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的開頭兩章,是襄陽大戰的三年後。這三年蒙古并未南下,天下太平無事。因此郭襄有閑暇四處尋找楊過的蹤迹,這一天她上了少室山,偶遇何足道,又在少林寺外重逢張君寶。之後郭襄與張君寶有了一番奇遇,在覺遠大師臨終之時,各自記住了部分九陽真經的經文。
讀者們看到這裡,一定認為《倚天屠龍記》的主角是張君寶和郭襄吧。
不料第三章,便是張三豐九十歲大壽了,時間已經過去七十餘年,真可謂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啊。
那麼,金庸為什麼不描寫這七十餘年間發生的故事呢?此事與射雕三部曲的“射雕”二字有關。大家都知道,《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和《倚天屠龍記》被稱為射雕三部曲,因為這三部小說内容相續,由一條明線和一條暗線有關,這兩條線索都與“射雕”緊密關聯。故而這三部小說合稱射雕三部曲。
這一條明線,便是射雕英雄郭靖。
當年在蒙古大漠,郭靖一箭射中雙雕,所以郭靖是射雕英雄。這三部曲,都與郭靖有關:《射雕英雄傳》說的是郭靖從傻小子稱之為一代大俠的故事,自不必言;《神雕俠侶》的背景是郭靖、黃蓉堅守襄陽城,對抗蒙古大軍和以金輪法王為首的蒙古高手;《倚天屠龍記》中雖無郭靖出現,但書名中的倚天劍與屠龍刀乃是郭靖、黃蓉所鑄,内藏郭靖的武功秘籍與兵法,而這部小說的主題情節就是圍繞着倚天劍與屠龍刀展開的,從搶奪屠龍刀開始,到屠龍刀、倚天劍現身結束。
射雕三部曲的暗線,是另一位“隻識彎弓射大雕”之人——成吉思汗。
說起射雕,相信大家都會想起成吉思汗,因為一位偉人在《沁園春·雪》中寫下名句:“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當年台灣引進《射雕英雄傳》時,不得不将書名改為《大漠英雄傳》,也是因為台灣當局害怕人們從“射雕”二字想起偉人的那首《沁園春·雪》。
而在書中,成吉思汗也曾射雕:
鐵木真微微一笑,彎硬弓,搭鐵箭,嗖的一聲,飛箭如電,正穿入一頭黑雕的身中,衆人齊聲喝彩。
因此,射雕暗指成吉思汗,而成吉思汗是蒙古人的先祖,故射雕三部曲的暗線是蒙元曆史。
金庸武俠小說往往與曆史糾纏在一起,尤以射雕三部曲為甚。在《射雕英雄傳》的附錄中,金庸寫了一篇長文《成吉思汗家族》,證明了他對曆史的興趣。
《射雕英雄傳》在描寫郭靖的同時,還寫了蒙古從的崛起,以及蒙古人西征、滅金的曆史。最後,蒙古人還欲攻宋,卻因為成吉思汗逝世而作罷。
《神雕俠侶》主要描寫的是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故事,卻是以蒙古兩次攻宋為背景。
《倚天屠龍記》則寫了蒙元滅亡前夕的一段故事,最終朱元璋領導的義軍在武穆遺書的幫助下,推翻元朝,将蒙古人趕回了塞外。
如果金庸要寫《神雕俠侶》到《倚天屠龍記》中間的那七十餘年的故事,必然不止寫郭襄、張君寶的江湖故事,也會寫蒙元的曆史。
然而,這一段曆史卻是漢人的傷心史、血淚史。
1273 年元軍攻破襄陽城。
1276年蒙元軍攻破臨安城,俘虜了5歲的宋恭宗趙隰,趙隰的兩個弟弟:趙昰和趙昺在大臣保護下逃出臨安。
1279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展開了大規模海戰,史稱崖山海戰。宋軍全軍覆滅,陸秀夫背着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随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自此,宋朝滅亡。
如果金庸把這一段曆史寫出來,那麼故事的背景色彩必然是慘淡無光的,讀之令人悲痛、抑郁。而武俠小說被稱為“成年人的童話”,是為了滿足讀者的幻想,基調不可能如此灰暗。
因此,金庸無法将蒙元滅宋的曆史寫出來,隻能大筆一揮,将時間推進到七十餘年後,跳過那段沉痛的曆史。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歡迎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