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奇葩說》《曉松奇談》等視頻節目上秀了一圈後,高曉松終于要把自己的臉藏起來了,這倒絕不是因為覺得自己長得難看,而是找到了一種新的表達自己的方式——音頻節目。
五月底的時候,微博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叫做“矮大緊指北”的賬号,不僅與高曉松互動,還獲得了高本人的關注。其實這是高曉松即将在蜻蜓FM上推出的一檔付費節目,節目的slogan叫做“高曉松指南,矮大緊指北”,字字對應,頗有點意思。
這檔名字聽起來不怎麼正經的節目,定位為一檔閑談的音頻節目,其中設置了“指北排行榜”、“文青手冊”、“閑情偶寄”三檔欄目,每周一、三、五更新,全年一共156期。不同于之前《曉松奇談》《曉說》等節目的免費播放,觀衆想聽“矮大緊”扯一年淡,要支付200元,看來高曉松也終于像羅振宇那樣,搭上内容付費時代的列車了。
既然是付費節目,《矮大緊指北》在定位上比以往的其它節目更明确和特别,它将從高曉松的知識體系中抽取出另一面,以親切的、娓娓道來的方式,講述“十大兵家必争之地”、“十大細思極恐的美食”等零碎的生活,之前曆史人文的東西還會有,但将以更新有趣和更新鮮的面貌呈現出來,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曾被譽為“文人翹楚,浪子班頭”,高曉松這三個字似乎就是内容品質的保障。出生于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的他,早年做音樂,靠《同桌的你》《戀戀風塵》成為新時代文青的代表,風格純情傷感,又輕佻痞氣,這些特質也一路承襲了下來。後來他又聯合宋柯創辦唱片公司“太合麥田”,成為坐鎮各類音樂節目的音樂導師、詞曲人、制作人。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高曉松就開始拍電影,《那時花開》《我心飛翔》《大武生》,風格都截然不同,還在國際音樂節上獲獎。再後來高曉松喜歡在各種節目上“裝大尾巴狼”,《曉松奇談》《曉說》《奇葩說》都成了他展現淵博之士的窗口。
如今再做一檔音頻付費節目,高曉松說自己不是為了錢,當然了,擔任阿裡娛樂戰略委員會主席的他一直都沒有什麼商業人士的架勢,他隻負責在節目上聊聊詩和遠方,賺錢這麼“苟且”的事情,必須交給别人。
高曉松說他喜歡音頻節目這樣的形式,以前現場錄節目,觀衆那麼多,總是不自己的起範兒,有些表演、“耍把式”的東西存在,并不自由。現在獨自坐在一個小屋裡,面對話筒,看着窗外的行人與夜色,倒是找回了當年靜心做唱片的感覺。
像高曉松這樣注重情懷的人,喜歡做有趣的事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擁抱知識付費領域似乎也是一種必然。在用戶願意為知識付費的大環境下,得到、知乎Live、分答、在行,以及蜻蜓FM、喜馬拉雅FM,都成了用戶獲取知識的新平台,而音頻又讓音樂的形式變得格外有趣。在羅振宇将《邏輯思維》做得如此成功的同時,同為知識分子的高曉松尋求視頻節目之外的新形式,也就不足為奇。
有數據顯示,2016年,有知識付費意願的用戶在2016年暴漲了 3 倍,達到近 5000 萬人,2017用戶知識付費領域的總體經濟規模可達到 300 - 500 億元,這是一個新的“風口”,高曉松想不賺錢都難。
今天,《矮大緊指北》的第一期節目已經上線了,獲得5.3萬次的點擊量,加上發刊詞等其它三個節目,總點擊量已達到129萬次。也許是為了适應音頻節目的普遍風格,《矮大緊指北》每一期都為10分鐘左右,看慣了高曉松在視頻節目大說特說的用戶,目前對節目時長還不習慣。
為了不讓自己被稀釋,高曉松今年隻做了《曉說》和《矮大緊指北》這兩檔節目,在追尋詩和遠方的路上,他也似乎更加遊刃有餘。以前的高曉松愛急眼、怕批評,現在的他反到自黑起來,不但在微博秀誇張的自拍,還容許将自拍照片印在抱枕上。
這似乎也是一種新時代下文人的蛻變,少了酸味,多了幾分可愛。而我們也還記得,兩年前的他在微博裡與網友逗樂,自爆減肥成果,“今後誰再叫我矮大緊我就再瘦二千克給您瞧瞧”,可如今的高曉松身材又胖回去不少,臉依舊很大,但他早已與自己的“胖”和解了,就像他與自己和解了一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