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習俗以及意義?關于清明節的傳說來源及習俗相信大家都沒有仔細的了解,現在就由我給大家說道說道,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清明習俗以及意義?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關于清明節的傳說來源及習俗相信大家都沒有仔細的了解,現在就由我給大家說道說道。
來曆一:民間效仿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禮,祭祖掃墓,後曆代沿襲演化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固定風俗。清明節與寒食節不同,唐代祭祖掃墓的日子是定為寒食節,在冬至後的一百零五天,大約在清明前後,兩者時間極為相近。到了明清時代,清明節便吸收了寒食節,也就成為我們現在熟悉的清明節。
來曆二:春秋時期,面對政治的迫害,晉文公長期流亡于外。在流亡期間,晉國大臣介子推一直跟随着晉文公。有一次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給饑餓暈倒晉文公做了碗湯,因此晉文公保住了命。後來在秦國的援助下,晉文公回國繼位,在犒勞封賞過程中,唯獨沒有給介子推任何的封賞和職位。後來介子推帶着母親隐居到綿山,晉文公得知後,回想往事,感覺有點對不起他,并帶人親自到綿山去找介子推。但是卻找不到他,晉文公在其他人的建議夏放火燒山,希望将介子推逼出來。後來在一顆枯柳樹下找到兩人屍體,然後還發現了一封血書:“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将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各家各戶不點火隻吃寒食。第二年,晉文公再次來到古柳樹旁,意外發現枯死的柳樹已經複活了,并将那棵柳樹賜名為“清明柳”,把寒食節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習俗一:清明插柳。插柳習俗來源有三種說法。其一是紀念農事祖師神農氏,其二是驅鬼辟邪,其三是紀念介子推。
習俗二:清明蕩秋千。古代清明節習俗之一。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别是兒童所喜愛。
習俗三:清明鬥雞。古代清明節盛行習俗之一。由清明起,到夏至止。
習俗四:清明射柳。古代清明節盛行習俗之一。是來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
習俗五:清明掃墓。清明節俗的中心,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清明祭祀有兩種形式,其一是最為普遍的墓祭,其二是祠堂祭。
習俗六:清明踏青。清明期間是一個春風得意、春意盎然的時節,自然界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是一個外出迎春郊遊的好時機,人們在掃墓之餘,也就順帶在山鄉野間遊樂。因此民間也便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習俗七:清明植樹。清明節也由人将之叫作“植樹節”。清明前後,氣候溫暖,降雨充沛,種植樹苗生長快,存活率高。因而,清明植樹風俗也便流傳下來。
習俗八:清明放風筝。風筝屬于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趁風而起。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喜歡在白天放風筝,在晚上的時候,将放飛的風筝上挂上彩色的小燈籠。
清明節不僅僅是掃墓而已,清明活動内容十分豐富,我們在掃墓的時候也要将它和踏青等活動相結合,當我們祝福快樂的時候,也體現我們積極向上的心态,具有戰勝悲傷、困難的勇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