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遇事都要圖個吉利、圖個吉祥,哪怕天皇老子也概莫能外。什麼看手相、占蔔、算命,都想得到一個好的結果。但有時總會事與願違,為了能夠逢兇化吉、遇難呈祥,人們總想找到一種精神寄托和心理依靠,以改變不利的局面。記得小時候大約兩歲的時候,由于家庭的變故外婆把我帶到了山東鄉下,幼小的我每天跟姥姥睡覺。記憶中,總是看到外婆每天晚上在院中的石榴樹下向佛祖求拜,祈求佛祖保佑幼小的我們(還有我姐姐)平安幸福。為了得到好的福份,就是吃飯外婆也是按佛家規矩一日三餐葷腥不沾,記得每天隻吃豆腐,豆皮等,連雞蛋、蔥蒜都不吃。七十多歲的她身體硬實,雖是小腳卻勞動不辍。老人家活了八十多歲可是始終沒有享受好的幸福生活,因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農村生活是可想而知的。生活在今天幸福中的我,時常回想起外婆的辛苦和勤勞,惋惜她老人家沒能等到我們長大成人,沒能享受我們的孝敬和今天的幸福。我的一顆感恩的心總是惴惴不安,可以說是外婆給了我無限的愛,雖然隻有幾年光景,但這是我永生抹不去的記憶。由于外婆信佛教,由此及彼,我對佛教有一種親切、親近的感覺,好像看到佛像,就能看到外婆一樣,總有一顆感恩的心!
青岩寺風景區位于遼甯省北鎮市常興店鎮境内,醫巫闾山南端,占地12平方千米。風景區内石異、松奇、峰險、洞幽。一年四季,風光如畫,氣候宜人。春嶺梨花、夏雲飛瀑、秋山紅葉、冬韻雪凇。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八景十二奇觀”各具特色,蔚為壯麗。近年來的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提高,自己有機會與佛教親密接觸。我們東北的山海關外多山, 沈陽周邊以醫巫闾山最為著名,因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而闾山以能觀一座山之全貌而引人注目,更有醫巫闾山深處的青岩寺是一個佛教勝地,以歪脖老母的有求必應而香客盈門、川流不息,總給人一種神秘之感而香客盈門。青岩寺始創于北魏,盛于中唐。至今香火綿延,長盛不衰。青岩寺分上中下三院,下院建于群峰環抱之中,形同坐井觀天;下院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鐘樓”、“鼓樓”等,院中青桐翠柏,郁郁森森。中院座落于香爐峰上,香煙袅袅,崗氣蒸騰。上院築于懸崖絕壁之畔,勢若淩空飛懸。上院風景佳絕,數百米峭壁間退出一刹天然階台,邊緣築一帶磚牆,牆下深淵眩目,群嶺如煙。這裡就是歪脖老母的所在地。
初春時節,我有幸又一次拜谒了青岩寺,叩拜了老母。雖早有耳聞,但初識老母還是多年前的春天,在去盤錦、錦州訪友之際才有此機會。因為我們是第一次去,道也不熟,說來也巧,我們在溝幫子鎮問路的時候,有一大姐熱情地給以指點,告訴我們如何買香、上香、敬拜,方結此佛緣。說起老母,民間都在傳說着她的靈驗,光是一段傳說就足以引人入勝。據說這裡的香火有1500多年的曆史,在當年請放老母的時候,要居于洞中,恰恰洞口稍小而不能入,有人自言自語道:要是老母脖子歪一下就好了。霎時老母的脖子就歪了,方才放入洞内,從此老母脖子不能回複,而得“歪脖老母”之雅稱。您說是不是夠邪乎的。更不可思議的是,在我們下山的路上,一行四人出來山門遇一盲人老妪,自語:福在胸前,三棵痣。我的同伴急停腳步,回頭趕緊給些銀兩,因為他老兄正有三棵痣在胸前。回來後,這個故事更為青岩寺增添了一層神秘色彩。據說凡來此上香敬拜的都是有求必應。我們也要感謝老母,阿彌陀佛,去年這一年我們一行都過得十分順意!
今年正趕上個陰雨天,但人流如織,聽說前一天是一個佛教節日人更多,因自已還算不上一個真正的佛教徒,所以很無知,隻是懷着一種緣份和崇敬感恩的心情。也算是繼去年後的一次回拜,便買了不少的祭品,一一上祭完畢後,心情也放松了許多。回來的路上,雨下個不停,看着這貴如汽油的春雨,我大膽地放飛着自己的希望,希望九泉下的外婆能夠放心,我們今天一切都平安幸福。希望佛祖繼續保佑我們越來越好,希望佛祖更能夠保佑普天下的老百姓平安幸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