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7年,武安侯劉邦奉楚懷王熊心之命西進滅秦,沿途收羅賢才、聚攏人心,一路勢如破竹攻入秦帝國首都鹹陽,曆經十四年,傳位三世的大秦帝國宣告滅亡。
在此之前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項羽在巨鹿以五萬楚軍大破王離軍團四十萬,秦國大勢已去覆亡已成定局。
此後劉項軍團會師鹹陽,項羽大擺筵席犒賞三軍,自立“西楚霸王”,并“計功割地”封賞十八路諸侯,華夏九州再次恢複周王朝分封制度。
也就在秦帝國覆滅的頭年,韓王成被分封于韓國故地,并以陽翟為都,張良為韓國司徒,按道理說,張良安心輔弼韓王成重振韓國聲威這是他夢寐以求的畢生追求,為何卻最後棄韓投漢,做起了劉邦的貼身謀臣呢?
其實,在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失敗的次年,項梁、項羽打着興複楚國的名号,共召六國王室後裔等反秦力量會諸于山東薛城。而韓成就是在此時被封韓王,然而,不久前,陳勝吳廣起義慘敗,秦軍在章邯、王離、司馬欣等名将南北轉戰的過程中聲威大振,反秦運動陷入了低潮。韓王成唯有項梁開出的“空頭支票”,卻無多餘部卒殺回此時秦軍盤踞的韓國故土。
而對于此時力量微薄的項梁集團來講,多拉幾個人上下水去和大秦帝國軍團拼命也是好的,畢竟多點人多份力量,即便不能上陣殺敵挂上幾個六國後裔的名頭也能壯壯聲威。
韓王成雖然胸無大志,身在亂世當然也不可能是酒囊飯袋,因此稱王稱霸是當時普遍血性男兒共同的夢想,而自己作為韓國王裔,血液裡天然流淌的純正王室血統,自然也驅使着他矢志不渝地收複韓國舊土。
作為連任韓國三朝宰相張開地嫡孫的張良,複立韓國也就成了他終身追求的最高政治理想。于是在公元前208年,楚懷王熊心作出命劉邦西進滅秦、項羽北上救趙的決定後,“官四代兼富四代”的張良也招募了讨伐大軍帶着主子韓王成踏上了收複失地的征途。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盡管早年以重金雇傭“黑社會”妄圖幹掉秦始皇的張良,在導師黃石公苦心虐遍的教導下,完成了《太公兵法》的畢業論文,順利從軍事學院畢業。
但此時,面對盤踞在韓國故地強悍異常的大秦虎狼之師,張良雖然指揮有方奪得了部分城池,卻很快又被秦軍迎頭痛擊打成了“遊擊隊”。司徒張良不得不帶着韓王成在颍川附近重新過起了東躲西藏“打黑槍”的軍旅生涯。
開啟了“遊擊大隊長”職務的張良,在這一年裡的工作主要就是帶着兄弟抄起家夥趁着天黑摸進敵人的營地,然後,手起刀落咔嚓掉守備松懈的秦兵腦袋,打完就走絕不戀戰。
在韓國故地日複一日地重複着相同勾當的張良很快陷入了深深地絕望,無數個夜晚,望着天空中皎皎的明月,張良的腦海中經常會冒出一股無比憋屈而又黔驢技窮的惱火,心裡也經常無數遍地追問自己什麼時候能打回老家重建韓國?
也就是在此時,劉邦率領西進滅秦的大軍一路打得順風順水攻入陳留,随即劍指颍川,看到以前的老朋友劉邦大軍的到來張良感動的熱淚盈眶,二人兵合一處分分鐘将颍川秦國兵卒打得滿地找牙,順帶着将韓國封地都城陽翟收入囊中。
韓國終于複興了,韓王成也不再是空有名頭的“光杆司令”了,他很高興,自己就坐在了都城陽翟做起了韓國大王千秋萬世的春秋美夢,同時,為了感謝劉邦助己複國,韓王成命令張良随行協助劉邦西進誅滅暴秦。這就是《史記》中說的“臣為韓王送沛公”的由來。
張良也很高興,畢竟好基友多年未見情不自禁,且劉邦此人用當今的話來說就是頭腦靈光轉的開,别人有高招他全盤接受,有這樣的新老闆确實是人生一大快事。但更為重要的是此時的劉邦手下除了滿嘴跑火車能把死人騙活的郦食其,确實沒有什麼像樣的謀臣,在形勢一片大好的創業公司裡闖蕩,一展生平所學對于“文藝青年”張良來說也的确是件酣暢淋漓的大好事。
張良也沒有辜負劉邦的期望,在他的苦心策劃下,劉氏集團平宛城、破嶢關,大敗秦軍于藍田,秦國門戶洞開,秦王子嬰吓得趕緊大開城門出城投降了劉邦。
此後,大破王離軍團的戰神項羽也趕到函谷關外,但劉邦卻已經據關不出,項羽大怒破關而入,怒氣沖沖的他在軍師範增的撺掇下青筋暴露,甚至指天發誓要把劉邦這個老光棍兒趕回泗水種地。
老闆很生氣,後果很嚴重。項氏集團内部的“高管”項伯意識到情況不妙,于是就連夜開着“勞斯萊斯”風塵仆仆跑到漢營秘密找到張良勸其逃命,張良在擔任“參謀長”的同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又幹起了“統戰部長”的工作,将原本楚營的“高管”收入了漢營麾下,從此項伯開始了“雙面間諜”的人生。
也正是在“雙面間諜”項伯賣命地吹風下,劉邦躲過了鴻門宴的浩劫,而認為天下已定的項羽召開了十八路諸侯的分封大會,同時,鑒于張良“通漢”的嫌疑,項羽在範增的強烈要求下将本在韓國屬地的韓王成召回了大楚首都彭城軟禁,以此警告張良:“小心你老大的命兒!”。
而彼時的張良也已随劉邦入蜀,受封蜀地的劉邦日夜算計着如何打出去要了項羽的小命兒,張良和韓信于是就唱起了“雙簧”,一個采取了“明燒棧道”陽謀迷惑項羽,而另一個則秘密的實施了“暗度陳倉”的詭計兵出巴蜀,駐守關中之地的三秦(章邯、司馬欣、董翳)被劉邦殺的措手不及,劉氏集團至此勝利完成突圍,勃然大怒的項羽氣發了瘋,揪起韓王成一刀下去結果了他的命兒。
張良至此徹底心灰意冷,對項羽的仇恨值爆表,并暗自發誓滅楚興漢。
這是劉邦、項羽、張良和韓王成四人之間的愛恨糾葛史。說張良完全自始都襄助漢王确實不符合真實曆史,說的過去的唯一就是他們倆人很早是對“好基友”,隻是劉邦後來替自己的主子韓王成打下了韓國江山,韓王成為了表示謝意令張良襄助劉邦。
有着“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美譽的張良難道沒想過竭盡全力地輔佐劉邦就不會給韓王成帶來危險嗎?客觀地來說,這個問題擺在當時執掌天下局勢的項羽眼中,韓王成就是他案闆上肉,張良隻要敢稍有異動必将死無葬身之地,豪氣沖天的項羽或許沒有思慮的那麼深入,但範增必然有着這層利害得失的考慮。
因此作為智者的張良不可能看不出這種尤系韓王身家性命和關乎韓國未來的利害關系,這也從事後項羽幽禁韓王成于彭城得到充分印證,面對項羽拘韓王的危險舉動,智計過人的張良心裡更是雪鏡明亮。
雖然複興韓國乃是張良的畢生夢想,但天下一統的曆史潮流不可違逆,久經戰火人心思定也成為秦末漢初的态勢格局,而韓王成雖貴為韓國王室胄裔,但與草莽出身有着“長者之風”的劉邦相比顯然不是同一重量級别,甚至就連張良也由衷欽佩地發出“沛公殆天授也”的感慨,由此足見張良已有委身劉邦心理傾向。隻是張良還沒來得及想出妥善處理漢王與韓王并立關系時,項羽搶先一步殺掉了韓王成。
韓國既已亡,也就不存在棄韓投漢此一說了,一心複韓的張良也許沒有料到,傾盡半生努力的成果,卻無情地毀在了傲慢自大、沐猴而冠的項羽手中,最終身負國仇家恨的張良自然選擇了寬厚長者的劉邦而全力死磕仇敵項羽了。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