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系統設計應掌握的問題:
1、當地氣象資料:
(1)夏季室外最高氣溫 ℃;
(2)冬季室外最低氣溫 ℃;
(3)如果是高原地區要掌握當地大氣壓力 Pa;
2、制冷機組的選擇:
冷水機組分為水冷式和風冷(熱泵型)式制冷機組,若采用水冷式制冷機組,則要了解冷卻水塔的安裝位置,制冷機組的機房位置和機房内梁下的淨高;若采用風冷(熱泵型)式制冷機組,則要了解室外機的安裝位置,還要了解軟化設施、軟化水箱、循環水泵等設備的安裝位置。
3、冬季供熱熱源形式的确定:
(1)向業主或使用方了解:是否有城市集中供熱或獨立鍋爐房供熱,若有則要了解一次熱水的供回水溫度、換熱站設在何處、蒸汽壓力及溫度等。
(2)如果無城市集中供熱或鍋爐房供熱,就要選用風冷熱泵型冷熱水機組,并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是否設置輔助電加熱裝置。
(3)明确供熱管道接口的預留平面位置和标高,應向業主或使用方提出供熱管道的接口尺寸和所需供水壓力及供熱量。
4、空調系統的确定:
(1)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是否設計新風系統,應由業主或使用方明确),了解新風口引入位置及标高,明确風機盤管的形式(卧式暗裝、卧式明裝、立式暗裝、立式明裝、吸頂式等)。
(2)若采用全空氣系統,就要了解建築的層高、梁下淨高及吊頂和梁之間的高度尺寸(一般應不小于400mm),确定組合式空調機組的放置位置。
(3)了解空調房間的使用特點(如:對噪聲、潔淨等有無特殊要求)。
5、送、回風管道材質應由業主或使用方明确:
(1) 鍍鋅鐵皮風道; (2) 玻璃鋼風道;
(3) 鋁箔複合玻纖管道; (4)闆材粘接管道;
6、空調冷熱水管道的材質應由業主或使用方明确:
(1)普通焊接鋼管; (2)無縫鋼管;
(3)鍍鋅鋼管; (4) PP-R管;
(5)鋁塑管; (6) 紫銅管;
7、空調冷凝水管道的材質應由業主或使用方明确:
(1)鍍鋅鋼管; (2)PP-R管;
(3)鋁塑管; (4)PVC管;
8、空調送回風管道保溫材質的選材應由業主或使用方明确:
(1) 鋁箔超細玻璃棉;(2)聚乙烯泡沫塑料闆;
9、空調冷熱水管道保溫材質的選材應由業主或使用方明确:
(1)鋁箔超細玻璃棉管殼;(2)聚乙烯泡沫塑料管殼;
(3)聚氨脂泡沫塑料管殼;(4)橡塑管殼;
10、送回風口形式和材質應由業主或使用方明确:
(1)單層百葉、雙層百葉、散流器、格栅、條形風口等;
(2)鋁合金(噴塑)、塑料、木制等;
11、軟化裝置形式應由業主或使用方明确:
(1)全自動軟化裝置; (2)半自動軟化裝置;
(3)電子水處理器; (4)其它;
12、循環水泵形式應由業主或使用方明确:
(1)立式泵; (2)卧式泵;
13、應向業主或使用方索取各層建築平面圖和剖面圖,明确空調冷熱水總立管的位置或管道井的位置。
以上5-12項需要業主或使用方明确,也可向業主或使用方提出明确的建設性方案,供業主或使用方選用。
典型中央空調系統設計選型:
水冷或水冷冷水機組空調系統:
主要設備有:
(1)冷凍機(離心機組、螺杆機組、渦旋機組、溴化锂機組等)
(2)冷卻塔
(3)冷凍水泵
(4)冷卻水泵
(5)補水泵
(6)電子水處理儀或全自動軟化水處理裝置
(7)膨脹水箱、軟化水箱
(8)末端裝置(空氣處理機組、風機盤管等)
(一)制冷主機的選擇:
1.根據建築的空調面積和房間功能進行空調冷負荷計算
2.統計建築空調總冷負荷
3.大部分建築需要考慮房間的同時使用率,一般建築的同時使用率為70~80%(工業廠房除外),特殊情況需根據建築功能和使用情況确定。
4.制冷機冷負荷為建築空調總冷負荷與同時使用率的乘積。根據計算的制冷機冷負荷既可選擇制冷主機。
制冷主機台數可根據建築業主和建築所備機房情況進行确定。
(二)建築冷負荷估算指标:
國内部分建築空調冷負荷設計指标的統計值:
工業廠房室内換氣次數和冷負荷估算:
(三)水流量的計算:
1、水泵流量的計算
水泵的流量應為冷水機組額定流量的1.1~1.2倍(單台取1.1,兩台并聯取1.2。)
2、冷凍水流量的計算:Q=c*m*△t,m=Q*3.6/c*△t(m3/h)。
m:水的流量,m3/h,Q:制冷量,kw(kj/s),c:水的比熱容,4.2kj/kg℃,△t:進出水溫差,℃。
3、冷卻水流量的計算:w=K*Q*3.6/C(tw2-tw1)(m3/h)。
W:冷卻水循環量,m3/h,K:與制冷量有關的系統,一般取1.2,Q:制冷機的熱負荷,kw,c:水的比熱容,4.2kj/kg℃,Tw2,tw1:冷卻水進出水溫,℃。
注意:少數情況下,産品樣本提供的冷凍水和冷卻水流量跟實際情況有誤差,這樣會導緻系統配置不合理,系統故障頻繁出現。強烈建議:在确定冷凍水和冷卻水流量時,使用上述公式對數據進行核算!
4、冷卻水系統的補水量
冷卻水系統的補水量包括:1 蒸發損失2 漂水損失 3 排污損失 4 洩水損失。
當選用逆流式冷卻塔或橫流失冷卻塔時,空調冷卻水的補水量應為:
電動制冷1.2—1.6%;溴化锂吸收式制冷 1.4—1.8%。
還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因蒸發損失是按最大冷負荷計算的,實際上出現最大冷負荷的時間是很短的,空調系統絕大多數時間是部分負荷下運行的,如果把上述補水量适當減少一點,絕大多數時間都能在控制的濃度倍數下運行,很短時間内水質超出要求的範圍,不會對系統産生危害.
綜上所述,建議冷卻水系統的補水量取為循環水量的1—1.6%,電制冷、水質好時,取小值,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水質差時,取大值。
《空氣調節設計手冊》P801:一般采用低噪聲逆流式冷卻塔,使用在離心式冷水機組的補水率約為1.53%,對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機的補水率約為2.08%。如果概略估算,制冷系統補水率為2-3%。
冷卻塔的補水量一般為冷卻塔循環水量的1~3%。(采錄“空氣調節”2000年6月第一版)
以下内容采錄金日圓形逆流冷卻塔的補給水量(供參考):
M=E C B
蒸發損失E=0.83%,飛濺損失C=0.1%,排入水量B=0.3%;
M=0.83 0.1 0.3=1.23%
5、冷凍水系統的補水量:冷凍水系統及采暖熱水系統的補水量參考膨脹水箱的計算。
6、空調冷凝水量:參考“空調冷凝水系統的設計”。
(四)水系統的設計
1、冷凍水及冷卻水管徑的計算: D= √ L(m3/h)/0.785*3600*V(m/S)
L:所求管段的水流量
V:所求管段允許的水流速
根據計算結果,可選取和公稱直徑數值最為接近的管徑來确定所求管段的管徑。
2、水系統流速的規定
建議,水系統中管内水流速按表一中的推薦值選用,經試算來确定其管徑,或按表二根據流量确定管徑.
摘自《民用建築空調設計》P234
表一、管内水流速推薦值(m/s)
表二、水系統的管徑和單位長度阻力損失
管道内熱媒流動的最大允許流速(m/s)
摘自《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P145
注:低壓蒸汽欄括弧内數值用于需要安靜的建築物如劇院、圖書館、住宅等。
熱水供暖系統的循環壓力,一般宜保持在10~40kPa左右。
高壓蒸汽供暖系統最不利環路供汽管的壓力損失,不應超過起始壓力的25%。
注:蒸汽鍋爐壓力的區分如下:
低壓蒸汽鍋爐:P≤2.5Mpa,T≤400℃;
中壓蒸汽鍋爐:2.5Mpa<P≤6Mpa,400℃<T≤450℃;
高壓蒸汽鍋爐:6Mpa<P≤14Mpa,460℃<T≤540℃;
超高蒸汽壓鍋爐:14Mpa<P≤17Mpa,540℃<T≤570℃;
亞臨界壓力蒸汽鍋爐:P17~18Mpa,540℃<T≤570℃;
超臨界壓力蒸汽鍋爐。
容器壓力的區分:
低壓容器:0.1Mpa≤P<1.6Mpa,中壓容器:1.6Mpa≤P<10Mpa,高壓容器:10Mpa≤P<100Mpa,超高壓容器:P≥100Mpa。
3、空調冷凍水系統的設計
1)冷凍水系統管路分同程和異程式,當水系統分區較多時,應采用同程式,根據項目情況可在主管或支幹管設同程系統。
2)系統管道根據情況安裝自動排氣閥,特别是立管頂端處。
3)水泵進出口片,系統最低點和局部低點應設排水閥。
4)保溫管道與支吊架間應鑲墊經浸熱瀝清防腐處理的弧形木馬墊,木馬墊厚度與保溫層厚度相同。
5)管道支架托架的間距參見下表,但多根管道用同一吊架時,其間距不超過4米:
6)管道保溫采用難燃B1級發泡橡塑保濕管筒或闆材,保濕厚度如下選用:
管道公稱直徑<DN80,保溫厚30mm,≥DN80時,保溫厚38mm,保溫層外用鋁箔或0.5mm厚彩鋼闆或鍍鋅闆做保護層。膨脹罐用40mm厚保溫。
7)管道規格及材料需符合以下國家标準:鍍鋅鋼管GB3091-93,材料Q235-A鋼;無縫鋼管GB8163材料20#鋼,管道規格具體标示如下:
4、空調冷凝水系統的設計
通常,可以根據機組的冷負荷Q(KW)按下列數據近似選定冷凝水管的公稱直徑。
Q<10kW,DN20;
Q=10~20kW,DN25;
Q=21~100kW,DN32;
Q=101~180kW,DN40;
Q=181~600kW,DN50;
Q=601~1055kW,DN80;
Q=1056~1512kW,DN100;
Q=1513~12462kW,DN125;
Q>12462kW,DN150。
一般情況下,每1kW冷負荷每1h約産生0.4kg左右冷凝水;在潛熱負荷較高的場合,每1kW冷負荷每1h約産生0.8kg冷凝水。
排放冷凝水管道的設計,應注意以下事項:
1)沿水流方向,水平管道應保持不小于千分之一的坡度;且不允許有積水部位。
2)當冷凝水盤位于機組負壓區段時,凝水盤的出水口處必須設置水封,水封的高度應比凝水盤處的負壓(相當于水柱高度)大50%左右。水封的出口,應與大氣相通。為了防止冷凝水管道表面産生結露,必須進行保溫。
3)冷凝水立管的頂部,應設計通向大氣的透氣管。
4)設計和布置冷凝水管路時,必須認真考慮定期沖洗的可能性,并應設計安排必要的設施。
5)大型電子廠房的MAU機組,AHU機組因冷凝水量大,應考慮回收。回水的冷凝水可以做為冷卻塔的補水。
6)冷凝水施工中,管道安裝一定注意不能倒坡。很多情況都是因為倒坡使冷凝水不能正常排放,導緻凝水盤處溢水。安裝時存水彎的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否則冷凝水不能排出。
冷凝水管在吊頂上敷設時,應認真保溫,防止結露。
(五)水泵的選型
1、水泵的選擇條件:流量、揚程、進出口接管管徑。
2、水泵揚程簡易估算法。
暖通水泵的選擇:通常選用比轉數ns在130~150的離心式清水泵,按估算可大緻取每100米管長的沿程損失為5mH2O,水泵揚程(mH2O)。
Hmax=△P1 △P2 0.05L (1 K)
△P1:冷水機組蒸發器的水壓降。
△P2:該環中并聯的各占空調未端裝置的水壓損失最大的一台的水壓降。
L:該最不利環路的管長
K:最不利環路中局部阻力當量長度總和和與直管總長的比值,當最不利環路較長時K值取0.2~0.3,最不利環路較短時K值取0.4~0.6。
3、冷凍水泵揚程估算方法
1)冷凍機的阻力:一般為6~10mH2O,可查樣本。
2)末端設備阻力:一般為2~5mH2O。
3)管路阻力:設計中冷水管路的比摩組宜控制在150~200Pa/m範圍内,管徑較大時,取值可小些。計算水泵阻力時管路阻力按300pa/m估算。
4)分集水器每個可按3mH2O計,過濾器可按3~5mH2O計。
以上計算所得取10%安全系數。
4、冷卻水泵揚程估算方法:
1)冷凍機的阻力:一般為6~10m,可查樣本。
2)冷卻塔噴頭噴水壓力:一般為2~3mH2O;
3)冷卻塔(開式冷卻塔)接水盤到噴嘴的高差:一般為2~3mH2O。
3)管路阻力:設計中冷水管路的比摩組宜控制在150~200Pa/m範圍内,管徑較大時,取值可小些。計算水泵阻力時管路阻力按300pa/m估算。
4)水過濾器阻力,一般為3~5mH2O
以上計算所得取10%安全系數。
5、補水泵揚計算
1)補水水泵揚程為系統最高點距補水泵接管處的垂直距離和補水管路的沿程阻力損失和局部阻力損失。
2)沿程阻力損失和局部阻力損失一般為3~5mH2O。
注意:揚程計算要根據制冷系統及項目情況具體而定,不能照搬經驗值。
6、水泵選型原則
1)根據前面所求得的揚程、流量以及水泵所在管段的管徑,便可以在水泵樣本中進行水泵的選擇。一般,冷凍水泵和冷水水泵的台數應和制冷主機一一對應,并考慮一台備用。補水泵一般按照一用一備的原則選取。
2)一般,選擇水泵時,水泵的進出口管徑應比水泵所在管段的管徑小一個型号或相同。
3)冬夏兩用的水系統,選型水泵時應根據夏季工況參數選型。(夏天用水流量是冬天用水流量的2~3倍)
(六)冷卻塔的選型
1、冷卻塔的選擇條件:水流量、進出水溫度、幹球溫度。
2、冷卻塔有橫流塔和逆流塔,逆流塔的散熱效果比橫流塔要好,大容量的系統一般用橫流塔。
3、冷卻塔的水流量為冷凍機額定流量的1.2倍。
4、冷卻塔選型估算:
設冷凍機的容量為100RT。
當濕球溫度:27℃時,CT容量為:100*1.3RT;
28℃時,CT容量為:100*1.4RT;
29℃時,CT容量為:100*1.5RT;
南方濕球溫度29℃,中部28℃,北方27℃。
另一種估算方式:
螺杆、離心機:大卡(冷量)*3.125/10000=水量m3/h
溴化锂機:大卡(冷量)*3.611/10000=水量m3/h
以上計算為最少水流量。
5、對于多台冷卻塔并聯運行,各台冷卻塔之間應設平衡管。水泵與冷卻塔一一對應,每台冷卻塔供回水管之間設旁通管以便相互備用。
6、冷卻塔與冷凍機盡量一一對應,可不考濾備用。
(七)水處理設備的選型
1、如果空調水系統使用的是城市自來水,則需在冷卻水系統和冷凍水系統中各加一個電子水處理儀,安裝在冷凍水回水和冷卻水進水總管上,需設旁通閥。
2、當工程所在地區水質較硬的時候,系統的循環水和補水必須為軟化水,空調系統就必須配置水軟化裝置,一般選用全自動軟化水處理裝置。
常用軟化水原理圖
3、軟化水裝置的水流量根據系統補水量來選型,補水量通常按系統水容積的0.5-1%。(摘自《空氣調節設計手冊》P794
(八)膨脹水箱的選型
1、水箱容積計算:Vp=a△tVs,m3
Vp—膨脹水箱有效容積(即從信号管到溢流管之間高差内的容積)m3;
a —水的體積膨脹系數,a=0.0006 L/℃;
△t—最大的水溫變化值 ℃。
最低水溫一般按7℃,低溫水另計,最高水溫一般按65℃(熱泵型),或80℃(鍋爐制熱水),根據熱源确定。
Vs—系統内的水容量 m3,即系統中管道和設備内總容水量;
a、可按系統的設計耗冷量Q0(kw)來估算,系統水容量大約為2~3L/kw;
b、或水系統中總容水量(L/m2建築面積)。
供暖系統:當95-70℃供暖系統,V=0.034Vc;
當110-70℃供暖系統,V=0.038Vc;
當130-70℃供暖系統,V=0.043Vc。
式中V—膨脹水箱的有效容積(即相當于檢查管到溢流管之間高度的容積),L;
Vc—系統内的水容量,L。
供給每1kw熱量所需設備的水容量VC值(L)。
摘自《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P192
2、開式高位膨脹水箱
适用于中小型低溫水供暖系統,膨脹水箱規格表:
單冷凍水系統膨脹水箱的另一算法(台資企業愦用)
水箱容積計算:RT*0.0017 kL(注意單位換成L)
水箱安裝要點:
1)安裝位置,應考濾防止水箱内水的凍結。若安裝在非供暖房間時水箱應保溫。
2)膨脹管在重力循環系統時接在供水總立管的頂端;在機械循環系統時接至系統定壓點,一般接至水泵入口前。循環管接至系統定壓點前的水平回水幹管上,該點與定壓點之間保持不小于1.5-3m的距離。
3)高位膨脹水箱的底部标高至少比系統管道的最高點高出1.5m,補給水量通常按系統水容積的0.5-1%考慮。膨脹箱的接口應盡可能靠近循環泵的進口,以免泵吸入口内液體汽化造成氣蝕。
3、膨脹罐
氣壓罐的選用應以系統補水量為主要參數選取,一般系統的補水量可取總水量的4%計算,與鍋爐容量配套選用。
注:鍋爐1t=60萬大卡。
4、水系統補水方式
1)恒壓補水,用膨脹水箱作為補水入口,
2)恒壓補水,補水點接入膨脹罐,必須加裝安全閥,
3)恒壓補水,當隻制冷時,補水點直接接入冷凍水回水主管,無膨脹水箱或膨脹罐,必須加裝安全閥。
(九)汽、水集配器的選型
1、其筒體直徑的确定如下(摘自《機械工業采暖通風與空調設計手冊》P185)
A一般可按筒體流速決定,蒸汽流速按10m/s計算,熱水流速按0.1m/計算;
B比蒸汽或熱水連接管大2号以上;
C可查下表确定。
汽配器直徑選用表
水集配器直徑選用表
單冷時,分集水器水流速控制在.5~0.8m/s範圍内。
2、筒體長度的計算
1)筒體長度L根據接管數而定,但不宜大于3m。
分汽缸、分水器、集水器配管尺寸表(mm)
依接管管徑确定配管尺寸表(mm)
橢圓封頭
(十)風系統的設計
1、空調系統的分類
2、氣流組織方式
1)上送下回或走廊回風
2)上送上回
3、風管風速
1)低速風管風速
2)高速風管風速
3)有消音要求空調系統的風管風速
4、風口風速
冷媒系統的設計選型:
一、VRV系統設計步驟
1、室内機選型 8、新風設計
2、室外機選型 9、風管設計
3、系統劃分 10、控制線設計
4、冷媒管設計 11、系統圖設計
5、衰減核算 12、I-manager設計
6、室内外機的擺放 13、配電設計
7、排水管設計
二、銅管壁厚的規定
三、室外機與第一個制冷劑分歧管之間的配管
根據室外機多聯配管組件上遊的所有室外機的總容量型号,從下表中選擇(大金資料):
8HP Ø 19.1/9.5mm
10HP Ø 22.2/9.5mm
12~16HP Ø 28.6/12.7mm
18~22HP Ø 28.6/15.9mm
24HP Ø 34.9/15.9mm
26~34HP Ø 34.9/19.1mm
36~48HP Ø41.3/19.1mm
四、制冷劑分歧管之間的配管
1)根據下遊連接的所有室内機的總容量指數,從下表選擇。
2)連接配管的尺寸不得大于制冷劑主配管的尺寸。
3)大金空調VRV分支後的主冷媒配管尺寸
<7.1KW,Ø12.7/6.4mm
7.1≤~<16.8KW,Ø 15.9/9.5mm
16.8≤~<22.4KW,Ø 19.1/9.5mm
22.4≤~<33KW,Ø 22.2/9.5mm
33≤~<47KW, Ø 28.6/12.7mm
47≤~<71KW, Ø 28.6/15.9mm
71≤~<104KW,Ø 34.9/19.1mm
104KW≤Ø 41.3 /19.1mm
五、制冷劑添加量的計算
制冷劑添加量=液管長度m*每米充注量kg/m
每台空調機的添加量四舍五入至0.1kg(報價時以下表為準計算)
标準管長為15m,當長度小于或等于15m時,不需要添加制劑。
六、設計事項:
(1)室外機的配置:VRV系統連接率:50%—130%;
(2)VRV系統的設計限制。
1、室内機之間的高差≤15m;
2、室外機之間的高差≤5m,
3、室外機與室内機之間的高差≤50m,(如果室外機在下,則最大高差為≤90m)。
4、實際配管長度:室外機與最遠一台室内機的配管長度≤165m。
5、等價長度:室外機與室内機之間的等價配管長度≤190m。
(分歧管接頭折算為等價長度0.5m)
6、總延伸長度:室外機與所有室内機的配管總長度≤1000m
7、室外機多聯配管組件間的實際配管長度與等價配管長度:
室外機與室外機多機連接配管組件之間的配管長度≤10m;室外機與室外機多機連接配管組件之間的等價配管長度≤13m。
8、分歧後允許實際配管長度,第一分歧管後室内機間最大管長差≤40m。
9、室内機至最近的分歧組件之間的配管長度≤40m
10、(室外機至最遠的室内機)與(室外機至最近的室内機)之間的距離差≤40m
(3)冷媒管連接的注意事項:
1、第一分歧管之後,若管長超過40m,解決方案如下:一推後第一分歧管,二重新匹配系統。
2、方案設計時第一分歧管之後保持35m以下,為安裝留足夠的餘量。
3、分歧管的安裝必須:水平、直角或垂直,分歧後的管如果豎向安裝,會使冷媒分配不均。
4、銅管與分歧管連接需大于1米才可做彎頭。
5、銅管與風管機連接時,連接方向隻能是面對出風方面的右邊。
(4)系統衰減核算
1、考算大金制冷容量變化率
2、修正後的室内機容量
修正後的室内機容量=修正後的室外機容量×(該台室内機的名義冷量/該系統室内機名義冷量總和)
3、修正室外機容量分以下兩種情況:
A、條件:系統連接率不超過100%。
=100%連接率的室外機空調容量×容量修正系數σ
B、條件:系統連接率超過100%。
=該連接率的室外機空調容量×容量修正系數σ
4、當衰減核算後室内機的實際制冷能力低于設計标準,應對室内機進行重新選擇,并進行核算。
注:VRV系統衰減可采用大金的專門軟件進行快速核算。
5、當室外機各層同方向排風和吸氣時,
對策:
1)擴大百葉的開口率(>70%);
2)使百葉角度下傾0~20o;
3)将L型風管出風口面積縮小以提高風速。
要點:
A)出風口風速>5m/s;
B)吸入口風速<1.6m/s;
C)每個出風口均安裝出風管;
D)有百葉時,将出風管端緊靠百葉;
(6)冷凝水管的設計
1、冷凝水的流量按每1匹2L/h
2、冷凝水管安裝要求
①傾斜度至少1/100;如果做不到1/100坡度,可考慮使用大一号配管,利用管徑做坡度;
② 排水管就近排放,盡可能短;
③空調排水管必須與其他水管分開安裝,以防止其他水管堵塞時水倒流入室内機;特别是與污水管分開安裝,以防止異味進入室内
3、冷凝水管連接的注意點
①PVC水平管支撐間隔為0.8~1.0m,以防彎曲;
②水平合流必須從總管上部45 ~90°流入,以防止回流;
③水平管與垂直管的連接
(7)新風設計
1、新風設計标準
①民用建築最小新風量
②對工業空調
每人所需新風量不少于30m3/h,如果在局部排風,新風量不應小于排風量(除室内産生有毒物質)。
③如果條件允許,人員長時間停留的室内,新風量取30m3/h*p以上。(非典後國标建議标準)
2、新風方式
①某些典型的主樓 裙樓式超大型項目
主樓采用VRV,并且采用分層安裝的方式,裙樓采用傳統中央空調并且附帶解決主樓和群樓的新風問題。
②采用大金全新風VRV,室内機型号為FXYM—KFV1。
采用普通VRV室外機,室内機型号為FXYM125、200、250KFV1(5Hp、8Hp、10Hp);
室内機采用8排管,制冷能處理15~30℃WB的室外空氣;制熱能處理-2.9~14 ℃WB的室外空氣。
風量為1080m3/h(5Hp)、1680m3/h(8Hp)、2100m3/h(10Hp)。
3、新風接入房間内的方式:
①新風接入室内機回風口
②新風通過散流器獨立接入室内(推薦)
原因:
1)室内機感溫元件通過檢測室内回風溫度來控制内機電子膨脹閥的開啟度,如果新風直接引入室内機回風箱,會引起室内機感溫元件不能準确檢測到室内回風溫度,而是檢測到回風與新風混合後的溫度,令到室内機不能準确根據室内負荷進行動态調節。
2)有利于提高新風的結淨度。
過濾器:
本文來源于互聯網。暖通南社整理編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