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有兩個功能,一個是進食,一個是講話。進食一日三餐,次數有限,講話這功能,對現代人來說卻越來越重要。
關于講話,有的人一句話能表達清楚的,卻要講個半天,有的事情需要花半天才能講清楚,有的人三言兩語,既沒講深入,也沒有講透徹,聽的人依然雲裡霧裡。自己講不清楚,他人聽不明白,實則是沒有做到詞沒達意。要做到精準表達,需要在如下幾點下功夫。
一、緊扣主題
很多的會議、座談、交流其實都是有主題的,除了寒暄幾句外,其他的内容都要緊扣主題,否則都會開成文山會海,話講了一河灘,結果講的都是些不鹹不淡的廢話。部分人參加交流座談,是帶着自己的目的去的,但卻不一定能貼合主題。主題就是方向,方向錯了,講太多都是無益。
二、精心準備
任何事情的成功,50%來自于精心的準備。開會,發言提綱是要有的,當然你可以寫出發言稿來讀,也可以寫下提綱,甚至寫幾個關鍵詞,然後臨場的時候緊扣提綱發言。如果沒有準備,要麼是“我沒什麼好說的”,或者就是海闊天空地講,一件事聯系到一件事,舉了一個例子又一個例子,引用了他人一個又一個言論。
三、掌握規律
很多重要的場合,發言是有時限的,為了做好一場發言,起碼要知道一個人一分鐘的語速講多少字,然後根據發言的時間限制,挑出重點的内容,将舉例、佐證等删除。正常發言的語速是一分鐘200-300字,260字每分鐘較為适宜,如果别人給你3-5min的時間讓你介紹下自己,最起碼要準備800-1000字的介紹。很多人不知道這些基本概念,講起話來就信馬由缰,任意馳騁了。
四、平日積累
發言,除了用嘴巴講話外,腦袋也跟着在高速運轉。有的人講話結結巴巴,實際上是腦袋轉動的速度不如嘴巴快;說話颠三倒四,是因為頭腦裡面沒有理出頭緒;講話别人聽得雲裡霧裡,實際上是腦袋裡的詞彙量不夠,用的時候沒辦法做到信手拈來,有時候别人一句話講清楚的事情,有的人要用一段話。要想在公開場做好一段發言,除了臨時抱佛腳外,還要日積月累地給自己的頭腦裡裝下足夠多的詞彙,學會思考,理出頭緒。
五、分清受衆
同樣的議題,對于不同的人講,就要用不同的講話方式,而且要多内容做一些取舍、精簡和調整。同樣一件事情,可以有專業的表達,也可以有通俗的表達,有嚴肅的表達,也可以有活潑的表達,要根據對象做适當的調整。愛因斯坦給一個市民講什麼是相對論,沒有講高深的共識,講的是熱戀中分别的戀人,盡管時間長度是一樣的,但是總會感覺分開的時間太長。有人做自我介紹,對着走南闖北的老江湖講自己在哪個省哪個市,先進行一番科普,當然顯得非常多餘,就像給一個在武漢生活多年的人講漢口、漢陽和武昌的劃分一樣。平日裡,我們總以為我們講的話是正确的,但卻不知很多正确的話卻是廢話占多數。
現代社會,人和人的差距,實則是效率高低的差距。要做到精準表達,并不是件容易得的事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