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坦誠溝通最好的方法

坦誠溝通最好的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4 05:28:19

看到這個書名時,可能會覺得奇怪,非暴力溝通?難道溝通會産生暴力嗎?溝通不應該是平等對話、互相協商嗎?如果産生了暴力,那還怎麼溝通?

作者告訴我們,暴力溝通随處可見,我們的話語中總是夾雜着暴力溝通,比如:

老公對老婆:“就你事多,你到底能不能快點啊!”

老婆對老公:“喝,喝,就知道喝,喝死算了!”

老師對學生:“這道題都會錯,你怎麼不去死呢?”

上級對下級:“你一天到晚遲到,你是懶癌嘛?”

……

這些都屬于暴力溝通。暴力溝通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嚴重者會讓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群體甚至一個民族都感覺非常的痛苦、不幸福。而這種無處不在的暴力溝通現象,恰好是本書要解決的問題。

在今天的分享中,我們将主要了解: ①看似平等的交流是如何演變成語言暴力的;

②在暴力溝通的背後,暗藏着什麼深層次的原因;

③如何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來改變自己的日常溝通模式?

“關于作者”---獲和平之橋獎

“非暴力溝通”既是書名,也是一種溝通理論,它的創始人是馬歇爾.盧森堡。

盧森堡是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一名臨床心理學專家,他在工作中運用“非暴力溝通理論”,解決了很多人的心理問題。這套理論不僅對個人問題有作用,甚至在國際層面的沖突,也能巧妙化解。

有一次盧森堡被邀請去巴基斯坦做一場演講,美國跟巴勒斯坦矛盾重重。結果他一上台,很多巴勒斯坦的人開始罵盧森堡,讓他滾出巴勒斯坦。他不緊不慢,開始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跟台下的人交流,在演講結束後,台下的巴勒斯坦人邀請他去家裡做客。

可見,這種溝通方式蘊含着多麼巨大的能量。

“關于本書”—探秘語言背後的情感

非暴力溝通(NVC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也被稱作“愛的語言”。

早年印度發起的非暴力不合作,就是我不用暴力,你可以暴力,但我不合作。這種溝通方式是借用聖雄甘地的基礎理論發明的。

現實中許多人的溝通,都是不經過大腦的,想怎麼說就怎麼說,這樣很容易傷害到别人,尤其是親近的人,給他們帶來痛苦,幸好有了這本書

它用不帶傷害的溝通方式,打開愛和理解,增進人與人之間的聯接,使得人們樂于互助。故稱之為“非暴力溝通”。

“看似平等的交流 如何變成語言暴力”---由四種原因導緻

為什麼好好的語言會演變成暴力行為呢?書裡總結了四個原因,它們分别是:道德評判、進行比較、回避責任和強人所難。

坦誠溝通最好的方法(掌握溝通硬核技巧)1

(圖片來自網絡)

道德評判

什麼叫道德評判,本質是喜歡給人貼标簽。

如看一個人衣服髒了,就說:你是個不愛幹淨的人;看别人經濟遇到了麻煩,就說他是個窮人;看别人考研失敗了,就說他是個loser。

貼标簽其實就是道德評判。

這一刻,你的偏見就産生了,它會阻止你和别人平和的交流。所以,最好的溝通方式是隻說事兒,多去描述事實,而不總是貼标簽。

如看到一個人衣服髒了,可表達為:你看你的衣服髒了。不要亂貼标簽。看一個同事總是遲到,你要是領導應該說,小李,過去一周你有三天遲到了,是有什麼事兒嗎?不能上來就說:你怎麼這麼喜歡遲到?

貼标簽這樣的道德評判,讓原本的關心,變成了責怪。而責怪,其實就是一種暴力行為。這麼一來,道德評判就把日常交流引向了暴力行為。

在跟别人交流的時候,請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不是開始道德評判了。

對于我們來說,養成一個好習慣,不要老評價别人,知人識人不評人,是個好習慣。知乎上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評價XXX。

這個是很讨厭的問題,換位想想:如何評價自己,自己都評價不完全,人家用三兩句話把你評價了,這種溝通,一旦面對面,沖突就來了。

和他人比較

第二種暴力溝通的方式叫:和他人比較。我們的話語裡,很容易和别人攀比,如誇别人的時候會說:他真棒,我都沒做到;批評别人的時候會說:他怎麼能這樣呢,我都不會這麼做。

如果我們始終不能平心靜氣地看待别人,也就不能和别人處于一個平等的關系。如果關系不平等,交流一定是一個在上一個在下的,兩個人處于相互攀比的狀态,就像兩個運動員賽跑一樣,隻有通過力量上的對抗,才能解決掉攀比的問題。

而力量上的對抗,當然也是一種暴力行為。

回避責任

第三點是回避責任。這一點在家庭生活裡很常見。

有一次,在與家長和老師讨論回避責任所帶來的危險時,一位女士氣憤地說:“但有些事,你确實不得不做,不管你是否喜歡!我認為,告訴孩子有些事他們也不得不做,并沒有什麼不對。”盧森堡很詫異,請她舉例說明什麼事她“不得不”做,她有點不屑地回答:“這太容易了!今晚離開這裡後,我不得不做飯。我讨厭做飯!我早受夠了!但二十年來,每天我都不得不做飯。即使有時累得像一條狗。因為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我告訴她,聽到她長期做自己讨厭的事情,我很難過。我希望非暴力溝通能幫她找到解決辦法。

三個星期後,她的兩個兒子參加了一個研讨班,這讓我們有機會了解他們怎麼看母親的決定。大兒子歎道:“馬歇爾,我剛和自己說,‘感謝上帝!’”看到我困惑的表情,他解釋說:“也許她終于可以不在吃飯時發牢騷了!”

比起做飯,孩子聽見你發牢騷也很難受。

再如有些老師發現自己不得不評級,還有些學生不得不考研,大家知道這樣的不得不本質上是逃脫責任。作者建議老師用以下的方式來表達:“我選擇評級,是因為我想……”

結果老師說,我選擇評級,是因為我想保住工作。

強人所難

除了以上三點,最後還有一個因素,叫做強人所難。

強人所難是怎麼讓交流變成暴力的呢?大家肯定聽說過這樣的句式:你應該,你不應該……很多中國家長喜歡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你應該這個時候學習,你應該怎麼學習,不應該玩兒ipad。

你越強迫他做一些不喜歡的事情,就越容易進行暴力溝通。

“在暴力溝通背後有哪些深層次原因”----對自己和世界的看法

我在看完這些話的時候感歎:天啊,我經常跟别人暴力溝通,而且還沒意識到。

其實暴力不僅僅是語言,其實是無處不在的,有一本書叫《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就在講人的曆史就是一部暴力減少的曆史,暴力就留存在欠基因裡。在作者看來,暴力可能是無處不在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不經意間的表情,都可能是引發暴力的罪魁禍首。如果隻是簡單地掌握了一門說話技巧,并不能讓生活有所改變。一個對世界充滿惡意的人,看什麼都不會順眼,就像一個懷着仇恨心态的人,在生活中會經常陷入暴力溝通了。

溝通隻是一種表達的結果,很多時候,當一個人陷入暴力沖突當中,問題的關鍵有可能不在于說話的方式,而在于他對自己和這個世界的看法。

坦誠溝通最好的方法(掌握溝通硬核技巧)2

(圖片來自網絡)

對自己的看法如何引起沖突

有時候人對自己的看法,也會引起暴力沖突。如: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工作比較細緻優秀的人,忽然有一天你做錯了事,給公司造成了損失,第一反應絕對不是想到領導罵你,而是會非常自責:“我真是個廢物,我真傻。怎麼這個事兒都做不好。”

其實理性分析,沒有人可以把工作做到萬無一失,誰又能永遠不犯錯呢?說自己傻,自己是個廢物,标簽一貼,對自己的看法就是冷酷的、苛刻的,最重要的是暴力的。

一個人總對自己這樣,那麼對朋友,下屬都容易這樣。很多對自己要求特别嚴格的人,往往容易造成兩個結果:把自己逼瘋,把别人逼瘋。要學會跟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如何引起沖突

這是個很大的話題,人性到底是本善還是本惡,我覺得兩種都有,但取決于相信什麼。

盧森保博士看來,一切暴力行為的背後,其實都隐藏着性本惡的價值取向。

如果相信人的本性是醜陋的,可惡的,那麼自然會用相對應的暴力方式應對。這時候就會陷入暴力當中。而當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積極的,那麼就會用相對應的溫柔的方式去應對。自然會離暴力因素越來越遠。自己就是生命的鏡子。

“如何改變自己的日常溝通模式”—合理運用四要素

我們對世界的看法,跟我們小時候的環境有關系。是很難糾正過來的,尤其是一個人的價值取向,很難轉變。所以我們不僅要知道方法,還要通過後天的訓練。

全世界有很多組織都在一起學習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雖然簡單,但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大量的時間修煉和訓練。

這四個要素分别是: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在日常生活當中,可以通過這四個要素,長時間、不斷地提醒自己,做出改變,讓自己的思維方式向着愛的方向發展。

坦誠溝通最好的方法(掌握溝通硬核技巧)3

(圖片來自網絡)

觀察

要區分觀察和評論。

觀察就是觀察,客觀的事情,評論不一樣,評論多半包含着批評。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求是觀察。将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别人會傾向于聽到批評,并反駁我們。非暴力溝通是動态的語言,不是絕對化的結論。

它提倡在特定的時間和情境中進行觀察,并清楚地描述觀察結果。例如它會說“歐文在過去的5場比賽中沒有進一個球”,而不是說“歐文是個差勁的前鋒”,這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我們來看看這些話語:

1.“哥哥昨天無緣無故對我發脾氣。”我認為“無緣無故”是評論。此外,我認為說哥哥發脾氣了也是評論。他也可能是感到害怕、悲傷或别的。

2.“昨晚妹妹在看電視時啃指甲。”(觀察)

3.“開會時,經理沒有問我的意見。”(觀察)

4.“我父親是個好人。”我認為“好人”是評論。以下例句描述了觀察結果而不含任何評論:“在過去的25年中,父親将他工資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給了慈善機構。”

5.“邁克的工作時間太長了。”我認為“太長了”是評論。以下例句描述了觀察結果而不含任何評論:“本周邁克在辦公室工作了60小時以上。”

6.“亨利很霸道。”我認為“很霸道”是評論。以下例句描述了觀察結果而不含任何評論:“亨利在他姐姐換電視節目頻道時,撞了她一下。”

7.“本周彼得每天都排在最前面。”(觀察)

8.“我兒子經常不刷牙。”經常又是評論,以下例句描述了觀察結果而不含任何評論:“本周我兒子有兩次沒刷牙就上床睡覺。”

有時間多做些這樣的訓練,觀察和評論一定要分開。這樣多加練習,會變得客觀很多。

感受

感受要和想法區分:

A.想法

我覺得我吉他彈得不好。

在這個句子中,我評價自己吉他彈得好不好,而沒有表達感受。

B.感受

作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

作為吉他手,我很郁悶。

作為吉他手,我煩透了。

書裡有一些建立感受的詞彙表。多去使用,表達自己的感受。如你老公總是回家很晚,你别老罵他,應該表達感受:你總是十二點才到家,我感覺自己很沒有安全感,很孤獨。這是沒有暴力感覺的。

需要和請求

第三個要素“需要”和第四個要素“請求”,指的是我們先分辨出需要什麼,再提出請求。

清楚地告訴對方,希望他們做什麼。如果請求他人不做什麼,對方也許會感到困惑,不知道我們到底想要什麼。而且,這樣的請求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女士談道:“我請我先生少花一些時間在工作上。三個星期後,他和我說,他已經報名參加高爾夫球比賽。”這位女士說出了她不想要什麼----她不希望先生花太多的時間在工作上,但沒有說清楚她想要什麼。于是,我們鼓勵她直接說出願望,她想了想說道:“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個晚上陪我和孩子。”

請求簡單來說,就是要請求反饋,請求反饋能确保對方準确把握我們的意思。

有時問一句“我的意思清楚嗎”,對方表個态就足夠了。一位老師和她的學生說:“托尼,今天批改作業時沒看到你的作業本。我想知道,你是否清楚我上次布置的作業。放學時,來我辦公室一下好嗎?”托尼咕噜了一句:“好,知道了。”他轉過身,準備離開。這個時候,反饋很重要,她叫住他:“麻煩你說一遍我剛才請你做的事情好嗎?”托尼回答說:“放學後,我沒法看足球賽了,因為你要把我留下來做作業。”

注意,當對方給予反饋,表達我們的感激;如果對方不願反饋,傾聽他的感受和需要。

托尼很坦率地作出反饋,這位老師向托尼表達了她的謝意。她說:“謝謝你給我反饋。我想我說得不夠清楚。我的意思是,放學後,我給你講講我上次布置的作業。”

很親切的一段對話。

當然也有可能會遇到你需要他反饋的時候,他說“難道我是聾子?”或者“不要在我這裡賣弄你的溝通技巧”。

為了避免這種反應,我們可以先解釋我們的目的----我隻是想了解我是否已經把意思說清楚了。表示尊重就好。

坦誠溝通最好的方法(掌握溝通硬核技巧)4

(圖片來自網絡)

“總結練習”---多加練習 學會溝通

根據非暴力溝通四要素,簡單練習一下。

我們看到老張,把一份商業機密文件随手放在了會議室,你十分生氣,應該怎麼說,記住别罵人。很多人特别喜歡罵人,你長不長記性?這樣是想讓我死嗎?這樣沒用。我們看怎麼非暴力溝通。

我看見剛才給你的重要文件沒收起來,放在公共會議室了(觀察),我擔心不太安全,(擔心不安全---感受),還是請你注意妥善保存(需要),我的意思清楚了嗎?(請求)。這一套下來,人和人的關系平等了很多。

當然,非暴力溝通告訴你的永遠不是不要表達憤怒,相反,你應該表達,尤其是有些來傷害你的,這個時候,你該罵罵,該抽他抽他。但不要傷害愛你的人,它隻是告訴你一種讓你不會傷害别人的溝通方式。

書裡有很多題目,如果可以買本書回來看看,照着上面說的做做,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後我們用一首詩,來結束這篇文章:

我從未見過懶惰的人;

我見過

有個人有時在下午睡覺,

在雨天不出門,

但他不是個懶惰的人。

請在說我胡言亂語之前,

想一想,

他是一個懶惰的人,

還是他的行為被我們稱為“懶惰”?

我從未見過愚蠢的孩子;

我見過有個孩子有時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他不是個愚蠢的孩子。

請在你說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個愚蠢的孩子,

還是他懂得事情與你不一樣?

我使勁看了又看,

但從未看到廚師;

我看到有個人把食物調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着炒菜的爐子,

我看到這些但沒有看到廚師。

告訴我,當你看的時候,

你看到的是廚房,

還是有個人做的事情,

被我們稱為烹饪?

我們說有的人懶惰,

另一些人說他們與世無争;

我們說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卻說他學習方法有區别。

因此,我得出結論,

如果不把事實和意見混為一談,

我們将不再困惑。

因為你可能無所謂,

我也想說:

這隻是我的意見。

-----魯思•貝本梅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