.小令 D.雙調
13.以下關于語言風格的評價對兩首詞都适合的一項是( )。(2分)
A.清新自然 B.沉痛悲苦 C.慷慨激昂 D.質樸蒼勁
14.結合秦詞末句“飛紅萬點愁如海”和黃詞末句“波濤萬貫珠沈海”,比價兩首詞的情感異同。(5分)
12.(1分)B(千秋歲這個詞牌是71個字,所以從字數上看是中調。在58字以内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外為長調)
13.(2分)B(從“飛紅萬點愁如海”、“灑淚誰能會”等句能看出兩首詞都表達了沉痛悲苦的情緒。)
14.(共5分)同:都表達了個人的仕途失意之愁苦、傷感之情。/(1分)
不同:
秦詞:從全詞看,既寫了傷春之情,又寫了仕途失意之愁苦。“飛紅萬點愁如海”句用比喻、誇張的手法極寫暮春季節落花缤紛引發的傷春之痛,又含蓄地表達了“憶惜”所生發青春不再,壯志難酬的失意、悲苦之情。(2分)
黃詞:從全詞看,大量内容都是“和”秦詞,寫秦觀官場得意時的意氣奮發,失意時的落寞痛苦,表達了對秦觀之死的痛惜悼念之情。“波濤萬頃珠沉海”用誇張、比喻極寫對秦觀這樣的優秀人才被棄置淹沒的痛惜,同時,借對秦觀仕途失意的感慨含蓄地寄托了自己空有才華抱負卻被朝廷棄置不用的悲苦、痛憤之情。(2分)
秦詞賞析:
春日,處州。詞人到郊外春遊。春寒退去,花影搖曳,莺聲盈耳,大自然充滿盎然生意。可是貶官到此的詞人依懷萦寞,意緻頹唐。他酒也少飲了,腰圍也瘦了。盡管盤桓到傍晚,還是碰不到一個可與談心的朋友,他隻得漸漸合攏的暮雲默默相對。想起了元祜年間在汴京遊金明池的一幕。那時他與館閣同人乘坐公車,像鹓鹭一樣排成長隊,好不榮光!可是新黨一上台,他們便風流雲散,如今還有誰在朝呢?回京的夢想破滅了,青春也逝雲。他心中憂愁像滿天飛舞落花,像浩淼無邊的大海。此詞以今日之飄零對比昔時之勝遊遊,層層鋪叙,煞尾一語點醒,全體皆振,堪稱名句。
鑒賞: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六雲:“少遊詞寄慨身世,閑情有情思。”又雲:“他人之詞,詞才也;少遊,詞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傳。”清代周濟《宋四家詞選》:“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豔情,又是一法。”少遊此作就是将身世之感融入豔情小詞,感情深摯悲切。這種悲切之情,通過全詞濃郁的意境渲染來表達,言有盡而意無窮。詞作于詩人坐元祐黨禍,貶杭州通判,又坐禦史劉拯論增損《神宗實錄》中途改貶監處州酒稅,政治上的打擊接連而來之時。“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莺聲碎。”此四句是寫景,處州城外有大溪,沙灘。此時春寒已退,該是晚春時節了。後兩句似出自晚唐杜荀鶴《春宮怨》詩:“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狀花影搖曳,莺聲間關,形象生動,摹寫精當。用“亂”和“碎”來形容花多,同時也傳遞出詞人心緒的'紛亂,蕩然無緒。可謂以樂景寫哀情,給人以凄迷的感受。“飄零疏酒盞,離别寬衣帶。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對。”他鄉逢春,因景生情,引起詞人飄零身世之感。詞人受貶遠陟,孑然一身,更無酒興,且種種苦況,使人形影消瘦,衣帶漸寬。“寬衣帶”,出自《古詩十九首》“相去日以遠,衣帶日以緩”,哀婉深沉。“人不見”句,從江淹《休上人怨别》詩:“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化出,以情人相期不遇的惆怅,喻遭貶遠離親友的哀婉,是别情,也是政治失意的悲哀。
現實的凄涼境遇,自然又勾起他對往日的回憶。下片起句“憶昔西池會,鹓鹭同飛蓋。”西池會,《淮海集》卷九:“西城宴集,元祐七年三月上巳,诏賜館閣花酒,以中浣日遊金明池,瓊林苑,又會于國夫人園。會者二十有六人。”西池會即指這次集會。《能改齋漫錄》卷十九:“少遊詞雲:‘憶昔西池會,鹓鹭同飛蓋’亦為在京師與毅甫同在于朝,叙其為金明池之遊耳。“可見作者當時在京師供職秘書省,與僚友西池宴集賦詩唱和,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時光。他在詞中不止一次地提及。鹓鹭,謂朝官之行列,如鹓鳥和鹭鳥排列整齊有序。《隋書·音樂志》:“懷黃绾白,鹓鹭成行”,鹓鹭即指朝廷百官。飛蓋,狀車輛之疾行,出自曹植《公宴詩》:“清夜遊西園,飛蓋相追随。”作者回憶西池宴集,館閣官員乘車馳騁于大道,使他無限眷戀,那歡樂情景,“攜手處,今誰在?”撫今追昔,由于政治風雲變幻,同僚好友多被貶谪,天各一方,詞人怎能不倍加憶念故人?“日邊清夢斷,鏡裡朱顔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沉重的挫折和打擊,他自覺再無伸展抱負的機會了。日邊,借指皇帝身邊。李白《行路難》詩其一:“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王琦注引《宋書》:“伊摯将應湯命,夢乘船過日月之旁。”少遊反用這一典故,可見他對朝廷不敢抱有幻想了。朱顔改,指青春年華消逝,寓政治理想破滅,飄泊憔悴之歎。如說前面是感傷,到此則凄傷無際了。南唐李煜亡國淪為囚徒,追憶故國雲:“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無限悲痛,蘊意相近。其深切的人生浩歎,異代同心。無怪乎秦觀之友人孔毅甫覽至“鏡裡朱顔改”之句驚曰:“少遊盛年,何為言語悲怆如此?”尤其是結句“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更是感動千古的名句。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古人傷春惜花,感歎歲月流逝,青春易老。少遊此結句,即眼前景,寄萬般情。他沒有回天之力,隻能悲歎,良時難追,紅顔消失,他體驗着如滄海般浩渺的深廣愁怨。這是詞人和着血淚的悲歎!“落紅萬點”,意象鮮明,具有一種驚人心魄的凄迷的美,喚起千古讀者心中無限惜春之情,惜人之意。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美,未必有韻;美而有情,然後韻矣。美易臻,美而浮之以韻,乃難能耳。”(《朱光潛美學論文集》)以此詞結句證之,誠然。
此詞以“春”貫穿全篇,“今春”和“昔春”,“盛春”到“暮春”,以時間的跨度,将不同的時空和昔盛今衰等感受,個人的命運融合為一,創造出完整的意境。《漁洋詩話》稱:“古人詩隻取興會超妙,不似後人章句但作記裡鼓也。”所謂“興會超妙”就是神韻,當“興會神到之時,雪與芭蕉不妨合繪,地名寥遠不相屬亦不妨連綴。”(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作者将這些景連綴,襯托出傷春慨世的主題,可謂“情韻兼勝”(《四庫提要》)。馮煦《蓄庵論詞》:“淮海、小山,真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緻,求之兩宋詞人,實罕其匹。”秦詞如此感人,語言如此有回味,就是因為詞中有情緻、神韻。
黃詞賞析:
這是一首悼念故人的詞。據詞的序文,可知這首詞作于公元1104年(宋徽宗崇甯三年)。當時黃庭堅被貶宜州,經過衡陽,秦觀的好友、衡州知州孔毅甫處,見到了秦觀的遺作《千秋歲》詞。黃庭堅追和《千秋歲》詞時,距離秦觀之死已經五年。
詞的上片寫朝為官時的歡樂。開頭兩句從退朝以後說起:“飛騎軋,鳴珂碎”,寫出了他們退朝以後聯騎奔馳的快意情狀。“齊歌”兩句寫他們公餘之暇的征歌逐舞,有動聽的歌聲,有婀娜的舞姿。他寫這些,主要是表現他們得意時期的深契豪情。“嚴鼓斷”兩句裡,可以想象得到,他們酒酣耳熱之際,會縱談國家大事,會談詩論文,如果有他們的老師蘇東坡座的話,氣氛會更加活躍,一定是莊諧雜出,議論風起。可惜政治風雲的突然變化,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章執政,元祐黨人都被貶官,他和秦敦等人觀連遭貶谪,不複相見。
詞的下片寫他對秦觀的沉痛悼念。“灑淚誰能會”表明自己的哀苦心情沒有人能夠領會,其實他的哀苦心情是不難領會的,他是悼念秦觀,實際上也是自悲自悼。秦觀已死,墳有宿草,而他仍奔赴貶所途中,豈能久生!他追和秦詞的次年亦即崇甯四年九月三十日,果然死宜州。“醉卧藤陰蓋”,用的是秦觀《好事近》詞中的句子。由秦觀的詞,想到了秦觀的死,他感歎“人已去”而“詞空”,言外之意是對秦觀之死,表示痛惜。“兔園”兩句裡,更強烈地表露出他的痛惜心情。“高宴”之所以“悄”,“英遊”之所以“改”,是因為秦觀已不人間。他贊賞秦觀的學識與才華。秦觀之死,對他來說,是失去了一位交誼深厚的朋友,秦觀死的時候才五十一歲,是無情的政治風波吞沒了他的生命。“重感慨,波濤萬頃珠沉海。”秦觀的死,使他感慨百端。這是全詞的警句,集中地表現出他的沉痛情緒。
這首追和秦觀的《千秋歲》詞,是非常老成的作品。感情深沉郁勃,上片的歡樂,與下片的悲憤,形成強烈的對比,反映出政治局面的重大變化,從中抒發出悼念故人的深情,同時也表露出自己的身世之感,切身之痛。“波濤萬頃珠沉海”和秦詞末句“落紅萬點愁如海”相比,不相伯仲,比起孔毅甫和詞末句“仙山杳杳空雲海”,卻又要勁健、形象得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