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南瓜屋簽約作者:南瓜屋石頭
1、
我從未想到,我當親閨女養了2年的侄女,會如此恨我。
偶然機會,我在做家務時,聽到侄女的手機響了。挂斷推銷電話後,正好看到微信的一條未讀信息:“許薇薇怎麼可以這樣?”
見有人點到我的名字,好奇像小貓的爪子一下下撓着我的心。鬼使神差地,我點開了微信。這是一個大哥一家三口的群,大哥是群主,聊天的内容除了關心侄女外,多半是侄女在吐槽我。
每一條吐槽後面,都會有大嫂的安慰和打抱不平。偶爾穿插兩句大哥的語音:你自己要乖,聽叔叔嬸嬸的話。
2年前,侄女從農村遷移到縣城讀書,吃住在我家。這兩年自認做到了兼管的責任,甚至把她當成親閨女養。哪知道她在背後居然對我有一百個不滿意,關鍵很多事情都是無中生有,還将事情放大了無數倍進行“告狀”。
2、
侄女出生3個月就當了留守兒童,在我的記憶裡,大哥大嫂總是很忙,一年才得空回家一趟。我生下女兒後,因為生活中的種種小矛盾,選擇帶娃和老公一起在離家40公裡外的縣城打工。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在縣城買了套小房子,算是定居了下來。
與此同時,老家随着外出人員的增多,村裡的小學生寥寥無幾。經濟條件好點的,随着父母在異地上學,稍差點的也搬到鎮上讀書。村裡的老師,除了白發蒼蒼待退休的老校長外,留下兩個代課的老師,帶3個學生教書,可成績卻怎麼也上不去。
婆婆抛不下農村的田地,不想去鎮上租房帶侄女上學。她努力地勸說大哥大嫂将侄女帶到大城市讀書,一勸幾年,毫無進展。最後,她将目光投向了我們家。
那天,婆婆牽着侄女,屁股剛坐定就張開嗓子嚎:“我咋就那麼命苦呢!”那架勢直接将我們夫妻吓住了。在嗚嗚咽咽的哭訴中,我們聽到了她此行的目的:把侄女放我們家,讓我們管!
她叨叨絮絮地完全不給我們反駁的機會。我在壓抑的氣氛裡,拉過婆婆放在沙發邊的行李。侄女紫色的連衣裙露了出來,再往下,還有很多她的衣服。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婆婆早就打定了将侄女塞給我們的主意,這種主意是不用跟我們商量。順帶着,她還很大方地幫我們作了決定:将原本大哥大嫂每月寄給婆婆的1000元帶娃錢,直接轉寄給我們。
3、
好友石頭在朋友圈看到我的曬出一家“四口”合影後,滿是震驚地問我:“怎麼能答應幫忙帶人孩子呢?”
我心頭懊悔,嘴上卻很硬:“我婆婆都哭着求我了,我能不答應嗎?”、“那孩子成績不好,奶奶教不了,父母又不管,我們看不過去啊!”、“一個孩子是帶,兩個孩子也是帶,不就多了張嘴嗎?”
我将聖母的旗幟高高舉起,把石頭怼得啞口無言。見幹不過我,她隔着屏幕摞下一句:“以後别後悔就好。”
口号喊得很響亮,矛盾來得也很快。第三天早晨,我接到婆婆的電話,她略帶委婉地提示:“孩子一定要讓她吃飽。”
我想了許久,才意識到因為幾個包子,我在侄女面前當了惡人。我和老公都是上班族,早餐都弄得比較簡單,蒸幾個包子配一瓶牛奶,吃完後,把孩子送去學校,我們再上班。XX牌的奶黃包,一袋有12個,蒸熟後每人分了3個。怕侄女不夠吃,我又将我的多給了她一個。
10歲的孩子,4個包子加一瓶牛奶,我以為是夠的。到了婆婆的耳中,侄女便是帶着哭腔訴苦,說我每天早晨懶得要死,不想做飯,隻會弄便宜的東西吃。
農村的一日三餐都是米飯,或許體會不到趕時間上班之餘,還要淘米做飯的麻煩。為了滿足侄女的食欲,每天早晨,我不得不提前1小時起床。順便為女兒準備一份之前的早餐,因為她也不習慣早上吃米飯。
侄女沒來之前,女兒的中午都是在學校度過。學校的飯堂15元一餐,葷素搭配還省了接送的麻煩。可侄女吃了一個月後,就嚷嚷着要回家吃。好話歹話說盡,勸說無果。
終于,我因為早晨要早起,中午沒得休息,累得趴下了。女兒見我生病,趴在床前哭泣,侄女的目光裡隻有冷漠和事不關己。2年後,我回想起這一幕,總算找到了原因:在她的意識裡,她父母是給了錢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
4、
女兒比侄女小2歲,在侄女還沒來之前,會主動幫忙洗碗、拖地,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侄女來後,女兒不再情願地幫忙。她會說:“為什麼姐姐就不做?”可,當我們讓侄女幫忙做家務時,她總是小嘴巴一噘,滿臉不悅地扭動身體,摔碗扔筷子,然後跟婆婆和大哥大嫂告狀,說我們“虐待”她。
婆婆一邊在我的面前說盡“好話”:“丫頭從小沒做過事,都被寵慣了。”一邊對老公怒斥:“把孩子送到你家,是讓她提高成績的,不是來你們家幹活的。”事後,我們夫妻雙方對彼此的立場各持一詞,争論多了,身心滿是疲憊。
自侄女接到我家後,婆婆對我們的态度,從感激到理所應當。她在村裡傳播的語言,漸漸地變成了:拿了錢,孩子又帶不好。
可事實上,之前每個月說好的1000元,隻給過那麼幾回。剛開始大哥大嫂還是很準時寄錢,再後來他們“忘”了,我們也不好意思催。
他們總是以為一個孩子吃不了多少,可買衣服鞋子呢?生病買藥呢?作業本子練習冊呢?那些事他們從來都不會考慮。
我們頂着每個月的房貸省吃儉用,念着孩子平時穿校服,應季的衣服一兩套就好。每次給女兒買了,侄女的衣服也必須得買。可,偶爾婆婆或大嫂回家,帶孩子出去逛街時,她們隻會買侄女的。她們以為我的女兒我自己會買,卻不知道如果我隻買女兒衣服的話,侄女會有多麼傷心。
5、
和老公第一次發生激烈的争吵,是在第7次丢錢的晚上。因為家中沒有外人,我和老公的錢包總會随意地放在桌上。漸漸地,我發現錢總會少,每次都是數目不大。剛開始我以為記錯了。直到有一天,我抓到侄女躲在房間裡吃辣條,問她哪裡來的錢,她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你侄女竟然會偷錢!”當我對老公說起這句話時,他的臉上從震驚到不悅。他說:“我的錢也丢過,但我不會去說小孩偷。”
我們從“偷”這個字的定義開始展開激烈的辯論。可我們卻忘了,吵架一旦開始,就很少再就事論事。我帶着這兩年所有的不滿,發了結婚以來最大的一次火。
事後,老公打了侄女。雖說是出于教育目的,卻徹底惹怒了大嫂。并很快,她鎖定了幕後“煽風點火”的我,對我進行了炮轟。
過了春節,侄女被大嫂接到外面的城市讀書。上個月,在大哥大嫂的棍棒教育下,傳來侄女逃學的消息。我們從縣城趕到城市,尋找一天後,在侄女小男朋友的家裡找到她。
怒不可遏的大嫂将侄女所有的壞習慣都歸咎到我們頭上,怪她在我們家借宿的2年,沒有教育好她。
【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