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領會新時代中國國家發展戰略,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國情、曆史方位、戰略環境、奮鬥目标、戰略布局、發展步驟和重大舉措。深刻認識實現現代化國家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夢想,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着眼新的時代特點,科學籌劃發展戰略,準确把握構成要素,全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
“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确,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赢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戰略,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對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行整體謀劃和科學決策,對新時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等全局性問題進行頂層設計和科學籌劃。
新時代中國國家發展戰略環境指出:“在新的長征路上,我們要立足世情國情黨情,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統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協調推進各項事業發展。” 這就要求我們,制定國家發展戰略既要以開闊視野觀察世界,正确認識時代特征,始終站在時代發展前列,又要深入研究新時代中國國情新特征,适應人民的新要求,回應人民的新期待。
把握世界大勢,才能登高望遠。當今世界,正處于新舊格局轉換、新舊秩序更叠、新舊體系更替的關鍵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持續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正在孕育成長,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休戚相關,和平力量的上升遠遠超過戰争因素的增長,和平、發展、合作、共赢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和平與發展依然是全人類的共同願望。同時,人類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金融危機陰雲不散,發展鴻溝日益突出,兵戎相見時有發生,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陰魂不散,恐怖主義、能源緊張、環境污染、難民危機、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面對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我們要以非凡戰略定力和積極進取精神,妥善謀劃新時代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構建以合作共赢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審時度勢參與和推進全球治理變革,為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營造良好戰略環境。
認清基本國情,才能腳踏實地。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黨的十九大對我國國情作出的重大政治論斷,為謀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戰略提供了重要依據。所謂發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區域各領域各方面發展不夠平衡,制約了全國發展水平提升。所謂發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區一些領域一些方面還存在發展不足的問題,發展的任務仍然很重。我國生産力水平發展不平衡,政治、文化、社會、生态發展與經濟發展還不相适應,城鄉、區域之間和分配收入還有較大差距。這都必須在繼續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發展效益,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需要,更好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
新時代國家發展戰略指導戰略指導決定着整個發展戰略的性質,貫穿于發展戰略的全過程,指導着發展戰略目标的選擇、戰略布局的展開和戰略措施的确定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戰略指導,集中表現為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于新時代國内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黨的十九大報告用“八個明确”概括了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其内涵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标、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其要義貫穿和體現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思想精髓,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其理論品格在于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思考把握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提出的一整套大政方略,彰顯了當代中國共産黨人的理想信念、價值追求和思想風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凝練升華。
黨的基本路線是黨的戰略指導思想的集中體現,是黨在一定曆史時期指導全局工作的總路線、總方針、總政策。指出:“黨的基本路線是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我們要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作為興國之要、把四項基本原則作為立國之本、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國之路,不能有絲毫動搖。” 黨的基本路線,凝聚着我們黨對基本國情、戰略目标、前進方向、發展動力、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的認識,揭示和反映了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規律,高度概括和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内容。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之所以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最根本的就在于我們始終毫不動搖地堅持并發展了黨的基本路線。
黨的基本方略是黨的戰略指導思想的行動綱領。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确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并概括為“十四個堅持”。這“十四個堅持”,涵蓋黨的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涵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涵蓋國防和軍隊建設、維護國家安全、“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對外戰略,是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戰略行動綱領的高度概括,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戰略與戰術的結合,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路線圖”。
新時代國家發展戰略目标及步驟戰略目标,是較長時期内關于發展全局的奮鬥目标,是發展戰略的基本指向。戰略規劃的核心問題是要達到一定目的,制定和實施發展戰略必須确立戰略目标,沒有戰略目标,也就沒有了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說戰略目标是戰略體系的核心要素。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們黨和國家确立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戰略總目标。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就是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種民族複興的境界不僅是對中國古代文明的總體性超越,也是對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的曆史性超越。
戰略目标必須通過一定的戰略步驟來實施。為實現總體戰略目标,使整個戰略計劃得以實現,必須根據已經确定的發展目标、發展實際與發展趨勢,将一定時期的戰略目标劃分成相互關聯、又各有重點的若幹步驟和階段,從而使戰略目标保持連續性和适應性,以便于分階段、分步驟實現總目标。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曆史來看,改革開放之初提出的“三步走”構想、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兩階段”等等,都是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圍繞戰略目标提出的具體步驟。這些具體步驟的制定和實施是實現總體戰略目标的必要途徑。黨的十九大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分兩個階段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樣的戰略安排,一是完整勾畫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二是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标的時間節點從本世紀中葉提前到2035年。這表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成就巨大,超出了預期;我國未來發展潛力很大,長期向好的态勢沒有改變。三是不再提GDP翻番類目标。因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經濟發展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主要着力點是通過質量、效率、動力“三個變革”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全面發展。
新時代國家發展戰略布局及舉措戰略布局是對戰略實施的總體設計和通盤籌劃,是按照戰略目标要求,對戰略全局發展所必需的各個部分、各個方面作一個統籌安排。戰略舉措是為了達到戰略目标和完成戰略任務而采用的重大措施和方式方法,主要解決用什麼力量和方式去實現戰略目标的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形成并積極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指出:“這個戰略布局,既有戰略目标,也有戰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相互促進、統籌聯動,要協調貫徹好,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生态文明、和諧社會,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 “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這兩大戰略布局,是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的有機整體,二者統一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藍圖,統一于國家由大向強發展關鍵階段的曆史進程,統一于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戰略設計。這一總體布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其他領域,如國防和軍隊、外交、黨的建設等,一起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戰略整體,每一個領域都有自身的發展戰略目标和戰略舉措。
“四個全面”中的每一個“全面”,都是我們黨必須抓住的工作重點。把這些重點集中到一起形成“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反映了我們黨通過抓主要矛盾來帶動事業發展全局的宏大思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全面深化改革,着眼解決我們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和體制機制弊端,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全面依法治國,着眼促進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法治化制度化規範化,是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全面從嚴治黨,着眼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鍛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強領導核心,是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保證。
“五位一體”側重于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構成要素進行戰略設計,規劃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它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總依據”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這個“總任務”具有邏輯上的一緻性。這是我們黨和國家未來相當長一個時期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和戰略舉措。“五位一體”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有機系統,五大要素相互促進,彼此構成了内在的互動關系,經濟發展提供物質基礎,政治發展提供政治保障,文化發展提供精神動力,社會發展提供有利社會條件,生态發展提供良好自然環境。經濟建設方面,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象地說,就是推動我國經濟從“長體重”向“強體質”轉變。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實現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政治建設方面,要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鬥曆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這“兩個必然”,鮮明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科學性和人民性的統一,既是對長期堅持、不斷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宣示,又是對脫離特定社會政治條件和曆史文化傳統,抽象評判、生搬硬套政治制度的有力回擊。文化建設方面,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态工作領導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發展。社會建設方面,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生态文明建設方面,要加快生态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綠色發展,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加大生态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态環境監管體制,以理念轉變為根本,治理和保護并重,制度和監管并舉,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進一步落到實處。
(本文系國防大學國家發展戰略教研室“新時代國家發展戰略”系列研究課題之一)
(作者簡介:李海濤,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國家發展戰略教研室主任、教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