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東北地區,有這樣一些少數民族,他們保持非常淳樸的傳統習俗,比如赫哲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等民族的節日習俗最具代表。
一、達斡爾族春節習俗
在東北嫩江兩岸的達斡爾族人農曆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先向長輩請安、敬酒、行禮,然後逐戶拜年,每家都準備有蒸糕,拜年的人一進門就搶吃蒸糕,據說吃了之後能“年年高”。
春節是達斡爾族最重要的節日,每逢節日來臨,人們便停止勞作,張貼年畫和對聯,準備手扒肉等各種美味佳肴,并走親訪友,開展各種娛樂活動。
從除夕開始便拉開了春節的序幕,家家門前要點燃堆放的幹牛糞垛,當火焰燒旺時,要把肉、餃子、馍馍等食品抛進火中,祈禱新的一年五谷豐登,人畜兩旺。
除夕的夜晚,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吃飯,并向老者敬酒磕頭,祝福老者長壽,老者也要為晚輩祝福。大年初一,大家都起得很早,如果起得晚,被認為在新的一年會不吉利。
初一的早晨,各家都要盡快吃完早飯,據說被拜年的人堵了飯碗,那就一年也趕不上好事情。拜年出去越早越好。另外,達斡爾族在春節期間,還經常進行"曲棍球"比賽等文體活動。
一直到正月十五,春節活動才算結束。在臘月二十三日這天他們就開始做過年的準備了。達斡爾族也有守歲、吃餃子的習俗。據說除夕一夜不睡,來年更有精神。
二、鄂倫春族春節習俗
鄂倫春族居住在東北地區大興安嶺山林地帶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是狩獵民族,因此他們的衣食住行及歌舞等方面都顯示了狩獵民族特點。
鄂倫春族使用鄂倫春語,沒有文字。在長期的狩獵生産和社會實踐中,鄂倫春人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有口頭創作、音樂、舞蹈、造型藝術等。
在春節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輩份大小斟酒,幼者給長者叩頭,平輩則互相請安,初二、初三進行賽馬。正月十五美味佳肴。正月十六的早上,要進行相互抹黑臉的活動。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隻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近現代,鄂倫春人的社會組織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宗教信仰也淡出了鄂倫春人的思維,“莫昆”大會和“奧米納仁”已被篝火節所取代。
鄂倫春族受其他民族的影響,也過中秋節、端午節、新年等節日。春節對于鄂倫春人來說是慶祝狩獵豐收、辭舊迎新的喜慶日子,因此鄂倫春人對春節十分重視。
三、赫哲族春節習俗
春節是赫哲族一年中最歡樂的節日。除夕大家各自忙碌,做年飯,剪窗花,糊燈籠。令人尊敬的民間詩人(伊瑪堪)在新春佳節,用詩歌把美好的祝願獻給大家。
初一早上,姑娘、媳婦、小孩子們穿上繡有雲邊的新衣服向家中長輩拜年磕頭,然後去親戚家串門拜年。節日期間開展各種娛樂活動,極為熱鬧。
老人們向他敬酒,聽他講故事,盡興而歸。婦女們玩摸瞎糊、擲骨頭。青少年迷戀的是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項比賽。
赫哲族年節赫哲語稱“佛額什克斯”,是舊曆年或大年除夕之意。臘月最後一天為除夕日,各家磨面、釣魚、貼窗花、挂燈籠。
赫哲族春節, 赫哲語為“ 佛額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們穿上在帽耳、衣領、袖口、褲腿、圍裙、鞋面上繡着美麗的花紋、幾何圖案和花鳥等花邊的獸皮等服裝。
赫哲族曆來以捕魚狩獵為生,魚為主食。年節期間,常用殺生魚、魚刨花、烤熟的魚肉條招待賓客。此外,要做“吐火宴”或用叫稠李子的野果制成的餅子,作為節令食品。
總之,各個民族都有着不同風俗的傳統文化,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兄弟之間充分尊重個民族的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全面繁榮。各位看官,你說呢?
歡迎留言,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贊、評論、收藏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