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陳冬豔
杜羅的一天從早上9點開始——這是廣西浦北縣的縣城啟動時刻:沿街店鋪的卷閘門“唰”的拉起,電動車在街道上穿梭,不時按響喇叭提醒路人,再轉個彎駛入某條小巷。
杜羅是一名房産中介。他工作的地方,就在其中一條巷子裡。
在經濟欠發達的小縣城,平淡的生活基于較低的工資水平。為此,許多縣城青年的奮鬥目标是,“到更發達的地方去”。杜羅就是其中之一,選擇到廣州拼搏,直至2021年。
那年10月,浦北最大的商場開業,附近的樓盤均價推高至4200元/平方米,一舉刷新了這個縣城的房屋均價(3500元/平方米)。縣城的人不斷湧進了這個商場,路上人來人往,小城有了新的生氣。
杜羅看到了發展的希望。于是,他回到浦北,選擇當一名房産中介。
然而,他漸漸發現,在這座小城,他的大部分工作時間都在忙着做“中介”: 給人介紹工作、幫着籌備一場經濟實惠的婚禮。
“誰在縣城找中介買房?”他也在思考。
回到房價最低的縣城賣房
杜羅今年26歲,來自浦北縣的一個小村莊,2017年畢業于廣西某所高職。抱着“不拼不搏,人生白活”的想法,他選擇到廣州,加入一家通信公司。
最初,杜羅的月薪隻有2300元,和同事擠在月租700元的握手樓裡。周圍的握手樓樓層太高,他的房間常年見不到太陽,電費又成為了另一筆大支出。
就這樣,他在廣州奮鬥了4年,熬過了最開始的困窘,工資也變得可觀。
25歲那一年,杜羅的家人催着他張羅成家事宜,但相親對象要求:要有房。那一年,廣州房産均價是34962元/平方米,而廣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416元,約為6201元/月。
比起要努力踮腳才能置業的廣州,杜羅把目光放在了家鄉——同一年,廣西欽州房價均價是5000元/平方米。在浦北縣,最高均價約為3800元/平方米。
跟家人商量過後,杜羅決定回到浦北縣城買房。
他不止想在這安家,還想在這發展事業——尤其是2021年底,奧園廣場開業後,周邊房價被迅速拉高,打破了近年浦北縣的最高樓盤均價記錄。小城裡的人都湧到這個廣場,往日平靜的小城展現了活力,年輕人似乎有了發展的希望。
圖源:安居客
于是,杜羅很快加入了浦北縣一家房産中介公司,基本工資2500元。
他有些猶豫——還有房貸,這點工資肯定是不夠的。他向在南甯當房産中介的朋友打聽了一下,聽說中介提成很可觀,還房貸不是問題。
“老闆也跟我說,賣出房子就有提成,而且我們業務廣泛,不愁沒有錢。”
杜羅下定了決定,在縣城好好當一個房産中介。
一個月後,他突然明白了老闆的意思。在被派去鄉鎮協調一場婚慶禮儀的路上,他想起了公司的經營範圍,除了房地産評估、房地産經紀、房地産咨詢、住房租賃等房産中介公司的業務外,還有人力資源服務、婚慶禮儀服務、家政服務、旅行社服務等。
杜羅仍然在等待第一單房産經紀業務——自己和父母的積蓄都投到了新房的首付,不接着幹房貸就會斷供,“等到賣出房子,拿到提成就好了”。
“有地,還買房幹什麼”
杜羅一直在等。
在浦北這樣的小縣城,要等客戶上門咨詢買房,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即使杜羅主動向親友推薦房源,也會收獲一緻的“搖頭”——對于小鎮的人來說,到縣城買房,是“很虧本的”。
他舉了一個例子。一次家庭聚餐,知道杜羅轉行做房産中介的親戚問:“哪裡的房源好?”這讓杜羅很是興奮,他耐心地介紹房源信息,并一家家對比。
“那像我們家這種情況,你最推薦哪裡?”小姑追問。考慮到表妹的上學需求,杜羅又推薦了幾處學區房,耐心地分析了一遍。
看着頻頻點頭的小姑和小姑父,杜羅心頭一動,問道:“你們要買?”小姑和小姑父齊刷刷搖頭,“不”。
一旁的表哥笑了笑,補充道:“準備買塊地,有了地,随便建就是了。”
杜羅這才看向飯桌上的其他親戚,大家的說法一緻:沒有特别需要的話,不會在縣城買商品房。
在傳統觀念深厚的廣西農村,宅基地意味着更踏實的所有權。相比起縣城裡的商品房,具有土地使用權的宅基地更受當地人青睐——有了地,想建幾層就建幾層,想建什麼樣的就建什麼樣。
一位住在浦北縣城的居民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10年前就在縣城買了一套三室一廳的商品房,但還是計劃再買一塊建築用地,“蓋一座真正屬于自己的房子”。
在浦北縣城,人們青睐于自建房 圖源:陳冬豔
這樣的想法,是有價格對比做支撐的。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發現,在村裡,一塊約100平方米的宅基地,要是鄰近村道,花費約是10萬元,鄰近公路的就要價更高。
在縣城的話,宅基地的價格是村裡的幾倍,商品房的更貴——若以4200元/平方米的價格計算,浦北縣一套面積為100平方米的商品房,售價42萬元。
要是在市區,這房子的價格還得更高。據安居客數據顯示,2021年南甯市房屋均價為12586.58元/平方米,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就得超過百萬。
要論升值空間,縣城的房子也趕不上市區。
根據安居客數據,南甯市2015年房屋均價為8435.92元/平方米,2021年為12586.58元。五年間,房屋均價增長4150.55元。同一個時間段,浦北縣的房屋均價僅增長了467元。
正如杜羅的表哥所言,“有地,還買房幹什麼”。
也正如此,入職近四個月,杜羅的房屋銷售數依然是0。
尴尬的房産中介
杜羅也遇過想找中介買房的客戶,“兩位”。
一位咨詢了半小時,留下一個打不通的電話。一位跟着杜羅看了一圈房源後,留下“回去問問了解這方面的親戚”的說辭,再也沒有了消息。
還有聽到收費就離開的。3月,他為一對想租房的夫妻介紹了一套房子,但提到要收取300元中介費時,對方猶豫了一番,離開了。
挂在銷售數量那一欄上的“0”亮得紮眼,杜羅也很焦慮。
但他也能理解,“縣城就是一個熟人社會”。
杜羅發現,讓房産中介頭疼的是,熟人社會下人們對陌生人的提防和人情關系的依賴。“在小縣城,除了房地産售樓部的,有人無情無故說免費帶你看房子,誰敢輕易相信?”
在這個近70萬常住人口的縣城,人們總相信“可靠的關系”——透過錯綜複雜的人際關系,找到某個樓盤的開發商、工作人員,甚至是建築工頭,然後聽對方的意見,買下一套心儀的房子。
杜羅觀察發現,即使沒有熟人關系,人們更喜歡直接到售樓處。
安居客數據顯示,浦北縣目前在售的樓盤有3個。“浦北就那麼大,樓盤也就那麼幾個,勤快點自己一天就能看完。”杜羅說。
房産中介這個職業,似乎不是縣城裡必要的存在。
浦北縣城街道上随處可見的房地産廣告 圖源:陳冬豔
杜羅和同事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忙着做“中介”: 忙着給人介紹工作、為市場攤位找一位合适的租客,又或者是幫别人籌備一場經濟實惠的婚禮。
“賣不出房子,掙不到錢,就隻能什麼都做一點了,沒辦法。”杜羅慢慢理解、接受了老闆口中的“業務廣泛”。
而那些同樣在巷子裡的房産中介公司,也在做着同樣的事情。“我也數不清縣城裡有多少房産中介公司,他們也和我們一樣,還做别的業務。”
在公司連續坐了幾個月“冷闆凳”,杜羅決定跟同事們一樣,開始進軍自己的“熟人圈”——在朋友圈發布房源信息,最開始是每天一條,後來是早中晚各一條。
沒過多久他就發現,有朋友把他屏蔽了。但熟人圈子還是帶來了一些效果,在過去的5月,杜羅租出了第一套房子——客戶是表妹的高中同學。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均為化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