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聖墓
路邊小店賣的荊冠,估計是苦路表演時用得上
首先聲明,本人這幾篇遊記,不代表本人有任何宗教信仰。此番聲明的本意,也是因為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聖地,萬一我的表述有不實不确之處,引起别人的誤解,就不好了。
老城獅門之外
老城内頭頂面包盤的小販
刻着苦路十四站故事的石牆
如今的苦路,狹窄擁擠,遊人如織,走過去一點也不苦,随時還能買杯果汁解渴。沿着苦路每一站的黑色圓形金屬盤的指示,一路走來,也是一種類似“尋寶”的旅行體驗。這些建築大多很古老,但是不是和聖經所描寫的内容一一對應,也很難說。畢竟是兩千年前的發生事情,又不能完全為史料所證實。隻能說,根據聖經記載的經曆,後世陸續修建了不少紀念建築。在苦路上,能看到各地的信徒(以俄羅斯為多)身穿宗教服飾,唱着聖歌前行。苦路大緻從老城獅門(Lion Gate)附近開始。獅門外,就是橄榄山。這裡是最後的審判發生的地方,所以漫山都是猶太人的墓,他們希望離上帝近一些。耶稣被捕的地方客西馬尼園(Gethsemane)就在山腳下。沿着獅門往裡走不遠,就是第一站,路邊的台階通往一扇門,這裡是學校,名叫Islamic Al-Omariyeh中學,并不總是開放。據說是羅馬總督彼拉多(Pontius Pilate)給耶稣定罪的地方。
苦路第一站所在的中學
第二站就在這個學校對面的院子裡,名叫方濟會譴責教堂(Franciscan Church of the Condemnation),這裡是耶稣背上十字架的地方。院内還有一座鞭笞禮拜堂(Chapel of the Flagellation),是耶稣受到鞭笞的地方。
苦路第二站
苦路第二站
路邊很有意思的門把手
苦路上有多處教堂
沿着小路往前走到盡頭左轉,有一座亞美尼亞教堂(亞美尼亞教派也是基督教一個分支,亞美尼亞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在聖墓大教堂,亞美尼亞教派也有自己重要的地盤),教堂裡是第三站,就是耶稣背上十字架之後,第一次摔倒的地方。而教堂的入口處是第四站,在這裡,耶稣遇到了母親瑪利亞。在此中斷一下苦路的話題,走到這裡正逢中午,看到對面有個飯館就進去吃飯,這裡有一種檸檬薄荷汁,實在是太解暑了,烤肉的味道也不錯。看起來像是很宰客的一個店,一查TripAdvisor居然是耶路撒冷排名前幾位的館子。
苦路第三站
苦路第四站
苦路第四站在一個小院裡,除了教堂,還有飯館
這幫人在這裡吃飯,感覺就是“最後的晚餐”
苦路第三站
苦路很大一部分位于穆斯林區,所以還看到宣禮塔
教堂對面的飯館,超喜歡的檸檬薄荷汁
中午的烤肉,鷹嘴豆泥,沙拉,味道不錯
往前走不遠,再到要轉彎的地方,是第五站。在這裡,羅馬士兵命令古利奈人西蒙幫耶稣背起十字架,這裡如今是一間祈禱室。
苦路第五站
苦路第五站
拐過彎去,往前走左手邊不遠是第六站,這裡有個棕色的大門,進去是一間石室,裡面挂的牌子上寫着,1964年,教皇保羅六世曾經在這裡祈禱。在這裡,少女維羅尼卡為耶稣擦去臉上的汗水。
穆斯林區到處都是攤販
苦路第六站
苦路第六站
再往前行,還有一座方濟會禮拜堂,這是第七站,是耶稣第二次跌倒的地方。
苦路第七站
苦路第七站
繼續往前走,路邊的牆上刻着第八站的标記,這裡是一所希臘修道院。在這裡,耶稣遇到了一些婦女,她們為耶稣的悲慘遭遇而哭,耶稣說:“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為我哭,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在這裡,耶稣是預見到聖殿被毀,她們的子女将遭難。
苦路第八站
苦路第八站
通往什麼神秘之處?
沿途的建築
感覺像是金桔
從第八站往回走一點,沿台階上行。這裡已經可以看到聖墓大教堂的穹頂,這裡有一座科普特教堂。在牆角,可以看到斜放的兩個十字架,以及第九站的标志,這裡是耶稣第三次跌倒的地方。
這裡已經能看到聖墓大教堂的穹頂
這個黑人,不知道是不是科普特派的信徒
苦路第九站
這附近有些舊房子,不知道是住宅還是宗教建築
剩下的五站,就都在聖墓大教堂了。應該說,就基督教的各個教派而言,這裡都是最神聖的場所之一。比如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雖然宏偉且如同宗教藝術博物館,畢竟隻是天主教的“祖庭”。這裡則是各個教派都分一杯羹。聖墓大教堂就坐落在鬧市區,周邊狹小的巷子被小攤和老建築擋住了視線,不到近前,很難看到教堂。雖然有穹頂,也不顯得多高大。建築風格更是混搭,好像是不同時期的建築拼接而成。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教堂從中世紀開始修建,因為資金不足,工期拖了很久,之後又遭受過戰争、地震、火災,不斷改建。如今的教堂,是被各個教派共管(包括羅馬天主教會、希臘正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叙利亞正教會、埃塞俄比亞正教會、科普特正教會)。他們之間處于一種平衡和牽制之中,很難對維修、考古達成一緻。現在的狀态就是每塊地盤,甚至一桌一椅都分得清清楚楚,絕不能輕易更動,且争議猶存。據說之前還曾經因為一把椅子被拿走,導緻教堂内部的争鬥,甚至有人被殺。最典型的例子是,教堂外部的一扇窗戶下面,搭着一具木梯,這是亞美尼亞教派150年前放置的,如今無人敢動。在諸教派争執的同時,每天教堂在清晨4點多開門時,是由穆斯林望族努賽貝家族來掌管鑰匙。這真是一種非常奇特的平衡。
這位大叔基本和我的路線同步,帶着一支隊伍,沿途高唱聖歌
這就是聖墓大教堂著名的梯子,上百年無人敢動
穿過熙熙攘攘的鬧市,到教堂前的廣場,要從一個很低矮的石門進入,在這裡看到的教堂,并不十分宏偉,好像到處是私搭亂建,隻是能明顯看出歲月更叠的痕迹。其實教堂内部的結構也是,東邊一個台階,西邊一個大堂,上下建築交錯,并不是很規整,而且教堂内部的光線也比較昏暗,遊人又多,一時不能辨清方向。不過凡是排大隊的地方,就可以理解為特别的聖迹。
這是進入聖墓大教堂院落的小門
聖墓大教堂的正門,右側的小禮拜堂是苦路第十站
“苦路”最後五站,都和耶稣最終殉難直接相關,教堂門口的台階上是第十站,在這裡,耶稣被剝去衣服,士兵還抓阄拿走他的衣服。台階上的小禮拜堂是紀念此事。
美女在第十站的台階上擺POSE
精緻的雕刻
第十一站在教堂内,是耶稣被釘十字架之地,就是所謂的“骷髅地”,當年在一座小山上。這裡也是進入教堂之後,先上樓梯,來到的受難地小教堂。
第十二站就在十一站旁邊,就是耶稣死去的地方。耶稣最後的遺言是:“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意思是“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一個兵丁将長矛插入他的肋骨,驗證他的死亡。在這裡有一塊受難石,上面有祭壇,信徒可以觸摸這塊石頭。
點燭祈禱的人們
教堂内部的構造
信徒們在耶稣受難之處依次瞻仰
第十三站在樓下,就是剛進教堂所看到的一塊大石,叫做塗膏禮之石,耶稣被從十字架解下後,安葬之前是放在此石上塗膏。石頭上還有紅色的痕迹,據說就是耶稣的血迹。很多信徒圍繞在石頭周圍,用自己帶來的信物擦拭石頭,準備帶回家去。
教堂内表現耶稣死後的壁畫
這是耶稣即将入葬
信徒們帶來自己的信物,在塗膏石上摩擦
傳說耶稣死後,被放在這塊石頭上,接受塗膏禮
第十四站,也就是“苦路”的最後一站,就是耶稣之墓,這也是聖墓大教堂名稱的由來。耶稣之墓位于一座圓形的大廳内,陽光從穹頂透進來,照在下面神龛一樣的建築上,這座建築頂部有石頭柱廊,最上方是黑色的洋蔥頭頂。不過此時耶稣墓已經被圍擋圍住,即将開始整修。
聖墓大教堂内部
聖海倫娜小教堂
聖墓大教堂内部
圍着耶稣墓,排了一圈人,看起來也不是太多,我也排在其中,準備去瞻仰。誰知排隊的人流基本不動,既來之則安之,就耐心等待吧。可以看到耶稣墓一側的小神龛裡,有身穿黑色袍服,戴着黑色圓形的大帽子的人在主持儀式。應該是希臘正教的神職人員。排了将近兩小時,終于輪到我,進入墓地瞻仰的速度倒是很快,門口有神職人員維持秩序,大約4、5人一組,進入墓區中央的小房間,這個房間的門也很低矮,需要俯身進入,室内燈光昏暗,大家跪在神龛之前,撫摸一下當年耶稣入葬時的停屍的石頭,大概10秒鐘左右,就要出來。我隻是對宗教的曆史文化感興趣,并不信教,所以這還是我為數不多的拜伏在神壇之下的情況。出來之後,也覺得腦子有點發懵,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兩個小時就過去了。
聖墓
聖墓中走出的神職人員
排隊瞻仰耶稣聖墓的入口
當我離開以色列不久,這裡就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事。聖墓之内的石闆被打開了,要知道,要取得這樣的考古許可,需要多少派别達成一緻。但是因為聖墓年久失修,再不進行整修,有進一步損毀的風險。聖墓大教堂的位置,是海倫娜太後根據當時所知的耶稣殉難之處而指定,雖然不斷改建,但聖墓已經有幾百年未曾動過。下面到底是什麼,誰也說不清。估計最怕的就是有屍體的痕迹吧,因為耶稣是複活了呀。之前看過一個電影《聖經密碼戰》講的就是女考古學家挖掘耶路撒冷的墓葬,初步判斷是耶稣的遺骨,簡直是動搖了基督教的根本,引來各方勢力争奪。據報道,這次的修繕是由雅典大學教授負責,打開石闆後,發現了下面的填充物,以及十字軍年代的痕迹,至少說明,這裡确實是數百年沒有動過。也許後續還會有結論公布。
耶稣殉難後的聖物很多,傳說中的一些物品還有留存,比如奧地利保存有刺入耶稣身體的矛尖,多處教堂聲稱存有真十字架殘片,還有都靈的神秘裹屍布(已經被證明并非真品)。不過,聖墓大教堂畢竟是真正的充滿靈氣之地,教堂裡很多信徒也是充滿激動之情,在塗膏石前跪拜,拿着信物摩擦,摩擦;在骷髅地排隊俯身親吻;在聖墓飽含虔敬之心朝拜。甚至還有專門為這種激動之心定義的病症:耶路撒冷綜合症,就是有很多信徒來到耶路撒冷,就聲稱自己是先知,或者有其他顯聖的症狀,而需要在當地入院治療。不過,完全可以體會他們的心情,我這個局外人來到這裡,也似乎被一些能量所感染。
其實耶路撒冷有關基督教的建築還很多,比如橄榄山和錫安山,這兩個緊靠古城的小丘,都在猶太教--基督教一系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有不少重要的教堂,不過聖墓教堂的曆史地位那是毋庸置疑了。後續我還會寫到附近另外一座重要教堂,就是耶稣的出生地,伯利恒的主誕教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