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和孩子,能玩哪些自然遊戲呢?如果家附近沒什麼大自然,又怎麼跟孩子一起親近自然呢?
把我從書上讀到、這次活動中體驗到、以及我和孩子的實踐心得,分享給大家
p.s.文末還有贈書,歡迎喜歡自然教育的朋友,來參與:)
1、用眼睛拍照。
這是我在這次工作坊中體驗到的一個感觸很深的活動,非常适合帶孩子一起玩。
兩兩一組,和孩子分配好角色:一個人當攝影師、一個人當“相機”。
“相機”要閉上眼睛,在攝影師的陪伴下(可以用手扶着肩膀),緩慢的行走。
當攝影師看到想要拍攝的景觀時,可以輕輕拍一下“相機”的肩膀,表示打開鏡頭,這個時候“相機”睜開眼睛3秒,攝影師再拍一下,“相機”閉上眼睛。
大概拍攝5張左右,我們可以和孩子互換角色。
我在當“相機”的時候,經曆了很微妙的心理變化:
比如一開始我有點不安,平時都靠視覺判斷方向和平衡,突然讓我閉上眼,還挺怕踩空或是摔倒的。
但慢慢會開始全然的信任搭檔,讓自己放松,就跟随對方緩慢的行走。這是一種放下控制的自在感,還帶着一絲好奇。
而每次睜開眼睛,會覺得眼前的景色更明亮驚豔了,也能看見他人眼裡的世界,和自己觀察視角的不同。
等到我做“攝影師”的時候,我們完全玩high了,比如我會帶着“相機”穿梭在森林裡,低着頭“匍匐”過一片松樹、或是躺下來去拍攝湛藍的天空,還可以拍“微距”、“廣角”……
雖然隻有短短20分鐘,但我當時是很沉浸的,這種就在此時此地的“正念”狀态,會帶來放松和甯靜。
而如果我們和孩子一起玩這個遊戲,不但會訓練孩子的專注力、提高視覺、聽覺敏銳度,還能讓孩子體驗去指揮大人的“掌控感”,這也是在為孩子“賦能”哦!
2、聽見自然、繪制“聲音地圖”。
這個活動是說,準備一張紙、一個筆,在紙的中央畫一個X點,然後讓孩子在大自然中找到一處代表X的地方坐下,閉上眼睛,去聽四周有什麼聲音。
可以靜靜感受一會兒,然後把聽見的聲音,用簡筆畫、小符号标志出來。
這是我當時畫的:
我們有同學做這個活動時,剛好遇到一個也來公園玩耍的小男孩,他對這個活動特别有興緻,不但幫陌生阿姨聽到了許多細微的聲音,還立馬畫畫畫,很有自己的想法。
這個活動會讓孩子的聽覺變得敏銳,即便不愛出門,偶爾關閉眼睛聽一聽周遭有什麼聲音,也是可以的。
也可以留意,孩子經常聽到的,會是什麼聲音,是來自人類的、還是大自然的、還是兩者都不是(比如汽車聲)。
3、僞裝步道。
這個遊戲我們全體同學都玩high了,我還有點腦仁兒疼:是在一片草地裡,找到僞裝的“非自然物”。
老師事先布置好了一些塑料昆蟲,還有一些容易僞裝的物品,比如紐扣、鏡子。
天哪,在草坪中,它們是那麼地難找!
很少有人全部都找得到,而且老師說如果不刻意記住自己把道具放哪了,每次也都丢個一兩個。
這個遊戲會極大的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視覺敏感度、以及對自然的興趣。
我們可以借機再給孩子科普,知道有些動物本身就會有保護色,目的是更好的在大自然裡存活、不被天敵發現。
另外也可以加大難度,比如我們在玩的時候,老師有把一條“蛇”,放在了一個樹洞裡,如果參與者隻看地面上的草坪,就會視而不見,但如果稍微換換角度,就會柳暗花明。
4、大自然獵物。
這個活動是說,在大自然裡的一塊區域裡,事先找到3-9個自然物,蓋上絲巾,讓孩子觀看5-10秒後蓋上絲巾,然後在這片區域裡,找到一模一樣的。
這些自然物可以是一片葉子、一朵花、也可以是一塊石頭、一個果實、一根樹皮,隻要是大自然裡找到的就行……
孩子會立馬投入這個“尋寶遊戲”裡,比任何時候都要仔細的觀看地上到底有什麼。
最開始可以隻是差不多的物品,如果孩子對自然比較熟悉了,也可以加大難度,比如葉子,必須是同一個品種的葉子,這樣孩子還會去比較紋理、顔色,更主動的學習動植物的知識。
有了這個去“尋找”的過程,咱們再打開“形色”這樣的app,了解植物的名字、習性,孩子也會覺得更有趣,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識啦!
5、與自然談心。
讓孩子找到大自然裡的一個事物,花、草、鳥、石頭、樹木……都好,和這個自然物靜靜待一會兒,去觀察它,然後展開一段對話。
比如問題可以是:
你多大啦?
你幾歲啦?
你在這經曆過什麼好玩的事情嗎?
還有誰來拜訪過你嗎?
你有什麼想要告訴我的嗎?
……
這個過程會讓孩子意識到,大自然裡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我們也可以通過孩子和自然的對話,去窺見她的一些奇妙世界,比如是用怎樣的視角、編織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而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要被“多大孩子才能玩”這樣的問題框住,需要讓孩子自己去嘗試、信任孩子,其實孩子和自然的連接力,要遠遠比大人更強。
喏,這是我訪問的小花,和它獨處了30分鐘,還真是生命中沒有過的體驗呢,再看到它的話,我會特别的親切。
6、地球之窗。
這個活動是說我們可以被“埋”在樹葉下、或者蘆葦中,可能比較适合草葉繁茂、或是落葉比較多的時候。
躺在上面,樹葉就像是厚厚的被子,把我們包裹,會同時體會到頭頂的天空與身下的大地相連,聽得見周遭一切細微的、來自自然的聲音。
我這次在奧森是自己闖入了一片高高的草地,置身其中,的确難以形容當下的美妙。
約瑟夫克奈爾在《深度自然遊戲》裡提到了一個覺得自己“不配活着”的人,通過這個活動得到了療愈、接納和愛。
我已經迫不及待在深秋的時候,找到一處這樣的地方,被葉子厚厚包裹啦,但是需要特别留意,那個地方沒有害蟲或是有毒植物哈。
7、“五感遊戲”。
邀請孩子帶着我們找到一處她/他喜歡的自然景觀,兩個人一起面對着景觀深呼吸。
這個時候孩子會說:“我看見/我聽見/我聞到/我感覺到……”,我們根據當時的所見所聞所感一一回應。
我看見天上的白雲在緩緩的飄向遠方。
我聽見鳥兒啾啾的叫聲。
我聞到青草的芬芳。
我感覺到自在和快樂。
……
然後交換,我們找到一處地方,說“我看見/我聽見/我聞到/我感覺到……”由孩子來接下面的句子。
不要給孩子壓力、要求他們必須說出什麼,哪怕說不出,也是可以的。
這個活動會創造當下的沉浸感,會把我們的五感打開,會對自然界裡的一些美好事物更加留意。
8、扮演自然物。
這個遊戲是說,我們和孩子可以選擇扮演一種或幾種大自然裡的事物,比如草、比如鳥、比如花、比如大猩猩……
然後,假設我們就是它,用這個動物或植物的視角,去行走、去說話、去做出一些動作。
比如孩子是一隻小兔子,她就會蹦蹦蹦、兩隻耳朵豎起來;
是個大猩猩,就會彪悍、滑稽地行走,還會捶胸頓足;
是一棵樹,我是怎麼庇護和滋養森林中的生命萬物的呢?去擁抱自己、擁抱這棵樹吧!感受它的呼吸、它的生命節奏。
這個活動會讓走進大自然充滿樂趣,也會讓孩子通過體驗更了解不同自然物的特征,而不是枯燥的學習知識。
同時,還能讓孩子體會到,每種生命都有自己的故事,成為它們,才能更有同理心、更懂得尊重自然。
慢慢的,我們還可以鼓勵孩子去表達、創作和這個自然物有關的故事和劇情;還可以讓孩子比劃、我們來猜。
如果人多的話,試試一組幾個人來表演某一種自然物、某一種動物,每個人負責這個動植物的一部分,也會超級有趣。
比如我們小組5個人表演了一隻“貓頭鷹”,我負責那個瞪大的眼珠子,還會左、右、左、右地轉,當時就要笑岔氣了。
9、大自然尋寶。
設計一些有趣的任務,比如:
尋找5種紅顔色的植物。
尋找8種不同的聲音。
尋找5種不同的質地。
尋找6種不同的氣味。
尋找3種哺乳動物。
尋找4種不同的鳥類。
……
将遊戲和任務融入其中,孩子會在大自然裡,變成小小的觀察家。
還有很多、很多……
一定有人會問,如果不那麼方便去大自然、去公園,能怎麼讓孩子更親近自然呢?
其實這需要咱們,不是機械地把上面的1、2、3,套用在孩子身上。
我們自己可以舉一反三,比如“大自然尋寶”,可以變成“小區尋寶”呀,小區多多少少都有些花花草草的;
“扮演自然物”,可以變成扮演小區裡、除了人以外的一切事物,比如今天我是一棟房子、明天我是一輛汽車……
如果這些在孩子的眼中也能變得有生命力,她會更加懂得慈悲與愛。
另外我還有幾個好主意,跟大家分享。
1、 陽台種菜。
我們現在大多居住在高樓裡,看似沒什麼條件親近大自然,但其實隻要有這份心思,一平方米,都足夠與花花草草相遇了。
剛好小葉子幼兒園這學期有“奇妙”的蘿蔔主題,邀請孩子一起種蘿蔔,我在網上下單了土、種子、盆,在陽台種起了蘿蔔、菠菜和小白菜。
孩子看到的一瞬間,就喜歡上了,會惦記着每天翻翻土、澆澆水、觀察種子長出來沒。
最終能種成什麼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竟然願意花上哪怕一點點時間,去關照一個菜、一盆花的生長,這個過程,就足夠讓我們重拾對生命的好奇和敬畏了。
2、我的秘密花園。
在北京奧森的時候,我們有做過一個“秘密花園”的活動,找到大自然裡一處覺得好像和自己有關、怎麼待怎麼自在的地兒,我就是在那,邂逅了這隻“斑衣蠟蟬”。
我們可以在小區裡、家附近,找到一處這樣的、屬于孩子的“秘密花園”,去邀請孩子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聽一聽:
這個地方都有些什麼呢?植物有多高、花兒有多香、都有什麼鳥在這停留?
邀請孩子用這些“感覺”去記憶,然後每隔幾天,比如下雨了、天變冷了,就請孩子去觀察,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及時記錄下來。
我們家樓下就有一小片草地,小葉子很有興緻去看,不過她也發現了,這兒的植物長一點,就被園藝工人咔嚓剪掉了……
這樣的覺察就很好啊,我們大多數人,平時都是視而不見的,而這個時候我就會問她:
嗯嗯,那修剪後會有什麼好處呢?小草還在努力的生長嗎?
很多要不要堅持、要不要有抗挫力的議題,答案,都在大自然中啊:)
3、自然觀察和創作。
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家附近撿一些自然物回來,這些都是藝術力的原材料,其實可以有很多種玩法。
比如可以用顯微鏡觀察:
可以用顔料把樹枝塗上顔色:
可以把不同形狀的葉子擺成一個圖案:
可以用膠帶綁在手腕上、制作森林花環……
可以拿個鞋盒、火柴盒,邀請孩子去樓下收集自然物擺放其中……
隻要咱們不覺得會髒、會亂,孩子的藝術力,也是天然就有的。
最後再推薦一些書吧,這是我看過的:
其中《深度自然遊戲》、《與孩子共享自然》尤其推薦,作者Joseph Cornell是美國自然教育之父,僅僅徜徉在文字中,就能感受到天地的壯美。
一行禅師說,“生命隻存在于當下。”
大自然最大的恩賜就是讓我們體悟到萬物同體,去獲得這份原始的感動和能量,帶孩子,多多走進大自然吧。
—END—
作者:吉吉。二寶媽,美國注冊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前香港資深傳媒人,現居深圳。追求細水長流,也愛勇猛精進,愛唱歌愛生活愛自我管理,願與娃一起慢成長。
manchengzhang123
個人花時間:babyhours002
吉吉:mancz00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