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劉玉涵 孫雯
你會不會有這樣的疑問:黃帝到底是傳說中的人物?還是曆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
這是人們在面對黃帝時,常常會生發的問題。
10月12日,第四屆黃帝文化專題學術研讨會在浙江缙雲舉行。研究黃帝文化的專家學者們齊聚仙都,第一個讨論的,就是這黃帝之“信”的問題。
中國先秦史學會顧問、河北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沈長雲給出了他的答案——黃帝實有其人。他還根據文獻和考古資料,為黃帝刷了存在感。
沈教授說,“黃帝”的“帝”不同于“始皇帝”的“帝”。它不是帝王的意思,而是古代部族對已經故去的祖先的尊稱,是祖宗排位的意思。所以,“黃帝”這一稱呼就代表了,他是一位古代部族的祖先。
那他是哪個部族的祖先呢?能夠找到後人,我們才能夠确定祖先的存在。
這就和姓氏有關了。
黃帝是有姓的,有姓就有後人。黃帝姓什麼?《國語》告訴我們了。《國語》是比《史記》還要早的先秦時期著作,所以是現存最可靠的典籍。《國語》說:“黃帝以姬水成……故黃帝為姬。”它說黃帝住在姬水旁,所以黃帝姓姬。
那麼先秦時期還有哪些古代部族姓姬呢?
沈長雲說,姓氏制度大概起源于西周,當時中原各部族,除了周之外,其他并無姬姓。
所以周人是黃帝的後代,黃帝是周人的祖先。
這一點從先人的活動區域來看,也可以對應得上。根據《史記》的記載,今天延安子長縣北的高柏山有所謂的黃帝“冢”;根據《漢書》記載,今天的榆林東南有祭祀黃帝的“祠”。沈教授由此推斷,黃帝生活在陝北黃土高原一帶。而周人早期也生活在陝北黃土高原一帶,正好印證了黃帝是周人最早的祖先。
這樣推論下來,新的問題又産生了:黃帝既然是周人的祖先,他怎麼成為我們華夏民族共同的祖先了呢?
這是周人促進民族融合的結果,還和“華夏”民族形成有關系——這是沈教授的答案。
周人在滅商之前,就已經自稱為“夏”了,“夏”是“大”的意思,這樣自稱是為了壯大反商勢力的聲勢。周人滅商之後,把分封出去的諸侯國也叫作“夏”,也就是“諸夏”。到春秋時期,由于“華”“夏”音同通用,文獻裡面也會把“諸夏”寫作“諸華”。慢慢地,“華”“夏”聯稱的詞例也就出現了。與此同時,各個諸侯國通過和中原舊族長時間的混居,實現了民族大融合。
就這樣,在周人的主導下,新形成的民族共同體很自然地把周人的祖先奉為自己最重要的祖先。從戰國時期開始,各國的統治者就已經認同黃帝是自己的祖先,并且加以隆重的祭祀了。
黃帝也就由周人祖先演化成了華夏民族的共同祖先、人文初祖。
10月11日,祭祀軒轅黃帝大典彩排現場。 本報記者 俞碧寅 攝
研讨會現場,許多專家學者都通過自己的方法論證了這一觀點。但由于年代過于久遠,論證大多基于史料進行邏輯推斷而非曆史判斷。學者們在期待更多考古發現讓邏輯推斷變成曆史推斷的同時,也達成了一個共識:不論黃帝是确有其人或是虛無缥缈,華夏兒女的文化認同是共通的,這一認同持續不斷地延續下來,也将延續下去。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