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傳統佳節端午節,大家應該都在享受假期了吧~
圖片來源于網絡
端午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但你真的了解它嗎,是為了紀念屈原而來嗎?它的曆史由來和習俗到底是怎樣的呢?本篇就帶你來一一了解。
一、 為什麼稱為端午節
"端午"一詞最早出現于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古人紀年通用天幹地支,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午與五通用,而午時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說文解字》載:"端,物初生之題也",即說端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稱為端午節。
二、 端午節曆史由來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的說法,例如目前最廣為流傳的紀念屈原說,還有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每個說法都有其根源。
但實際上,端午節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遊以南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是一個崇拜龍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古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史籍記載示明,他們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生活于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于祭祀龍祖的節日。百越之地于春秋之前就有在午月午日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圖騰祭祀的習俗,在每年陽氣旺盛端始的午月午日,用刻畫上龍形的舟楫載上古粽籺等貢祭品以競渡形式祭祀龍祖,解厄祈福。
百越族圖騰示意,來源于網絡
那為什麼後續廣為流傳的是紀念屈原說呢?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五月初五日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身死,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有的拿飯和雄黃酒灑入江中,以免屈大夫被魚蝦食身,因此有了後來每年的五月初五,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三、 端午節習俗
端午習俗内容豐富多彩,也分各地域不同,最主要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賽龍舟——有敬龍神與驅邪送瘟的意義。而同樣也有因祭拜屈原的劃船儀式廣為流傳。
圖片來源于網絡
2、 吃粽子——端午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由于地域口味發展品種繁多,現在網絡還時常興起甜粽鹹粽口味之争,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
3、 雄黃酒——雄黃是一種藥材,據說能殺百毒。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同樣飲酒噴灑,辟邪解毒。
圖片來源于網絡
4、 挂艾草與菖蒲——菖蒲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
圖片來源于網絡
5、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小巧可愛。在中國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的愛意。
圖片來源于網絡
還有一些如采草藥、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懸鐘馗像、浸龍舟水、放紙鸢、拴五色絲線等,就不再一一細說,所有習俗都是圍繞着祭龍、祈福、攘災等形式展開,寄托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願望。
看完這裡,是否端午節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認識了呢,希望本文能對你有所幫助。
最後互動
端午都要吃粽子
你喜歡吃甜粽還是鹹粽呢?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