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俗稱“拉肚子”,是兒童常見疾病,一般不會引起家長過分關注,止瀉藥或抗生素一般就可以輕松治療。但是近日如果你家小孩子出現腹瀉,在服用抗菌素等藥物後依然拉肚子的話,那你就要留意,他們是否已經感染上輪狀病毒。
秋冬交接時期謹防輪狀病毒
據介紹,輪狀病毒有明顯的季節性,它特别喜歡在20攝氏度左右氣溫下活躍。秋冬交接時期尤其要注意。兒童醫院觀察發現,兒童多集中在每年10月至12月期間感染輪狀病毒。
特别注意腹瀉導緻的脫水症狀
人體感染輪狀病毒後,病毒 在3-5日後才最活躍,因此患者初發症狀未必是腹瀉,可能有發燒、咳嗽、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狀,有的患者會每日大便數次,且伴有嘔吐、腹痛,容易被誤診為胃腸型感冒。不過,一旦出現脫水,就要引起注意。
輪狀病毒進入人體後,主要感染小腸上皮細胞,從而造成細胞損傷,引起腹瀉。與此同時,能幫助人體消化的小腸茸毛使受損斷裂,小腸吸收不到人體的水分、養分,糞便排出體外後成水狀。有患者在輪狀病毒排毒期每天拉肚子10次、20次後出現脫水,不止瀉的話就會進一步危及生命。此外,近年來還發現個别病人腸套疊、抽促的并發症。
小腸絨毛要一周才能修複。
詳解兒童輪狀病毒腹洩
嬰幼兒秋季腹瀉就是一種病毒感染性腹瀉。據調查,這種腹瀉有80%~90%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該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呈圓球狀,中間的殼體像車輪的輻條一樣呈向外放射狀排列,外邊的殼體類似車輪的外緣,形态極像車輪,故起名叫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的感染途徑:
兒童輪狀病毒腹瀉的傳染源主要是排毒的成人或孩子。病毒排出後常污染水源、食品、衣物、玩具、用具等。當健康人接觸了這些物品時,會通過手、口途徑進入人體。從動物實驗中還證實,病毒通過呼吸道也可進入動物體内引起消化道病變。人是否也可以通過空氣被輪狀病毒感染,至今尚未得到證實。
輪狀病毒感染的患兒特征:
當嬰幼兒受到輪狀病毒感染後,經過 1~3天的潛伏期便開始發病。早期的主要症狀是嘔吐、體溫在38℃~39℃之間,繼而出現腹瀉,每天大便在10次左右,個别孩子可達20次。早期可有糞便,經數次腹瀉後,大便呈水樣或稀米湯樣,無膿血且量較多。由于患兒大量失水,很快發生脫水現象,出現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嗜睡,面色灰白,前囪門和眼窩下陷,皮膚松弛,捏起後不能立即展平,尿少,口髒黏膜幹燥等症狀,若不及時糾正脫水狀态,常可導緻死亡。醫生或有經驗的家長根據季節、水樣大使、無膿血等特點,作出正确診斷并不難,關鍵足能否得到正确及時的治療。
輪狀病毒的治療:
目前,殺滅輪狀病毒尚無特效藥物,現在使用的各種抗菌藥物郡對病毒無效。正确的治療方法就是盡快糾正孩子的脫水、酸中毒。對于症狀輕的孩子可用口服補液的方法進行糾正。常用的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鹽,配方為: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氫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加水 1000毫升,可讓孩子當水喝。症狀重一些的孩子可用靜脈輸液的方法糾正脫水和酸中毒,同時配以潘生丁口服。據報道,潘生丁對輪狀病毒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近年來,幹擾素(IFN)也被用來治療輪狀病毒感染、這種藥可以抑制病毒在人體内的繁殖,從而減輕症狀,縮短病程。
輪狀病毒的家庭療法:
早先在東南亞用米湯代替葡萄糖口服液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我國也有人曾用炒焦的大米或小米熬成米湯,代替補液劑口服,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具體制作方法是:把大米或小米用微火炒成焦黃色,然後加水熬成稀粥,過濾去掉米粒,用米湯喂孩子。炒焦了的米粒已部分碳化,有吸附毒素和止洩的作用,也可将焦米湯代替水加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液劑中讓孩子飲用。若無口服補液劑、可在每1000毫升焦米湯中加鹽3.5克,小蘇打2克,白糖30克飲用。米湯中的澱粉、維生素及其他礦物質,不但可以補充孩子的營養,還有利于孩子胃腸功能的恢複,是目前較理想的治療方法。如果是新生兒得了秋季腹瀉,應繼續喂母乳或牛初乳,母乳或個初乳中有90%左右都含有抗輪狀病病的抗體,孩子吃後可減輕症狀或縮短病程。
輪狀病毒的預防:
選擇接種疫苗可以降低感染
對初冬感染輪狀病毒的嬰幼兒患者,臨床沒有特效藥物快速治療。有專家特别提醒,“家長在小兒患病期間切忌亂用抗生素治療,以防引起不良後果。”
隔離染病患兒與其他健康兒童的接觸,用消毒液清洗孩子玩具,保持室内通風,常常更換清洗孩子衣物,飯前便後洗手,不在街道上随便購買或食用無衛生保障的食物,是讓孩子遠離輪狀病毒的最佳方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