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景山•大悲寺(四處)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區翠微山東部西山八大處公園内,1957年10月28日大悲寺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石景山•大悲寺是“八大處”的第四處寺院,舊名“隐寂寺”,始建于遼金時代(公元1033年),明代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在原有兩層大殿後增建了大悲閣供奉觀世音菩薩。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重建寺院,改為“大悲寺”。清代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再度重修。康熙帝幾度幸臨此寺,召見慧燈和尚,并賜詩,賜“敕建大悲寺”匾額等。清帝對大悲寺恩寵有加,乾隆帝也曾賜住持古梅和尚詩。
北京•石景山•大悲寺(四處)建在平坡山的半腰上,主殿堂朝南,三進院落,有大悲咒變相圖浮雕牆、弟子規浮雕牆、鐘鼓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東配殿客堂、西配殿地藏殿、東西配房、觀音殿、東配殿文殊殿、西配殿普賢殿、東西偏殿、藥師殿、東偏殿三世佛殿、西偏殿大悲殿。
山門殿也是天王殿,正檐下嵌有一方漢白玉寺額,上面镌着“敕建大悲寺”五個大字,字體健勁,是康熙大帝禦筆。寺額下是漢白玉券門,自下而上對稱浮雕白象、雄獅、騰龍、翔羊;門楣正中雕飾着三尊神像,正中一尊人面鳥喙,是佛經中大鵬金翅鳥的應化形象。券門兩旁是石雕花窗,飾有蘷龍和忍冬草花紋,優美而莊重。兩側正脊門樓造型也很精緻。
寺院大部分殿堂的匾額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啟功先生所題。
據說天王殿後面的翠竹名“黃皮剛生”,為稀有品種。莖節勻稱,枝葉秀麗。一般竹子每逢深秋,勢必凋零。這裡的翠竹,卻獨具特色,即便是雪絮冰封,依然青翠欲滴,為八大處稀有景緻。
大雄寶殿内供奉三世佛,兩側分别供奉十八羅漢塑像。這組十八羅漢塑于元代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形象生動,欲起、靜坐、微笑、沉思,神态逼真。傳為元代雕塑家劉元作品,全用檀香末和香沙塑成,香氣襲人。
觀音殿前的兩株雄性的銀杏樹距今已有七百餘年樹齡。
最後一重殿堂是藥師殿、東偏殿三世佛殿、西偏殿大悲殿。
寺院右邊有一座三層的綜合大殿,是平時大型佛事活動的場所。
作者:Alec融通東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