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洞提問:
本期心理專家團專家蔣碩(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賽林納心理咨詢中心創辦人):
你做得非常好:主動改變,尋求專業幫助,不給别人添麻煩,自我覺察,積極思考。
你也不用着急,改變會在自然而然的時刻發生,成長是必然的過程,不要讓它成為負擔。
“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能做到“坦然自若”,也不錯。
不是停滞,而是在整合
不知提問者在進行什麼樣的咨詢,不過,任何一位負責任的心理咨詢師都會告訴你,人的心理成長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其中遇到阻礙、停滞,完成一個命題後出現新的困惑,都是自然和正常的情況。這與我們處理其他事務時的“瓶頸期”差不多,而解決方案還容易得多——允許這樣的狀态存在,接受當下的自己就行了。
因為你不是真的停滞不前,而是處于整合之中,如果急于求成,過度追求某種具體的變化或狀态,反而會帶來不必要的壓力,令自己無所适從甚至行為變形,那就有悖心理工作的初衷了。
由知到行,漸進的快樂
提問者目前所處的,是從“知”到“行”實踐中的一段,新的觀念與舊的行為方式沖突、更多需求與有限資源沖突,是這個階段諸多困惑的來源。提問者建立了一些目标,比如唱歌等社交技能、合得來的人際圈子,這些目标如果不能一蹴而就,可以嘗試做一些分解。不會唱歌,就先加入圍觀的熱鬧,拍手、喝彩、起哄、揮舞手臂、搖擺身體、合唱、獻花……别怕尴尬,這恰恰是解除壓力的有效行為,它們會幫助你逐漸放下自我設定的包袱、融入群體,當你真正融入時,會不會唱歌反而不重要了。
沒有圈子,先嘗試去不同的場合,體育運動、公益活動、專業課程,或者僅僅是以往不熟悉的街區,在這些場合,像圍觀唱歌一樣做,圈子會在融入中建立起來。這樣漸進的知行合一的過程,會帶給你前所未有的快樂。
坦然自若,本身就不錯
“不強迫自己愛唱歌又能怎麼樣”這句話其實很好。包括上面知行合一的種種建議,做不到又能怎麼樣?坦然自若就很好。相信自己處于發展中,尊重自己的願望與能力,接受每個當下的自己,這是利于長遠心理健康的狀态。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即使表面一無所獲,内心也會充盈而開闊。祝你能夠體驗。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