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民間文藝作品展獻禮

民間文藝作品展獻禮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8 17:43:48

編者按:新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防控感染,抗擊疫情,成為全國上下民心之所向。為充分展示全國人民衆志成城、共克時艱的精神面貌,充分發揚宛城文藝界敢于擔當的精神,更好地凝聚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區文聯及下屬各文藝家協會積極開展“‘藝’呼百應 同心戰‘疫’——宛城文藝界在行動”主題文藝創作活動。全區廣大文藝家及文藝工作者以蓬勃的愛國情,高度的使命感,用文學、書法、美術、攝影、音樂、舞蹈、短視頻等多種藝術形式積極創作優秀文藝作品,講好宛城故事,鼓舞人民鬥志,讴歌真英雄,傳播正能量,為打赢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宛城文藝界的力量。2月15日起,區委宣傳部對參與活動的優秀文藝作品陸續進行集中展播,敬請關注!

1、集郵漫畫剪紙作品:“鼠”你有福系列

作者:張金濤,宛城區民協會員,集郵漫畫愛好者。

民間文藝作品展獻禮(藝呼百應同心戰)1

民間文藝作品展獻禮(藝呼百應同心戰)2

民間文藝作品展獻禮(藝呼百應同心戰)3

民間文藝作品展獻禮(藝呼百應同心戰)4

民間文藝作品展獻禮(藝呼百應同心戰)5

2、面人作品:白衣戰士

作者:王新有,宛城區民協會員,面人非遺傳承人。

民間文藝作品展獻禮(藝呼百應同心戰)6

3、面人作品:緻敬白衣天使

作者:張靜偉,宛城區民協會員,面人非遺傳承人。

向無私豐獻的白衣天使緻敬,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民間文藝作品展獻禮(藝呼百應同心戰)7

4、糖畫作品:虎虎生風

作者:李麗,宛城民協會員,非遺傳承人。

願全國人民衆志成城,戰勝疫情,國安民定。

民間文藝作品展獻禮(藝呼百應同心戰)8

5、東漢畫像石拓片作品:伏羲像

作者:劉東陽,宛城民協會員,非遺傳承人。

原石長130cm,寬38cm。在中國古代傳說的帝王世系中,太昊伏羲氏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被奉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傳說伏羲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曆史;教人縫制衣裳,又結繩為網,教會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故被稱為人文始祖;傳說他人首蛇身,故其後人被稱為“龍的傳人”;傳說他與女娲成婚,生兒育女,被敬稱為人類始祖。伏羲畫像上,人首蛇軀的伏羲,側面人像上刻畫了正面的五官。這種二維平面,三維挪換的手法,已經遠遠超出了視覺透視的範疇。這種圖式,後來成為了畢加索的經典臉譜。

民間文藝作品展獻禮(藝呼百應同心戰)9

6、東漢畫像石拓片作品:神鳥朱雀

作者:劉東陽

原石長87cm,寬56cm,畫面均刻一獨立之鳳,展翅欲飛,凝重而不失華麗。朱雀即鳳凰,為四象之一、四靈之一,出自星宿。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轸),連起來就是朱雀,因而說朱雀是南方神靈。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羽毛美麗,雄的叫鳳,雌的則叫凰,常用來象征祥瑞。它也是中國皇權的象征,常和龍一起使用,龍鳳呈祥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圖騰。

民間文藝作品展獻禮(藝呼百應同心戰)10

民間文藝作品展獻禮(藝呼百應同心戰)11

7、西漢畫像石拓片作品:福祿賀壽

作者:劉東陽

原石長163cm,寬49cm。門頭匾額石。左側為修長而清瘦的仙人,右側是一匍匐在地、福态豐腴的神鹿。前者意為長壽,後者伏鹿諧音“福祿”,有福有祿更需長壽以飨。

民間文藝作品展獻禮(藝呼百應同心戰)12

8、東漢畫像石拓片作品:共享盛世----張骞會見西域大使

作者:劉東陽

秦漢時期,我國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初步形成。西漢漢元帝時期,昭君出塞密切了胡漢關系,促進了各族人民友好交往,民族融合有了新的發展。原石出土于南陽市宛城區新店鄉,北接南陽市方城縣博望鎮。博望,古縣名,西漢置,漢武帝封張骞為博望侯。

原石長185cm,寬40cm。這是一款石頭的雙面圖畫,下面是正在表演的歌舞雜技,上面是觀衆。下面圖中,左邊是漢人盤坐吹埙,右邊是胡人席地彈琴;中間二漢人擊建鼓,左側一人搖小鼓;右邊一小醜逗趣,一人單臂倒立。吹彈和鳴,歌舞曼妙。上面圖中,左側六人為佩戴尖頂帽子的胡人使官及家眷,三男三女;右側八人為漢人官員及家眷,三男五女。女的有發髻且肩窄。中間部分博望侯張骞與西域大使面對面在交流,兩端各兩對男女在分别相顧私語。胡漢兩家同台演出,同場觀看,同享盛世。

民間文藝作品展獻禮(藝呼百應同心戰)13

9、東漢畫像石拓片作品:車馬行樂

作者:劉東陽

原石長95cm,寬39cm。畫面左邊并排騎馬的二人對面交談,中間并排騎馬的二人在凝神聆聽,後面是二馬拉雙輪車,車上一夫馭馬,一官乘駕。前面四人四馬皆悠閑自得,情趣可掬,而拉車的兩匹馬則奮蹄前行,乘車人若有所思。他們行走在自然的原野,遊樂自在。

民間文藝作品展獻禮(藝呼百應同心戰)14

10、漢畫像石拓片作品:魚

作者:王春曉,宛城漢畫研究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宛城民協理事,宛城古琴研究學會秘書長,南陽收藏協會會員。

《詩經·陳風·衡門》雲:“豈其食魚,必河之鲂。豈其娶妻,必齊之妻。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娶妻,必宋之子。”以黃河的鲂、鯉喻宋齊兩地的女子,将魚與娶妻聯系起來,象征着家族興旺,人丁衆多。

民間文藝作品展獻禮(藝呼百應同心戰)15

11、明代石刻拓片作品:魚躍龍門

作者:王春曉

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在古代,莘莘學子十年寒窗,“鯉魚跳龍門”是光宗耀祖、飛黃騰達的唯一途徑。今天,人們用“魚躍龍門”比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民間文藝作品展獻禮(藝呼百應同心戰)16

12、漢代畫像石拓片作品:獲鹿圖

作者:王春曉

圖中一隻猛虎捕獲一隻肥鹿。鹿者,天下也。“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在古代被視為神物,認為鹿能給人們帶來吉祥幸福和長壽,那些長壽神就是騎着鹿作為坐騎,獲鹿即為獲得幸福。

民間文藝作品展獻禮(藝呼百應同心戰)17

13、漢畫拓片作品:伏羲玄武圖

作者:栗元君,宛城區民協名譽主席。

漢畫像石上刻伏羲,手舉建木,上身着襦,人首蛇尾,頭束雙髻。伏羲者,人文始祖。下刻玄武,龜蛇結合體。玄武,主北方之神。

民間文藝作品展獻禮(藝呼百應同心戰)18

14、明信片作品:“疫情催生口罩文化”明信片

發行單位:南陽愛情郵局

設計者:杜全山,宛城區民協副主席。

民間文藝作品展獻禮(藝呼百應同心戰)19

15、盆景作品:奮起

作者:姜建平,宛城區民協會員。

民間文藝作品展獻禮(藝呼百應同心戰)2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