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科技創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科技創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9 01:24:42

科技創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科技創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科技創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一直被忽略的重要創新來源)1

科技創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長期以來,創新專家一直忽視那些孕育了大量創新的小角落。個人計算機,山地自行車,人造胰腺——這些都不是出自什麼大型研發實驗室,而是那些在家裡搗騰的用戶。但是相關的統計卻沒有考慮過這一塊。Stephen J. Dubner/ Freakonomics Radio提出,承認這種現實,并鼓勵之,對經濟來說是有益的。原文發表在Medium上,标題為:Honey, I Grew the Economy

這些日子當你思考創新時,你會想到什麼樣的形象?也許是大規模的計算機科學實驗室,或者資金雄厚的醫療設備工作室,還是大型食品公司弄的風味實驗室?

這些都是企業創新的真實例子,但那隻是創新鍊條當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像你在尖端公司IPO的路演材料裡面的那種照片一樣。但那隻是冰山一角。在那閃閃發光的冰峰底下,還有數百萬資金缺乏,不受重視的家庭作坊創新者。

無論是出于經濟的原因還是形而上的原因,家庭創新的力量都是巨大的。那麼為什麼主流經濟學家大多都不理會它呢?

創新的重要源泉

Eric von Hippel 是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創新教授。他從小就一直是發明家。自動砍柴機就是他早期的創新之一。從麻省理工學院獲得機械工程碩士學位後, von Hippel到一家專門做傳真機的初創公司成為了一名專業發明家。他在發明這條路上走了幾年,獲得了多項專利,但同時也對為什麼會出現創新以及如何創新産生了興趣。他最終拿到了博士學位,然後回到麻省理工學院任教。與人共同設立MIT創業者計劃(MIT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是他的衆多貢獻之一。

Von Hippel最近跟Wellesley的經濟學家DanielSichel共同推出了一篇工作論文,文章總結了他這些年來學到的經驗教訓。文章标題是《家庭創新,研發以及衡量無形資産的新手段》(Household Innovation, R&D, and New Measures of Intangible Capital)。哪怕你對創新、經濟或者世界的運作機制隻有那麼一點點的關心,也很難不被本文的主題所吸引。作者寫道:“迄今為止,家庭研發(或家庭創新)是一直被忽略的重要創新來源。”

Von Hippel和Sichel計算得出,美國人每年在家庭創新上的投入大約有410億美元:“這大概是生産商用于為消費者開發新産品的研發投入的一半——這個比例已經相當大了。” Von Hippel和Sichel發現,每一個領域基礎創新有一半都是由用戶弄出來的。既然如此,為什麼典型的生産率經濟指标往往會忽略家庭創新呢?

von Hippel說:“ 通常,家庭活動都被看作是服務。也就是為自己而做的事情——照顧小孩什麼的。而且你知道,研發其實是看不見的,但這是休閑時間的一部分。所以不被視為能産生有用的結果。”

為了修正這種差距,von Hippel和他的同事設計了一份全國性抽樣調查,并對10個國家/地區進行了調查,以便了解他們所謂的“出于個人使用目的而開發或改善消費産品”的占比。當這樣他們也隻能衡量所謂的“産品創新”,而不是服務或流程改進,因為後者是很難用調查數據來确定的。在受訪的所有國家中,俄羅斯的排名最高,有9.6%的人口從事某種家庭發明。美國的适中,為5.2%,而中國最低,隻有1.5%

不管怎樣,事實上,很多成功的商業産品都是在某人的車庫、地下室或者農田起步的。這并不是說大公司就沒有貢獻價值。von Hippel 說:“隻是他們做的事情不一樣。”用戶開發自己需要的東西,然後制造了新功能以及新的市場。但是,公司要做的是讓這個東西變得更加可靠,更易于操作——也就是可制造化。因此,這些都是在改進過程中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旦你了解了功能是什麼,它們就構成了一種互補的關系。”

創新的原動力

按照Eric von Hippel的說法,一些發明家的發明動機往往跟大企業不一樣——他們當中90%都不是為盈利,而是為了其他的原因:樂趣,學習或個人使用。以及為了一項基本的人類事業,所謂的“人類繁榮”。

經濟學家埃德蒙·菲爾普斯(Edmund Phelps)說,“繁榮”這一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亞裡斯多德時期。埃德蒙·菲爾普斯曾因“在宏觀經濟跨期決策權衡領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而獲得了諾貝爾獎,現在他是哥倫比亞大學資本主義與社會研究中心的主任。在菲爾普斯的衆多著作當中,有一本是最近出版的,名字叫做《大繁榮:大衆創新如何帶來國家繁榮》(Mass Flourishing: How Grassroots Innovation Created Jobs, Challenge, and Change)。他說,繁榮意味着“擁有一種極大滿足的生活。”菲爾普斯本人已經快86歲了,但他每個工作日仍然在工作,有時候甚至在周六還偷偷摸摸加班。他對人類繁榮感到着迷——他想弄清楚是什麼帶來了繁榮,以及繁榮是如何轉化為創新和經濟增長的。

菲爾普斯說:“大概到了文藝複興時代結束左右,大家才開始感受到解放,并且開始覺得,‘嘿,我們可以創造東西。我們可以找到一種更好的方式來生産這個,或者我們可以找到一個更好的東西去生産。’到1800年時,幾乎人人都是文藝複興人了。做自己的事,去探索未知世界的想法是可行的。很多創新隻是因為它所帶來的興奮、樂趣以及激發的好奇心。而不是為了賺錢。”

至少在某些地方,創新精神最終會給經濟帶來饋贈。比方說,在英國,新型的蒸汽機和鐵路線刺激了經濟增長。但是,為什麼創新會在英國這樣的地方欣欣向榮,而在其他地方卻沒有呢?當然,原因可能有一百萬種可能性。菲爾普斯在他進行的調查中發現了一個特别有趣的因素:“事實證明,那些家庭獎勵聽話的孩子的國度,創新能力往往很低。我喜歡這個結果。”

但是菲爾普斯(Phelps)發現,随着曆史的發展,随着越來越多的大公司承擔創新的任務,創新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少。先如今,生産都是圍繞大型公司來組織的,這給創新者留下的空間更少了。

他說:“這些巨頭有點想當然,以為創新可以計劃出來。實際上,我認為效果不是很好。普通公司的普通人不會熱衷于尋找做事的更好方式,去找更好的産品來制造。那跟興奮感有關。大家那方面的心态和态度已經有所下降了。其結果是,我們就有了這種經濟上的不适感。”

的确,菲爾普斯以及其他經濟學家認為,創新的總體步伐已經有所放緩。但是菲爾普斯關于人類繁榮的數據以及Eric von Hippel關于家庭創新的數據表明,創新并沒有減慢速度,隻是其中的很大一部分發生在大衆家庭裡面,而這并沒有體現在創新和生産力的數據中。

人造胰腺

對某些人來說,發明是他們減少生活摩擦的一種方式。對于另一些人來說,這是發洩自身創造力的一個出口。對于其他人來說,這是必需品——因為他們不能指望靠公司來想出自己所需的維持健康或者生命的産品。Eric von Hippel表示,醫療方面的創新者超過了一百萬,其中的許多人均患有罕見疾病,罕見到醫療公司都不願對其治療投入重資。

在美國,隻要沒有發生金錢交易,在沒有取得FDA批準的情況下創造和傳播醫療設備是合法的。von Hippel說,這早就了一個充滿活力的醫療家庭創新者社區。他最喜歡的發明之一是人造胰腺。糖尿病患者服用合成胰島素是因為他們的胰腺無法自然産生足夠的胰島素來調節血糖水平。但是有時候人們會算錯自己在一夜之間需要的胰島素的劑量,這種錯誤可能是緻命的。

von Hippel 說:“他們的血糖會在一夜之間出現下降。哪怕他們在床頭櫃有個果汁盒或其他糖源,如果醒來得太晚的話,他們也會因為肌肉缺乏力量而拿不到。”

Dana Lewis從14歲起就患有糖尿病。不久前, von Hippel所描述的這一幕就如噩夢般發生在她的身上。但那個噩夢也把劉易斯變成了發明家。她是“開源人工胰腺運動”的設立者和創始人。“開源”意味着該人造胰腺的代碼和示意圖可在網上免費獲得。任何人都可以訪問Lewis和她的共同創造者想出的這段自動添加胰島素的代碼。

你可能會對為什麼現在都還沒有人造胰腺感到奇怪。糖尿病不算是一種罕見疾病,僅在美國就有3000萬人患有糖尿病。但是醫療設備硬件創新需要很長的時間。相比之下,Lewis和她的共同創造者能夠利用現成組件件來創建她們的系統,而兩年後,才有公司提交了第一個商業系統供監管批準。Eric von Hippel認為家庭創新者與公司創新之間是互補的關系,而Lewis和她的共同發明者證明了這一點,她們已将其算法許可給醫療保健公司,供後者在其設備中使用。

Lewis說:“我們的态度非常明确,那就是不去商業化,因為商業化會讓我們受到監管,但我們把它許可出去,這樣不僅個人可以使用,公司也可以使用了。重點是能幫助糖尿病患者。因此,如果有人把它商業化的話,那就太好了。我們不是要去競争。我們是想努力填補空白。我們努力讓你能行動得快一點。在某些情況下,其實我們已經成功地幫助一些公司加快運作,并幫助監管機構加快審查速度了。”

即使你不像Dana Lewis那樣雄心勃勃,還有一種論據也是贊同家庭創新的。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哪怕幹點體力活——比方說用吸塵器吸吸塵或者切切洋蔥做點園藝什麼的——都可以改善認知功能。這也許是體力勞動本身的好處,但這更有可能是帶來了一種成就感,不管這種成就是多麼的微不足道。

Eric von Hippel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體會到這些好處。根據他的測算,美國大約隻有1600萬家庭創新者,這僅占人口的一小部分。他說,系統性的鼓勵可以讓沒有技術技能的人更容易着手創新和發明。

von Hippel 說:“如果大家都理解這是一種創新體系的話,就會有很多東西可以做。我認為這整件事情太令人興奮了,這是大家必須了解的事情。對它的了解不能僅限于公司層面。大家都要了解。要了解到這一活動的重要性究竟有多高,要知道他們是可以做到的。”

譯者:boxi。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