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子綦說他已經達到了“吾喪我”的境界,也就是說,他已經忘記了天地的差别,忘記了人間的是非榮辱,摒棄了偏見的私欲的小我,進入了物我兩忘、泯滅一切差别的境界。
可以說,莊子所說的“吾喪我”,既包含了莊子逍遙遊的價值觀,又包含了齊萬物的認識論。“吾喪我”是莊子逍遙遊的根本途徑。因此,我們可以把“吾喪我”看成是理解莊子哲學的一把金鑰匙。
南郭子綦說自己達到了“吾喪我”的境界,但他沒有解釋到底什麼是“吾喪我”的問題,而是話鋒一轉,轉而談到了天籁地籁與人籁的問題。而這一節曆來複雜難懂,多數注家衆說紛纭。
子遊曰:“敢問其方”。
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而獨不聞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笄,似圈,似臼,似窪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衆竅為虛。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顔成子遊沒有弄懂南郭子綦說的天籁地籁與人籁到底是什麼意思,就問老師說,請教其中的道理。
南郭子綦說,大地也有呼吸,它吐出的氣叫風。風不發作則已,一旦發作,整個大地上數不清的孔竅都會一起怒吼起來。子遊,你難道沒有聽過那呼呼的風聲嗎?那高山上的參差的高大的樹木,大樹上有無數的竅孔,有的像鼻子,像嘴,像耳朵,像方孔,像杯子,像石臼,像深池,像水坑。它們發出的聲音,像急流湧動,像飛箭劃過長空,像憤怒的呵叱,像平緩的呼吸,像放聲叫喊,像嚎啕大哭,像在山谷裡深沉回蕩,像鳥兒的鳴叫,大自然前面在唱着“于于”,後面就“喁喁”的唱和。清風徐徐,就有細細的和聲;狂風大作,便有轟鳴的聲響。而暴風突然停歇,一切竅穴也就寂然無聲。你難道沒有看到草木随風搖動的樣子嗎?
莊子不愧是中國散文史上的一等一的大師,将大自然的各種聲音,描繪得惟妙惟肖。
子遊曰:“地籁則衆竅是已,人籁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籁。”
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子遊好像聽懂了,他說:地籁,就是從萬種竅穴裡發出的風聲,人籁,就是人用種不同的竹管吹出的聲音。那什麼是天籁?
子綦說:天籁雖然有萬般不同,但使它們發生和停息的都是出于自身,哪有誰命令它們呢?
按照顔成子遊的理解,地籁是各種孔洞發出的聲音,人籁是人類吹各種樂器的聲音。也就是說,地籁出自自然,而人籁出于人為。那麼到底什麼是天籁呢,南伯子綦并未多解釋,隻是說了一句話,“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邪”,意思是說,風吹過千千萬萬的洞穴,發出的聲音是各不相同的,而又讓他們停下來,這些聲音從何而來呢?那麼讓這些聲音怒号的又是誰呢?他的言外之意是,無論天籁地籁還是人籁,它的背後都有一個主宰者,讓他們發聲,讓他們停歇,這個主宰者其實就是“道”。
也就是說,無論是豐富多彩的各種大自然的聲音,還是議論紛紛的各自不同立場的人類的聲音,其實都是天籁,都是自然的天機發動,在本質上沒有區别。無論是自然界的和風還是飓風,無論是人類社會的箫管還是鐘鼓之聲,其實都是“道”的産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豐富多彩的自然之聲與立場不同的人間之聲,在“道”面前實現了統一。
那麼,南郭子綦開頭所說的“吾喪我”,與天籁地籁和人籁又有什麼關系呢?所謂的“吾喪我”,就是忘記人世間的一切差别,達到萬物一體泯然忘機的境界。而人籁,縱然形态各異立場不同,其實都可以歸之于天籁,都是自然大道的産物,假如我們人類還以自我為中心,還抱有各種私心與偏見的話,是無法領略天籁之聲的,隻有渾然忘我,才能體味天籁的奧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