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運會氣象台保障中心工作人員李小冬介紹微型便攜式智能自動氣象站。辛雨攝
丈夫潘留傑是陝西省氣象局首席預報員、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氣象台副台長,妻子張宏芳是陝西省氣象局駐十四運會組委會賽事指揮中心氣象保障組服務首席。潘留傑在後方做預報,張宏芳在前方依據預報為十四運賽事指揮做氣象服務。
他們是夫妻檔,也是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十四運會”)特殊的氣象保障服務模式“前店後廠”的一環。
十四運會期間,基于“前店後廠”的緊密配合,場外的氣象工作者密切關注賽事相關的氣象監測數據,并将預報預警信息實時反饋各競委會決策指揮機構,全程保障着運動員們可以在賽場上盡情享受“速度與激情”。
“前店後廠”量身定做
9月15日晚,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在陝西西安“長安花”奧體中心體育場精彩上演。在距離開幕式會場隻有100米的移動氣象台保障車裡,一群氣象工作者密切關注着奧體中心區域的氣象監測數據,并将現場情況實時反饋給後方指揮部。
這是首次在中西部地區舉辦的全運會,開幕式恰逢華西秋雨影響期間,氣象服務保障難度大、要求高、任務重。
十四運會組委會氣象保障部駐會副部長、陝西省氣象局副局長羅慧告訴《中國科學報》:“今年汛期,陝西整個7月降水偏少,但進入8月後形勢急轉。僅8月底到9月初,包含西安在内的陝西中南部就迎來了三輪大範圍系統性強降水,華西秋雨發生時間偏早11天。”
此外,不同于往屆全運會僅在一個城市舉行,十四運會賽事遍布陝西西安、寶雞、渭南、楊淩等十三個市區,南北地理跨度大,各城市之間的氣候特征差異懸殊,賽事服務範圍廣、鍊條長,使得氣象保障難度較大。
經過反複研究、實踐,十四運會組委會最終确定了“前店後廠”的氣象保障服務模式。十四運會氣象台場館服務中心主任徐軍昶介紹,組委會、各執委會氣象保障部,奧體中心等各個場館氣象工作人員,以及移動氣象台等是“前店”,而十四運會氣象台、陝西氣象部門、中國氣象局及各國家級業務科研單位等是“後廠”。
“這一模式不僅将國省市縣有效串聯,更為精準精細的氣象預報服務保障工作增添了底氣。”徐軍昶說。
此外,為滿足組織者、運動員等受衆不同的天氣信息需求,氣象部門還專門研發了“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智慧氣象·追天氣決策系統”。現場指揮中心、場館、公衆等用戶可以通過十四運天氣網、“精彩全運”氣象APP、“全運追天氣”微信小程序等途徑,随時查看為他們“量身定做”的氣象信息,随時随地獲取賽事相關實況監測、預報預警及自動告警提醒。
高科技設備 看雲觀象高清“眼”
大氣電場儀、水體浮标觀測儀、X波段雙偏振相控陣天氣雷達……這些專業設備或在地面,或在空中,或漂浮在水面,都是為精準預報十四運會天象情況而引進的高科技“眼睛”。
在奧體中心體育場外,十四運會氣象台保障中心工作人員李小冬向記者展示了一台微型便攜式智能自動氣象站。
這台小小的自動氣象站由十四運會氣象台應急保障中心科研人員自主研發。與傳統六要素自動氣象站相比,它整機重量僅850克,安裝簡單、輕便易攜帶,能快速響應。同時,該自動氣象站采用了可更換式锂電池,一次充電能連續工作72小時。
“這台儀器可以實現溫度、濕度、氣壓、風向、風速、雨量六大氣象要素的觀測,可以觀測各種形态的降水。我們能直接在儀器屏幕上讀數,也可以用手機藍牙連接設備讀取和下載數據。”李小冬告訴《中國科學報》。
在原有觀測站網的基礎上,針對十四運會氣象保障服務需求,新建的氣象觀測設備共計17種80餘套,分布于全省各個比賽項目場館場地,增加了氣象觀測的時空密度和精度。十四運會氣象台預報服務中心主任畢旭表示,這些高科技“眼睛”提高了對陝西省各賽事場館立體綜合的氣象觀測能力。
“在三維實況場産品方面,溫度、水汽、風、水凝物等要素實況場的時間分辨率優于30分鐘,垂直分層超過40層,水平分辨率達公裡級。災害性天氣的監測率超過90%。氣象信息網絡傳輸能力大幅提升,各種探測資料可在5~10分鐘之内傳輸到十四運會氣象台。”畢旭說。
據悉,各類新建的現代觀測設備将與周邊省市觀測設備開展協同監測,形成空、天、地一體的氣象監測布局。
特種觀測 專為賽事預報
室内、室外、陸地、水上,不同賽事對氣象要素的需求不同,受天氣影響的程度也不同。
暴雨會導緻戶外賽事活動被迫停止,大風天氣将對水上賽事産生幹擾。尤其是馬術、高爾夫球、山地自行車、沙灘排球等戶外比賽項目,需要“量身定制”特種觀測和預報信息。
露天環境給沙灘排球比賽帶來很多未知的挑戰。“當空氣溫度到40℃時,沙子的溫度大約能達到60℃,會灼傷人體皮膚,這需要我們密切關注沙溫變化。”陝西省渭南市氣象局副局長吳林榮向《中國科學報》介紹,利用沙溫監測儀實時“感受”沙子溫度,每5分鐘滾動發布沙溫實況,保證了氣象台能在第一時間發布沙溫預警信息,便于競委會采取相應措施。
類似的特種觀測還有許多,暑熱壓力監測儀為馬術項目的馬兒“尋找”最舒适的環境,水體氣象浮标觀測儀為馬拉松遊泳項目監測瀛湖水域的各項氣象要素……它們都可以精準快速地為賽事安排做出預報監測。
受大範圍降雨過程影響,原定于9月5日上午在西安鄠邑區舉辦的壘球賽事被推遲至下午,當日在渭南市舉辦的足球(男子U18)賽事亦及時更換了場館
9月24日,新一輪強降雨過程給陝西大部帶來了影響,原定9時在秦嶺高爾夫球場進行的高爾夫球賽調整為11時45分開賽,并于當日圓滿完成賽事賽程……
越來越精準的賽事預報,讓十四運各競委會更加信賴氣象保障服務。(辛雨)
來源: 中國科學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