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一曲歌罷,粉绫緞文生公子巾下,
面如雅玉,眉清目秀,齒白唇紅,
一襲文氅,雙飄繡帶,
紙扇輕搖于手的文俊形象躍然于心,
風流才子唐伯虎可謂家喻戶曉,
可他的人生真的那麼風流潇灑嗎?
伯虎姓唐名寅,蘇杭才子,聰明蓋地,學問包天。
丹青書法,無一不精;詩文歌賦,下筆千言。
很多人說唐伯虎是寅年寅月寅日寅時所生,所以叫唐寅,其實并非如此,據唐寅的墓志銘所載,他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即庚寅年,己卯月,癸醜日,即寅年卯月醜日。
而且唐寅的弟弟唐申是因申年出生而取名的,所以唐寅取名寅僅是因為寅年所生,并非寅月寅日寅時。
又因唐寅是家中長子,按伯仲叔季的次序,所以字伯虎,字中的“虎”是與名中的“寅”相呼應,古人的字很多都是與名相應的,就如我們熟知的諸葛亮,字孔明,明者亮也。
(圖)唐寅,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唐伯虎自幼才情過人,十六歲考中秀才,之後又考舉人,考試前他曾在酒席宴前與三位好友,即與他并稱江南四大才的那三位,祝枝山、徐祯卿、文征明,胸有成竹的放言:今科解元舍我唐寅其誰!結果果然取得鄉試第一名的解元,世稱“唐解元”。
這個稱呼被叫開還要得益于明末小說家馮夢龍《三言》中的《唐解元一笑姻緣》一文,這就是盡人皆知的“唐伯虎點秋香”,唐伯虎在其中是風流倜傥,之後這個故事更是不斷被後世炒作,也多次搬上銀屏,唐伯虎漸漸被塑造成了才高八鬥、遊戲人間、家财萬貫且妻妾成群的潇灑形象。
一提唐伯虎,人們就會想到那位秋香姐,才子佳人,千古流傳的人間佳話。最唯美的要數傳統曲目《照花台》中的唱詞:
“一更兒裡,月影兒照花台。秋香姐定下了計,她說晚傍兒晌來。牡丹亭前多恩愛,但願得鸾鳳早早配和諧。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唐解元望蒼天,止不住的好傷懷,美人呐,秋香哎,勾魂的女裙钗。二更兒裡,月了影兒照花前,華相府困住了多情的唐解元,癡心的才子風流的漢……唐伯虎對明月哪顧夜風寒……三更兒裡,明月照當空,聽谯樓更鼓響檐前鐵馬聲,牡丹亭前空埋怨,點點的相思長歎一陣風。天邊月朦胧,亭前月朦胧,月下老因何故不來拴紅繩……”
可謂是把這對才子佳人刻畫的淋漓盡緻。
可真實曆史上的秋香雖實有其人,卻和唐寅無緣。
秋香是明朝成化年間南京冠豔一時的名妓,名叫林奴兒,她的年紀比唐伯虎足足大二十歲,不過“三笑”的故事确有其事,隻不過男主人公是當時的蘇州才子陳元超,隻皆因唐伯虎比陳元超的名氣大,人們理所當然的認為這位大才子更配得上那位俏佳人了。
但是正史上唐寅的經曆卻并不是這般風流如意,甚至可以說是悲情慘情。
(圖)《唐伯虎點秋香》劇照
首先說唐伯虎的家世,并非人們傳的那般富甲一方,他的父親隻是個小酒館的老闆,母親是小家碧玉,也習得詩書,所以唐寅在幼年過的也還算不錯,而且受到了較好的教育。
但是後來父母相繼辭世,就在唐伯虎24歲本命年一過,就開始走黴運,一天比一天慘。
他父母死了,然後他妹妹病死了,緊接着他老婆難産,然後出世不久的孩子也夭折了。短短一年之内,唐伯虎熱熱鬧鬧的家就隻剩他孤零零的一個人了,估計還有“小強”。在他寫給摯友文征明所寫的《與文征明書》中所說“蕪穢日識,門戶衰廢,柴車索帶,遂及藍縷。”家境衰敗,日漸荒蕪,出入乘坐柴車,衣着破爛不堪,這就是大才子唐伯虎的慘況。
再說唐寅的仕途,他起初确實很順,很年輕就考中解元,還深得考官賞識,于是以唐寅的少年豪情,自然想達到讀書人的最高榮譽——連中三元,于是進京趕考,打算拿下會元和狀元。
因為他的才名遠播,自然有不少人慕名結交,其中就有個叫徐經的,對唐伯虎是格外仰慕,幾番請客相邀,逐漸就和唐寅混到了一起。
提起此人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他有一個後輩倒是大大有名,便是《徐霞客遊記》的創作者徐霞客。
和他的後世相比,這個徐經倒是很不争氣,仗着家裡有錢,買通考官,科場舞弊。結果事情敗露,不但自己下了大獄,還讓唐寅也連坐了。
這對唐伯虎可謂是晴天霹靂,本來勢在必得,一篇佳作筆走龍蛇,刷刷點點,在考完之後的酒宴上已放了狂言:“諸位不要争了,我必是今科會元!”也可能正是因為這句話,讓很多人對他就心生不滿,起了髒心,這也就注定了唐寅的悲慘命運。
四字批語:永不錄用!
(圖)《唐伯虎點秋香》劇照
官場失意,那情場呢?更慘!
之前說了他的第一位妻子難産而死,很早就離開了他,而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辦婚姻估計也沒有什麼愛情可言。
之後在唐寅考中解元之後,他的第二位妻子看中了這個潛力股,是憋着以後當官太太來的,所以在唐伯虎出獄之後,仕途無望,正是:一朝馬死黃金盡,親者如同陌路人。他的那位嫌貧愛富、醉心利祿的妻子自然離他而去,颠兒了,去給一位喪偶的官員續弦了。
在唐寅飽受家庭和事業的雙重打擊之後,開始一蹶不振,整日混迹于青樓楚館之中,甚至靠給富戶作那種現在需要打馬賽克的畫——春Gong圖,不過畫的倒是非常精湛,把唐伯虎美女畫的特點都體現了出來,即後世收藏家所熟知的“唐三白”:前額一點白,鼻尖一點白,下颌一點白。估計還要歸功于那些肯于因仰慕大才子唐寅而甘心為藝術“獻身”的青樓女子們。
唐伯虎的春Gong圖絕對是有名,就連清代大家曹雪芹的《紅樓夢》中都提到過:
【薛蟠告訴寶玉說:“昨兒我看人家一張春宮,畫的着實好。看落的款,是‘庚黃’畫的。真真的好的了不得!”寶玉聽說,心下猜疑道:“古今字畫也都見過些,那裡有個‘庚黃’?”想了半天,不覺笑将起來,命人取過筆來,在手心裡寫了兩個字,又問薛蟠道:“你看真了是‘庚黃’?”薛蟠道:“怎麼看不真!”寶玉将手一撒,與他看道:“别是這兩字罷?其實與‘庚黃’相去不遠。”衆人都看時,原來是‘唐寅’兩個字,都笑道:“想必是這兩字,大爺一時眼花了也未可知。”薛蟠隻覺沒意思,笑道:“誰知他‘糖銀’、‘果銀’的。”】
可見唐伯虎春Gong圖之名氣。
唐寅整日出入于青樓之中真的是風流嗎?根本就是在作踐自己,惶惶終日,失魂落魄,因為他自己都不知道還會有什麼打擊。
(圖)《王蜀宮妓圖》
就在唐寅人生的最低谷,沈九娘出現了。
估計就是因為這個名字,才給後人杜撰出唐寅有九個老婆。
這位紅顔知己本是蘇州名妓,卻生得端莊文雅,并無風塵之氣,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才藝過人。
唐伯虎正是在青樓所識九娘,他發現了這位姑娘的與衆不同,兩人一見鐘情,可能這是唐伯虎第一次體會到了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伯虎開始把自己多年的辛酸向這位紅粉佳人傾訴:“秋來執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
九娘對伯虎也滿是仰慕與體貼,每次伯虎作畫,她都把妝閣收拾得明淨整潔,給唐寅洗硯,調色,鋪紙,二人琴瑟和諧,于是乎伯虎畫的美人大都是從九娘身上體會到的風姿神采,這也使伯虎的畫技突飛猛進。
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伉俪賢美,舉案齊眉,可謂是羨煞仙人,可惜好景不長,唐伯虎的悲情命運又來作弄他了。
天降水災,人們吃飯都是問題了,唐伯虎的賣畫生涯自然也就艱難了,類似曹雪芹的“舉家食粥酒常賒”,全靠九娘的苦心經營。
然而一家的重擔,這位弱小女子又怎能撐得住?九娘終因操勞過度病倒了,病入膏盲。
唐寅盡心照顧九娘,無心詩畫。
1512年冬至前,九娘緊緊握着唐伯虎的手,說道:“承你不棄,要我作你妻子,我本想盡我心力理好家務,讓你專心于詩畫,成為大家。但我無福,無壽,又無能,我快死了,望你善自保重。”
自古紅顔多薄命,伯虎淚如雨下:
相思兩地望迢迢,清淚臨門落布袍。
楊柳曉煙情緒亂,梨花暮雨夢魂銷。
……
此後的唐寅帶着五歲的女兒桃笙幽居于桃花庵,整日沉醉詩酒:
酒醒隻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複日,酒醉酒醒年複年。
(圖)《吹箫仕女圖》
雖然悲慘的命運幾番捉弄他,但是唐寅并沒有大呼造化弄人,而是一直以不羁來反抗。
縱情書畫、玩世不恭,唐寅常拿自己畫的扇子換酒錢。
一次喝完酒發現自己又是囊中羞澀,由打對面來了一個富戶,唐寅便想将扇子賣他換酒錢。
富戶扇子撇着大嘴一看,說畫得什麼玩意兒,分明是無名小輩所作,分文不值!
正巧一位書生路過,看到扇子拍案叫絕,又見唐寅氣度不俗,探身問道:先生莫非就是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
滿堂震驚,紛紛要以高價買唐伯虎的扇子。
那位富戶更是連連道歉,前倨後恭,要以千金換扇,但唐寅都沒拿正眼瞧他,僅讓書生付了酒錢,便把扇子送給他了。
對于權貴唐寅更是如此,甯王意圖造反,以重金聘請唐伯虎,看過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的應該都有印象,就是那個整天喊着“我要發飙啦”的那位奸王,唐寅當然不屑與之為伍,但是秀才遇上兵,于是他就想了個絕戶計:裝瘋。
這也把他的放蕩不羁體現的淋漓盡緻,脫個一絲不挂,全城的亂跑,見到大姑娘小媳婦就傻笑着喊:我是甯王的座上賓!
甯王是實在丢不起這人,無奈隻好将唐伯虎放走。
(圖)《秋風纨扇圖》
市争利,朝争名的生活可能真的不适合他,于是最後伯虎選擇了皈依,晚年号六如居士。
在他人生的最後,寫下了一首絕命詩: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隻當漂流在異鄉。
紅塵終看破……
别人笑我太瘋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
這正是:
無關秋香風流事,辭世終歸透紅塵。
縱身無蟒頂無紗,無那一路杏花馬蹄忙,卻也比無冕狀元郎。
曆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 文:嘉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